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吾敬之,今日為白起正名,堵天下悠悠之口

據史料記載:

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於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日:“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從史料記載上看武安君也就是白起,剛開始我們已經佔領上黨,但是上黨的軍民不願歸隨大秦而歸趙國,因此認為趙國士兵必然反叛,為了怕引起作亂就用計將降卒坑殺。我結合史料的其他戰役還有秦國的國情進行分析,發現史料記載並不詳細,而且片面。這對白起也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我把我的看法分享給大家。

一、秦國為什麼非要攻打野王,佔領上黨。

眾所周知長平之戰的起因是秦國攻打野王,準備拿下上黨,但是趙國橫叉一槓子派廉頗駐守,不光是為了拿下上黨,還是要鎖死秦國。接下來咱們就當時的七國地圖進行分析。

白起吾敬之,今日為白起正名,堵天下悠悠之口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就當時戰國地理分佈看,秦國地處西北方,接壤楚國,韓國跟趙國(上黨未拿下)而且秦國地處西北物資匱乏不利於發展,秦國4代明君勵精圖治都是為統一七國努力著,而且當時秦國透過變法,具有一定的國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沒啥在發展的了,為了進一步發展就必須佔領地盤。楚國當時國力雄厚所以楚國不能打,只能交好,如果攻打趙國就必須一路向北距離過遠,拉長戰線得不償失,同時韓國控制上黨牽制了秦國大量兵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他們必須要拿下上黨開啟北上之路。

白起吾敬之,今日為白起正名,堵天下悠悠之口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地圖上看秦國只要拿下野王,上黨就握在手中,而且能夠以上黨為跳板,隨時北上,為秦國統一七國走出了第一步。而趙國正是看出這個原因,避免被上黨牽制兵力,所以會與秦國發生長平之戰。趙國想要上黨來牽制秦國從而將秦國鎖死在關中。所以說這一仗關乎國運之戰。

二、白起為什麼非要殺降卒

從上文可以看出,此戰如果趙國勝利,那麼秦國就會被鎖死在關中,再過百年可能會有爭雄的資本,如果是秦國勝利那麼他的戰略目標就完成了第一步。秦國長平之戰勝利後,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了,白起為什麼還要殺降卒,其原因有以下幾點,白起不得不殺:

1。降卒太多,以前勝利一方,都會等兩國談判有了結果再釋放降卒。這些人回去還是趙國計程車兵。

2。降卒是秦國兵力的兩倍,而且糧食緊缺,還不能釋放降卒,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必須坑殺。

3。秦國的第一階段戰略已經完成,打開了枷鎖,但是第二階段就必須是拿下趙國,這樣的話這些士卒會成為未來第二階段的阻礙。因此必須除掉。

4。秦國與趙國國力消耗殆盡,其他國家虎視眈眈,為了不被他國窺探,為了震懾他國,必須用血來證明秦國的兇殘,讓他國不敢動。

5。還有就是秦王的逼迫,秦王既不讓釋放,也不跟趙國和談,也不派發糧食,只是讓白起自己解決,我認為這是一種暗示,如果秦王要讓這些人當苦力,不會一點糧食不給的。因為秦王要殺,但是不想揹負罵名,所以只能脅迫白起殺,我不讓你放,也不讓你收編。如果叛亂了就是治罪。也是帝王的一種手段。

白起吾敬之,今日為白起正名,堵天下悠悠之口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後來的結果也是證實了我的猜測,趙國經此一戰實力大損,跟韓國聯手被秦國將韓國滅了,後來七國不費吹灰之力將趙國給滅了,最後滅掉魏國,自此秦國的歷代戰略階段基本完成,這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白起坑殺40萬降卒。打擊了趙國的有生力量,無力與秦國抗衡。

白起自長平之戰以後,心灰意冷,我估計是對秦王的不滿,同時秦王為了名聲,將白起賜死,也是為了堵住諸侯的嘴,為第二階段戰役做準備。所以說白起在白起死時說的一句話“《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罪與非罪後人自有評說,起一生殺人百萬,死亦不冤了》”所以說白起不得不坑殺降卒,為了歷代秦人的奮鬥不至於付出東流。為了將來秦國的統一大業吧。

白起吾敬之,我今天為白起正名,請多指教。

TAG: 秦國白起趙國上黨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