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諍臣”嗎?

什麼是“諍臣”?

“諍”,即“諫諍”之意,諍臣即為諫諍之臣;所謂“諍”,指直言敢諫,如魏徵一樣的敢於直言,不畏生死的大臣稱之為“諍臣”。“君有諍臣,不會亡國;父有諍子,不會敗家”也就是說:君王有敢於勸諫的臣子,國家就不會滅亡;父親有能勸諫的兒子,家族就不會衰敗。

你知道什麼是“諍臣”嗎?

在晚清的名臣之中,有一位諍臣閻敬銘,他的名氣不大,甚至,很多人沒聽過他的大名。但是,他卻是個鐵骨錚錚,是個實打實的好官,不輸任何名臣,甚至,有“救時宰相”之稱。晚清“四大中興之臣”的胡林翼大人,就曾對其評價道:閆大人奇醜,但是雄心壯志不減。

據說,閆大人年輕時就不太“漂亮”,在以舉人參選“大挑”之時,剛一進門,就被主考官轟了出去,原因是他實在太醜陋了。“顏值不夠,讀書來湊”,閆大人最終憑藉其出色的成績在戶部謀得一職:專門看管糧草。

你知道什麼是“諍臣”嗎?

湖廣總督官文,也曾被閆大人的“彪悍”所驚到。

據說,官文的愛將因強搶民女犯事後,躲在總督府內。苦主狀告無門,被閆大人所知,他雖僅為管糧草的小官,但是,也勇於出手,為苦主做主。雖然,閆大人此時的官職不大,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辦法。只見他拿上鋪蓋捲兒直接躺在總督府過道里,要求官文嚴明處理此事。

官文實在經不起他的折騰,這件事最終得以秉公處理。

閻敬銘一路官運亨通,曾出任東閣大學士,還做過巡撫、尚書大人,在軍機處也曾效過力,是位“全才”官員,能上能下。更重要的是,無論閻大人身在何位,他都敢於“犯上”。閻敬銘最出名的一次“犯上”事件,要數慈禧大肆修建頤和園之時。

當時,大清國庫裡幾乎沒有了存銀,而且,內憂外患。慈禧享樂慣了,不惜動用大量銀子去大興木土,供自己享樂。主管戶部的閻大人,以戶部沒錢為由,拒絕了慈禧的要求,並建議她儘快停工,不要繼續修建頤和園了。

你知道什麼是“諍臣”嗎?

慈禧當然不會理會這種建議,但閻大人卻直言不諱,繼續上書。眼看慈禧馬上就“發飆”了,閻大人也沒見絲毫退縮,甚至,直言頂撞,最終,閆大人因此被革職查辦。其實,閻大人敢這樣“對抗”慈禧太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早在同治年間,他就給過慈禧一個“下馬威”。

安德海是慈禧寵愛的太監,而且,此人不懂收斂,仗著自己是老佛爺身邊的紅人,就為所欲為。安德海不顧祖制,擅自離開京城,在外非常張揚。大清時期,凡宮內太監,是不得無故出紫禁城的,一經發現乃是重罪。可是,安德海早就不管這些,仗著老佛爺的喜愛,在外招搖。

結果,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所殺。丁大人此舉並非是他個人意願,而是得到了恭親奕忻的支援,奕忻早就對慈禧寵信太監的行為不滿,於是,拿安德海“開刀”,以儆效尤。安德海被誅殺後,民間傳聞四起,有人說:安德海並未淨身,是個假太監,所以,才與慈禧何等近親。

隨著流言蜚語橫行,閻敬銘坐不住了,他為了平息流言,要求為宮內所有太監再重新驗一次身。出了這樣的事情,“打”的可是慈禧的臉面,她自然十分不悅。可是,她也不能公然反對,如果反對,反倒坐實了言論一般,只好,啞巴吃黃連,讓閻大人去做了。

你知道什麼是“諍臣”嗎?

閻大人此舉,實屬沒事兒找事兒,主要就為警告慈禧和太監,要他們注意言行。事實上,太監們進宮前早就做了嚴格的檢查。負責檢查的,叫做“驗淨太監”,整個檢驗過程共計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驗缺”,是對太監的體貌進行檢驗,看看是否面容醜陋、身體殘疾等,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也是不會被送進宮內的。畢竟,皇室們也想“賞心悅目”,成天讓醜陋之人服侍自己,心情也不會美好。

第二部分是“驗淨”,主要就是查驗他們是否被閹割乾淨,這也是他們能做太監的最後一步檢查。

經過這兩步後,太監才可進宮。

而對每個太監的驗明正身,都是由“驗淨太監”去擔保的,要在文書上籤上他們的名號,相當於對他們的檢驗結果是終身負責的。如果出錯,這些“驗淨太監”也一樣是死罪,相當於瀆職一樣。所以,縱觀整個大清朝,壓根兒不會出現假太監。

你知道什麼是“諍臣”嗎?

但是,閻敬銘不管這些,他就是要驗。

此舉除了引慈禧不悅外,更是讓太監們身感受辱。因為,太監們最不愛聽到,就是他們的這些舊事,於是,閻大人成了太監們的“公敵”。太監總管李蓮英也看閆大人不爽,於是,經常在慈禧耳邊說閻大人的壞話,以報當時“二次驗身”之恨。

當然,閆大人這次公驗,最終結果也是:宮內並無假太監。

閻回陝後熱心地方公益事業,不僅捐款修建義學,而且倡導、督促在朝邑縣西側建起一座豐圖義倉。這是當時全國唯一的一座民間糧倉,可儲糧1000萬斤。慈禧太后題寫倉名:“天下第一倉”。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仍沿用作為糧站,是陝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二百二十五》、《號稱“救時宰相”的閻敬銘》】

TAG: 太監大人慈禧安德海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