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詩序辨說四:魏唐秦陳檜曹豳》

朱子《詩序辨說四:魏唐秦陳檜曹豳》

朱熹《詩序辨說四:

魏唐秦陳檜曹豳》

09魏

107

《葛屨》,刺褊也。

魏地狹隘,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嗇褊急而無德以將之。

108

《汾沮洳》,刺儉也。

其君儉以能勤,刺不得禮也。

(此未必為其君而作。崔靈恩《集註》“其君”作“君子”,義雖稍通,然未必《序》者之本意也。)

109

《園有桃》,刺時也。

大夫憂其君,國小而迫,而儉以嗇不能用其民,而無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詩也。

(國小而迫,日以侵削者得之。餘非是。)

110

《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國迫而數侵削,役乎大國,父母兄弟離散,而作是詩也。

111

《十畝之間》,刺時也。

言其國削,小民無所居焉。

(國削則其民隨之。《序》文殊無理。其說己見本篇矣。)

112

《伐檀》,刺貪也。

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

(此詩專美君子之不素餐。《序》言刺貪,失其指矣。)

113

《碩鼠》,刺重斂也。

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

(此亦託於碩鼠以刺其有司之詞,未必直以碩鼠比其君也。)

10唐

114

《蟋蟀》,刺晉僖公也。

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

欲其及時以禮自娛樂也。此晉也而謂之唐,本其風俗,憂深思遠,儉而用禮,乃有堯之遺風焉。

(河東地瘠民貧,風俗勤儉,乃其風土氣習有以使之,至今猶然。則在三代之時,可知矣。《序》所謂儉不中禮,固當有之。但所謂刺僖公者,蓋特以諡得之。而所謂欲其及時以禮自娛樂者,又與詩意正相反耳。況古今風俗之變,常必由儉以入奢,而其變之漸,又必由上以及下。今謂君之儉反過於初,而民之俗猶知用禮,則尤恐其無是理也。獨其憂深思遠,有堯之遺風者,為得之。然其所以不謂之晉而謂之唐者,又初不為此也。)

115

《山有樞》,刺晉昭公也。

不能修道以正,其國有財不能用,有鐘鼓不能以自樂,有朝廷不能灑掃,政荒民散,將以危亡。

四鄰謀取其國家而不知,國人作詩以刺之也。

(此詩蓋以答蟋蟀之意而寬其憂,非臣子所得施於君父者。《序》說大誤。)

116

《揚之水》,刺晉昭公也。

昭公分國以封沃。

沃盛強,昭公微弱,國人將叛而歸沃焉。

(詩文明白,《序》說不誤。)

117

《椒聊》,刺晉昭公也。

君子見沃之盛強,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孫將有晉國焉。

(此詩未見其必為沃而作也。)

118

《綢繆》,刺晉亂也。

國亂則昏姻不得其時焉。

(此但為婚姻者相得而喜之詞未必為刺晉國之亂也。)

119

《杕杜》,刺時也。

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並爾。

(此乃人無兄弟而自嘆之詞,未必如《序》之說也。況曲沃實晉之同姓,其服屬又未遠乎。)

120

《羔裘》,刺時也。

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

(詩中未見此意。)

121

《鴇羽》,刺時也。

昭公之後,大亂五世。

君子下從徵役,不得養其父母而作是詩也。

(《序》意得之但其時,世則未可知耳。)

122

《無衣》,美晉武公也。

武公始並晉國,其大夫為之請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

(《序》以史記為文,詳見本篇。但此詩若非武公自作以述其賂王請命之意,則詩人所作以著其事而陰刺之耳。《序》乃以為美之,失其旨矣。且武公弒君篡國,大逆不道,乃王法之所必誅而不赦者。雖曰尚知王命之重,而能請之以自安,是亦御人於白晝大都之中,而自知其罪之甚重,則分薄贓餌貪吏以求私有其重寶而免於刑戮,是乃猾賊之尤耳。以是為美,吾恐其獎奸誨盜,而非所以為教也。小《序》之陋固多,然其顛倒順逆,亂倫悖理,未有如此之甚者,故予特深辨之,以“正人心”,以“誅賊黨”意庶幾乎《大序》所謂正得失者,而因以自附於春秋之義雲。)

123

《有杕之杜》,刺晉武公也。

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賢以自輔焉。

(此《序》全非詩意。)

124

《葛生》,刺晉獻公也。

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

125

《采苓》,刺晉獻公也。

獻公好聽讒焉。

(獻公固喜攻戰而好讒佞。然未見此二詩之果作於其時也。)

11秦

126

《車鄰》,美秦仲也。

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御之好焉。

(未見其必為秦仲之詩,大率秦風唯《黃鳥》《渭陽》為有據,其他諸詩皆不可考。)

127

《駟驖》,美襄公也。

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囿之樂焉。

128

《小戎》,美襄公也。

備其兵甲,以討西戎。

西戎方強,而征伐不休,國人則矜其車甲,婦人能閔其君子焉。

(此詩時世未必然,而義則得之。說見本篇。)

129

《兼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

(此詩未詳所謂。然《序》說之鑿,則必不然矣。)

130

《終南》,戒襄公也。

能取周地,始為諸侯,受顯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以戒勸之。

131

《黃鳥》,哀三良也。

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

(此《序》最為有據。)

132

《晨風》,刺康公也。

忘穆公之業,始棄其賢臣焉。

(此婦人念其君子之詞,《序》說誤矣。)

133

《無衣》,刺用兵也。

秦人刺其君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同欲焉。

(《序》意與詩情不協,說己見本篇矣。)

134

《渭陽》,康公念母也。

康公之母,晉獻公之女,文公遭麗姬之難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納文公。

康公時為太子,贈送文公於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我見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詩也。

(此《序》得之。但“我見舅氏,如母存焉”兩句,若為康公之辭者其情哀矣。然無所繫屬,不成文理。蓋此以下又別一手所為也。“及其即位,而作是詩”,蓋亦但見首句雲康公,而下雲“時為太子”,故生此說。其淺暗拘滯,大率如此。)

135

《權輿》,刺康公也。

忘先君之舊臣與賢者,有始而無終也。

12陳

136

《宛丘》,刺幽公也。

淫荒昏亂,遊蕩無度焉。

(陳國小,無事實。幽公但以諡惡,故得遊蕩無度之詩,未敢信也。)

137

《東門之枌》,疾亂也。

幽公淫荒風,化之所行,男女棄其舊業,亟會於道路,歌舞於市井爾。

(同上。)

138

《衡門》,誘僖公也。

願而無立志,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也。

(僖者小心畏忌之名,故以為願無立志而配以此詩。不知其為賢者自樂,而無求之意也。)

139

《東門之池》,刺時也。

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賢女以配君子也。

(此淫奔之詩,《序》說蓋誤。)

140

《東門之楊》,刺時也。

昏姻失時,男女多違,親迎女猶有不至者也。

(同上。)

141

《墓門》,刺陳佗也。

陳佗無良師傅,以至於不義,惡加於萬民焉。

(陳國君臣事無可紀,獨陳佗以亂賊被討見書於《春秋》,故以無良之詩與之。《序》之作,大抵類此,不知其信然否也。)

142

《防有鵲巢》,憂讒賊也。

宣公多信讒,君子憂懼焉。

(此非刺其君之詩。)

143

《月出》,刺好色也。

在位不好德,而說美色焉。

(此不得為刺詩。)

144

《株林》,刺靈公也。

淫乎夏姬,驅馳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陳風》獨此篇為有據。)

145

《澤陂》,刺時也。

言靈公君臣淫於其國,男女相說,憂思感傷焉。

13檜

146

《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

國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潔其衣服,逍遙遊燕,而不能自強於政治,故作是詩也。

147

《素冠》,刺不能三年也。

148

《隰有萇楚》,疾恣也。

國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無情慾者也。

(此《序》之誤說見本篇。)

149

《匪風》,思周道也。

國小政亂,憂及禍難,而思周道焉。

(詩言周道,但謂適周之路,如四牡所謂周道逶遲耳。《序》言思周道者,蓋不達此意也。)

14曹

150

《蜉蝣》,刺奢也。

昭公國小,而迫無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將無所依焉。(

言昭公未有考。)

151

《候人》,刺近小人也。

共公遠君子而好近小人焉。(

此詩但以三百赤芾合於左氏所記晉侯入曹之事,《序》遂以為共公,未知然否。)

152

《鳲鳩》,刺不壹也。

在位無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此美詩非刺詩。)

153

《下泉》,思治也。

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明王賢伯也。(

曹無他事可考,《序》因“候人”而遂以為共公。然此乃天下之大勢,非共公之罪也。)

15豳

154

《七月》,陳王業也。

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之艱難也。(

董氏曰:“先儒以《七月》為周公居東而作。考其詩,則陳后稷、公劉所以治其國者,方風諭以成其德。故是未居東也。至於《鴟鴞》則居東而作,其在書可知矣。)

155

《鴟鴞》,周公救亂也。

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

此《序》以《金縢》為文最為有據。)

156

《東山》,周公東征也。

周公東征三年而歸,勞歸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也。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樂男女之得及時也。君子之於人,序其情而閔其勞,所以說也。說以使民,民忘其死,其為《東山》乎。(

此周公勞歸士之詞,非大夫美之而作也。)

157

《破斧》,美周公也。

周大夫以惡四國焉。(

此歸士美周公之詞,非大夫惡四國之詩也。且詩所謂四國,猶言斬伐四國耳。《序》說以為管蔡商奄,尤無理也。)

158

《伐柯》,美周公也。

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159

《九罭》,美周公也。

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二詩東人喜周公之至,而願其留之詞。《序》說皆非。)

160

《狼跋》,美周公也。

周公攝政,遠則四國流言,近則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聖也。

朱熹《詩序辨說四:

魏唐秦陳檜曹豳》

朱熹《詩序辨說五:小雅

TAG: 君子刺時大夫其君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