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我們這個受盡外族欺凌而多難的民族中,文天祥是一個傑出的存在,就像漫漫黑夜的星辰,讓我們感到黑夜雖長,但依然有光明和希望。

文天祥,字宋瑞,江西吉安人,南宋狀元宰相,偉大的抗蒙民族英雄。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1256年,20歲的文天祥意氣風發,滿腹經綸,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高中進士第一,狀元及第, 成為天下學子豔羨和滿朝文武交讚的物件。

步入仕途後,文天祥歷任承事郎、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瑞州知州、江南西路提刑、尚書左司郎官、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等職。

1259年,蒙古大軍攻破襄陽重鎮,在京西撕開了一個進入南宋京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的口子,隨後進攻京西門戶鄂州(今湖北武昌),警報拉響,朝野恐慌。

惶恐之際,有大臣勸時為皇帝的宋理宗遷都,所謂遷都,其實就是逃跑。文天祥聞之義憤填膺,不顧當時還是末吏之身,大膽上書,痛斥這種逃跑行為,並提出了具體的抗敵對策,宋理宗卻置之不理。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不久,文天祥又因為在起草皇帝的詔書中,有諷刺主降宰相、也就是那個著名的蟋蟀宰相賈似道之語,連皇帝都受賈似道左右,文天祥開罪如此權臣,自然葬送美好前程,賈似道便使了個小手腕,安排御史彈劾文天祥。

文天祥受不了這種鳥氣,主動上書,自請辭職。

當時,文天祥才37歲,年紀輕輕就辭官歸裡,這無疑成了南宋官場的一種莫大諷刺。

然而,文天祥畢竟是狀元,學識和才能都鐵板釘釘擺在那。因此,朝廷稍後又重新起用他為荊湖南路提刑,不久又轉任贛州知州。

1275年,蒙軍大舉進犯,沿長江東下,京都危急,朝廷別無他法,只得號召天下兵馬勤王。文天祥獲悉,傾其家財,廣為招募,共組織兵馬3萬人,入衛杭州,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稍後,改任平江知府。但蒙軍太兇太猛太快,文天祥像一個救火隊長,帶兵到處馳援,但迎接他的是一個個城陷將降的訊息,常州、平江先後失守,他只得率軍急返杭州,準備與蒙軍決一死戰。

然而,當文天祥歷經千辛萬苦趕到杭州城後,才發現平日裡那些“忠於”掛在嘴上的滿朝文武,已經紛紛逃亡,武官逃失殆盡,文官僅剩6人。

1276年正月,掌權的謝太后執意投降,蒙軍統帥伯顏指定必須由宰相來蒙軍大營商議,宰相陳宜中竟然連夜逃跑,不知去向。

文天祥臨危受命,以宰相身份出城,到蒙軍大營談判。

談判時,面對凶神惡煞的蒙古兵,文天祥毫無畏懼,當面痛斥伯顏,表示拼命抵抗到底,被當場扣押。

文天祥被扣後,蒙軍將他押到船上。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文天祥開始以絕食抗議,後來,船到鎮江後,他藉機逃上岸來。

這時,南宋已經正式投降,蒙古人像當年金兵對待北宋的徽、欽二帝一樣,將謝太后和宋恭帝趙顯等全部俘虜,押往大都(今北京)。

隨後,宰相張世傑、陸秀夫擁立年僅7歲的趙昰在福州稱帝,是為宋端宗。

文天祥歷經萬苦,趕往福州,被任命為樞密使,並都督各路軍馬。

於是,文天祥派人到各地籌錢招兵,號召各地起兵反抗蒙軍。

1276年,蒙軍攻入福建,趙昰隨陸秀夫乘船逃往海上,一路漂泊到廣東沿海。

而文天祥卻始終堅持到處招兵,抗擊蒙軍。

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一帶,隨後挺進江西,在雩都挫敗蒙軍,接連收復了10多個州縣,聲勢大振。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不久,蒙軍集結優勢兵力,開始猛攻文天祥的義軍,義軍寡不敵眾,損失慘重,被迫退到福建長汀、漳州一帶。南宋投降蒙古的降將吳浚受蒙古人之命,專程前往漳州遊說文天祥,說服他投降,文天祥立刻將吳浚斬首示眾。

蒙軍知道文天祥是個死敵,滅亡南宋,必先降伏文天祥,又專門派人把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和兩個女兒抓為人質,逼他投降。

文天祥聽說後,不但沒受威脅,反而對蒙古侵略者更痛恨,反抗更激烈。

1278年,趙昰病死,張世傑、陸秀夫又擁立6歲的趙昺繼位,是為祥興帝。

是年冬,文天祥率軍前往海豐,準備進山據險堅守。

當行軍至海豐以北的五坡嶺時,蒙軍鋪天蓋地而來,將文天祥和他的部眾團團圍住,激戰過後,文天祥被俘。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1279年初,文天祥被轉移到海上的船隻中監押,當船經過珠江入海口附近的零丁洋時,他悲從心中起,憤從口中來,隨口吟出一首《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這首詩裡,文天祥表達了山河破碎的悲憤,表明了自己寧死不屈的決心,遂成千古絕唱。

然而,就在他吟出這首悲憤的詩歌同時,1279年二月初六,蒙軍在海上將南宋最後的朝廷和最後的軍隊圍困在崖山一隅,就像兇殘的老虎玩弄一隻到手的綿羊一樣,先慢慢的撕,再慢慢的吃,將這個曾經輝煌過的朝廷的最後一點精英,逼到了死亡的懸崖邊,最後,不堪其辱的陸秀夫揹著8歲的祥興帝,帶領十萬南宋精英,投入了洶湧浩瀚的大海,南宋滅亡。

取而代之的,是蒙古人的元朝。

而文天祥呢?

此時,帶著亡國之痛的他,早已過了零丁洋。

當年十月初一,蒙古人將這個南宋最著名的囚犯,千里迢迢押解到了元朝首都:大都北京。

之所以對文天祥如此鄭重其事,是因為元世祖忽必烈對文天祥的勇氣、能力和事蹟耳熟能詳,他對這個曾經把蒙古人打得十分頭疼的勇猛忠烈的漢子饒有興趣,一心想招降他,爭為己用。

開始,忽必烈發動已經投降的宋恭帝趙顯前來勸降,文天祥一口拒絕。

元朝宰相和權臣等先後親審,耐心誘降,文天祥慷慨陳詞,義薄雲天。

文天祥前後被關押了3年時間。

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被拘禁在大都。

他知道,只要他文天祥一點頭,一屈膝,立馬就能家人團聚,飛黃騰達,但他咬緊牙關,誓死不從。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1282年1月8日,忽必烈親自召見了文天祥,進行了最後一次勸降。

說實話,忽必烈對鐵骨錚錚的文天祥確實頗有好感,既有心保全,更希望為己所用,因此親自出面,耐心說服,想感化他。

不料,文天祥的心依然和石頭一樣頑固,意志依然和鋼鐵一樣堅硬,他說:“天祥為大宋狀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

然而,經過獄中3年的前思後想,他還是對忽必烈提出了一條變通的要求,他說:“國亡,吾分一死矣。倘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

意思是說:國家已經滅亡,我自當以身殉國。但如果你忽必烈把我放了,我還是願出家為道,再以道士的身份回到故鄉,之後我可以以一個方外人的身份,為你效勞。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當然,忽必烈完全可以按照文天祥提出的要求放了他,既可博得一個寬宏大量的好名聲,又能消減漢人的反抗情緒,還能讓文天祥以出家人的身份為元朝出力。

然而,忽必烈一雙陰險的眼睛,看穿了文天祥的“詭計”,文天祥用的是緩兵之計呀。因為,以文天祥這3年來誓死不從的剛烈表現和一貫固執的性格,怎麼可能會因為尋求苟活而投降呢?

倘若真放了他,回去後一定又是一隻驍勇的猛虎。

縱虎易,捉虎難啊!

因此,忽必烈拒絕了文天祥的提議,並且最後下定殺他的決心。

第二天,文天祥被斬於北京柴市,年僅47歲。

史載,文天祥被押到刑場後,先向劊子手問明瞭方向,然後,面朝南方,行跪拜大禮,方從容赴死。”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幾天後,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斂丈夫屍體,在口袋中找到了文天祥的遺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諸葛亮明知不可為,卻仍堅持北伐;文天祥明知大勢已去,卻仍堅持抗蒙,這是一種大義。所以,清末民初的著名歷史學家蔡東藩在《宋史通俗演義》中評價道:“六合全覆而爭之一隅,城守不能而爭之海島,明知無益事,翻作有情痴。”

明知是無益之事,卻要誓死作為,這就是“義薄雲天”的大義,這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丹心”,蔡東藩先生之語,可謂精準之評!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說滿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為何沒答應?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後臺留言,立即刪除】

TAG: 文天祥蒙軍忽必烈南宋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