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前段時間看鑑君有個小夥伴去韓國旅遊,導遊給介紹:

“接下來我們去的是廣州、襄陽、泰山……”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首爾夜景

小夥伴嚇一跳,打住,難道碰上黑導遊了?繞了一圈兒還在國內?

不要急,這還真不是黑導遊。這種體驗,估計去過韓國的人都曾有過。因為韓國的地名,簡直和中國太像了。

如果深入地看一看會發現,韓國、包括朝鮮的地名,不簡單是字面上像,而是從形到神完全一致。

歷史原因造成中國地名氾濫

大家都知道,韓國一貫對“自己的文化”

非常自信

。可為啥在地名上就這麼執著地沿用中國名字呢?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據載朝鮮半島有記載的最早的地名,都是由漢朝給命名的。

當年漢武帝派兵征服半島,其實要說征服,還跌了漢朝的份兒,那時候半島上一是片蠻荒地帶,漢朝大兵去那兒隨便插一面漢朝赤幟,就可以宣佈這是大漢的地盤了。

半島最初的地名,就是漢武帝給起的,分別是

樂浪、玄菟、臨屯、真番

四郡。

以後就形成慣性了,在漢朝人的影響之下,朝鮮半島出現很多郡。諸如

青陽郡、泰山郡、丹陽郡、咸陽郡、襄陽郡

等等,都原模原樣照著漢朝搬過來用了。

半島人從名字到意思全抄中國

有人說了,朝鮮人起地名真是夠懶,借鑑就借鑑吧,連字都懶得換。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其實這事兒,還真得“賴”咱們中國。

公元7世紀初,唐朝征服高句麗和百濟,並幫助弱小的新羅在半島建立了統一的王朝。

窮人乍富,富得手不知道到底該插兜裡還是揣著。

新羅國王發現,我們這個半島真是太大了,大到這麼多地方起名子都費勁。這可咋整。結果,有文化的新羅人靈機一動,我們說的是唐朝話,用的是唐朝字兒,地名這還不好說嘛!抄。

於是乎聰明的新羅人,直接借鑑中國《禹貢》的意思,把全國劃成了九州……

可是怎麼給自家的九州命名,新羅人費了老鼻子勁,也不能全借鑑啊,絞盡腦汁,新羅人起了這九個名字:

良、尚、康、熊、全、武、漢、朔、溟。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除了良、尚、溟這三個,其他六個州,全都是中國曾經出現過的。

大州的名好歹還改了改,下面的郡就直接懶省事兒地照用中國地名了,像韓國京畿道,下轄有南陽、黃州(中國黃岡的舊名)、海州(中國連雲港的舊名)、江陵、襄陽等郡。這事倒也可以理解,你怎能強求一群剛學會中文的外國人,無中生有地創造新的漢語地名。

從漢陽到漢城,再到首爾

韓國首都,大家都知道是首爾。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可要是說出來首爾的來歷,保證你會心一笑。

首爾最初叫漢陽,漢陽有什麼講究呢?中國又要無辜躺槍了。

這個名字跟漢陽邊的漢江有關——

中國漢江表示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這是為啥。

中國古代文化中,

山南水北而陽,山北水南為陰。

漢陽城位於漢江的北面,所以有此一名。後來在1394年(相當於中國明朝),可能朝鮮認為國都跟明朝一個省城同名,有點太跌份兒,於是改漢陽為漢城。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2005年,韓國又把漢城的中文翻譯名,根據朝鮮語的發言改為首爾。也就是說,雖然漢城的朝語名沒變,但是你們中國人的說法得變變了,不能再把

”翻譯成漢城,而要根據朝語發音,改稱為首爾。

還真是挺繞。

不過核心意思很好get,想去中國化嘛。

誰還不知道你那點彎彎繞。

韓國文化受中華文明影響之深,這是毫無疑義的。華夏文明悠悠五千年曆史,至今仍在東亞、東南亞文化圈發揮著重要的牽引、帶動作用,深深地影響中、日、朝、韓等社會,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

韓國地名為啥很多跟中國相似?當年起名時就是照搬的中國地名

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韓國等國,屢屢將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申遺的現象,甚至“韓國申遺”已經已經成了國內網友們的調侃談資,

種種謠言和段子的背後,其實夾雜著複雜的文化認同。

然而我們除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外,是不是也應該反省一下,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是不是盡到了

保護與弘揚的責任

呢?

TAG: 地名韓國新羅首爾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