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割據戰略要地,手下雄兵數十萬,為稱帝不惜犧牲謀士性命

東漢漢靈帝病逝後,政治中心的權力爭奪達到頂峰。結果董卓漁翁得利,廢長立幼,立劉辯為漢獻帝。後因討董盟軍進逼,董卓遷都長安。又在一系列動盪後,董卓被殺,李傕、郭汜叛亂殺王允,呂布敗逃,李傕、郭汜火併,漢獻帝東逃返回洛陽,曹操朝拜漢獻帝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

袁紹不聽謀士田豐建議,擱置攻打許縣、奪走漢獻帝的計策,一意孤行攻伐窮途末路的公孫瓚。終於於建安三年(198年)攻下易京,殺死了公孫瓚。

袁紹滅公孫瓚後,佔據幽州,兼併公孫瓚的軍隊。由此他據守了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州,擁有幾十萬軍隊,轄區內土地肥沃,糧草充足,一時間,他成了天下擁有土地最廣,兵士、糧草最多,實力最強的割據勢力。與實力一同增強的,還有袁紹稱帝的野心。

此人割據戰略要地,手下雄兵數十萬,為稱帝不惜犧牲謀士性命

當然,亂世之中想稱帝的大有人在。早在建安二年(197年),割據淮南的袁術就曾稱帝,只不過漢朝幾百年積累的微信尚在,袁術實力不濟又不得民心,結果搞得自己資實空虛、內外交困、眾叛親離。正在袁術走投無路之際,他見袁紹實力壯大,於是就勢將這個燙頭的皇帝頭銜讓給袁紹,他寫信給袁紹說:

“眼下漢朝名存實亡,天子被人控制,政令不是天子本意,豪強互攻,國土分裂,形勢與周朝末年七國爭霸的情況一樣,最後的結果就是強者稱王。咱們袁家受命於天,理應當皇帝,符命、祥瑞都顯示得一清二楚,如今您擁有四州土地,民戶上百萬,如此實力無人能比。論德行,天下也沒人比您崇高。即使曹操有心扶持漢室,也沒終歸沒法違抗天命。”

此人割據戰略要地,手下雄兵數十萬,為稱帝不惜犧牲謀士性命

袁紹收到袁術的信非常開心,但是又不敢表露出來。袁紹與袁術原本是同父異母的親生兄弟,只不過袁術是嫡出,袁紹是庶出,又被過繼給大伯。袁家四世三公,是豪門大族,在這樣的家族中長大,不免使人養成任性而為,失於理性的毛病,袁術稱帝就是例子。袁紹也不例外,比如他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紹寵愛後妻劉氏,便任性地想讓後妻劉氏生的袁尚接班。沮授勸說:“三個孩子年齡相仿,應該按德行立嗣,德行相仿應該占卜立嗣,這是自古以來的規則,將軍任性立嗣是禍亂的開端。”袁紹不聽良言,藉口說要考察子嗣才能,把兒子外甥們外派,只留下袁尚在身邊。這兩個同族兄弟不僅性格弱點相似,兩人對權力和名望的渴望也極其相似。袁術讓帝位正合了袁紹的心意。

此人割據戰略要地,手下雄兵數十萬,為稱帝不惜犧牲謀士性命

即使袁紹很想接了兄弟袁術讓出的帝號,但是手下謀臣、將領、以及百姓的態度也不能不考慮。於是袁紹決定想辦法先試探輿論的態度。他找來主簿耿苞,讓其為自己找稱帝的根據,然後傳出去,試探輿論口風。耿苞不負袁紹希望,報告他說:

“赤德已經敗壞,袁氏是黃帝后裔,應該順天意,從人心。”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論,漢朝是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黃帝就是土德,袁家是黃帝后裔,袁氏取代漢朝是天意。

袁紹向軍府僚屬公開了耿苞的話,本指望得到大家的附和,結果僚屬們認為耿苞妖言惑眾,混淆視聽,應當殺頭。袁紹由此知道稱帝時機還不到,又怕耿苞洩露這是袁紹的指示,於是忙下令殺了耿苞。由此,耿苞以性命為代價,僅僅為袁紹試探了他稱帝的輿論態度。

編輯/玄一,圖片來自網路

TAG: 袁紹袁術耿苞稱帝漢獻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