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今天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八回,發生在東興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司馬昭、胡遵、諸葛恪和丁奉。故事梗概如下: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得知孫權病逝,司馬師決定出兵討伐東吳。不過,這一決定遭到尚書傅嘏的勸阻。傅嘏認為,東吳有長江之險,之前多次發動的征討均無功而返,不應該再次倉促發動戰事。不過,司馬昭卻認為此戰必可大獲全勝。最終,司馬師決定以司馬昭為大都督,徵南大將軍王昶、徵東將軍胡遵、鎮南都督毌丘儉各率兵十萬,向南郡、東興和武昌發動進攻。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司馬昭率部抵達前線後,召集王昶、胡遵、毌丘儉進行戰前部署。司馬昭認為,能否拿下東吳重鎮東興是此戰能否勝利的關鍵。於是,他派胡遵為先鋒,率部直取東興大堤,拿下東興大堤後,王昶、毌丘儉再出兵進攻大堤兩側的左右二城。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得知曹軍前來,東吳太傅諸葛恪意識到東興將是雙方爭奪的焦點。他命平北將軍丁奉率三千水軍前往東興,呂據、唐諮、留贊分別率領一萬馬步軍分三路前去接應。丁奉得令後,立即率部乘坐三十隻小船向東興而來。就在丁奉趕往東興之時,胡遵已佔據東興大堤,並命桓嘉、韓綜向左、右二城發動進攻。兩城守將全端、留略死守城池,頑強抵禦,戰事陷入膠著狀態。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此時,天降大雪。胡遵與眾將領在營寨中設席高會,突然聽說江面出現了數十艘小船。胡遵親自檢視,發現每艘船上僅有百人,敵軍不過三千餘眾,認為這點兵力不足為懼,便返回營寨繼續喝酒作樂。沒想到丁奉這三千兵馬視死如歸,向曹軍大營發動猛攻。胡遵猝不及防,部將桓嘉被殺,將士傷亡慘重,胡遵不得不率領撤退。得知胡遵兵敗,司馬昭只得全線撤退。至此,東興之戰以東吳的勝利而告終。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小說中提到的此次東興之戰,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是孫權病逝後魏吳兩國之間爆發的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不過,曹魏方面出動的兵力並非如小說所言有三十萬人,而是十五萬。東吳則以太傅諸葛恪為前線統帥,率領七萬兵力迎戰。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按照曹魏的戰前部署,毌丘儉的中路軍進攻方向是武昌,王昶的進攻方向是南郡,司馬昭主攻東興。而東吳在武昌和南郡一帶建有完整的防禦體系,因此東興就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戰鬥打響後,諸葛恪立即率領四萬大軍馳援東興,其先頭部隊正是小說中提到的丁奉。不過,此時丁奉的職務並不是平北將軍,而是冠軍將軍。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東興之戰的程序也與小說的描述大體一致。司馬昭部將、徵東將軍胡遵進攻受阻,丁奉的三千兵馬趕到了東興地區,搶佔徐塘,並向胡遵發動進攻。胡遵見丁奉兵少,麻痺大意,竟然被這區區三千兵馬殺得大敗。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在隨後的戰鬥中,吳軍乘勝追擊,斬殺了曹魏前部督韓琮和桓嘉,殲滅敵軍數萬人。一場原本勝負難料的大規模戰役變成了丁奉這員老將的獨角戲。隨著司馬昭在東興的慘敗,毌丘儉和王昶這兩路大軍不得不放棄進攻,撤離戰場。

魏吳二十萬兵馬展開大戰,司馬昭疆場受辱,老將一戰成名

說起東興之戰的首功之臣丁奉,是三國時期典型的大器晚成的將領。他早年加入東吳軍隊,雖然作戰勇猛,但在軍中的地位一直不高,名聲不顯。直到東興之戰的勝利,才令丁奉一戰成名,此後成為東吳中後期的名將。對於司馬昭而言,此戰堪稱是一次巨大的恥辱。戰後,司馬昭不得不承擔戰敗的責任,連爵位都被司馬師削去。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TAG: 東興司馬昭丁奉胡遵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