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皇朝正統論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朝代,每個朝代的君主為了坐穩皇位都會強調自己皇朝的正統性。在皇朝正統上,各個皇朝也是各執己見。例如元明時期“各與正統”論。

元朝的皇朝正統論

修史是最能反映出正統觀的。對於分裂時期到底以誰為正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過一番看法。司馬光說:“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雖華夷仁暴,大小強弱,或時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獎一國謂之正統,而其餘皆為僭偽哉!”

司馬光認為在政權分立的分裂時期時期,對待各個政權應該像對待“古之列國”一樣,不能說某一國是正統,其他的都是非法僭越的。也就是說不必區分正統與非正統,這也就是“各與正統”的意思。

元朝統一中國,結束了遼宋夏金長期的分裂後,準備修史。遼宋夏金誰為正統立刻在朝廷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久拖不決。一派觀點認為,以宋朝為正統,遼金史要納入宋史的附記之中。即“以宋為世紀,遼、金為載記”。

元朝的皇朝正統論

另一派主張“以遼、金為北史,宋為南史”,分南北記錄歷史。這個問題吵了幾十年,直到元順帝時期才最終統一看法,由元丞相脫脫主持著手修史。元代最終的結論是“各與正統”,三國各為史,各成一統。元代的看法基本上是按司馬光思路來修《遼史》、《金史》和《宋史》的。到了明代,情況起了變化。因為明代是漢人政權再度統治中國的明朝,華夷之辨的問題再度被學者抬了出來。

但是明代統治者卻是繼承了元代對三國正統的看法。這才是體現在在修史方面。明代到了嘉靖皇帝時期,正史方面增入了《遼史》、《宋史》、《金史》、《元史》,形成了當時的“二十一史” ,這其實就是對遼宋金“各與正統”地位的承認。但是一些學者對對此提出了異議。在嘉靖時期花大力氣對“二十一史”進行校刊和重新雕版時,一批學者趁機提出應以宋為正統,將《遼史》和《金史》剔除,變“二十一史”為“十九史”。

元朝的皇朝正統論

當時史學家安都就曾撰寫了一部《十九史節定》,“附遼金於宋紀”。嘉靖皇帝看後怒道:“歷代史書已有正定,安都這廝,掇拾妄議,禮部參看了來說。”最終嘉靖將安都的《十九史節定》毀掉,不準流傳。除了安都外,另一史學家柯維騏也編撰了《宋史新編》,合宋、遼、金三吏為一書,以宋為正統,遼、金附之,嘉靖皇帝也不準流傳,是以此時影響甚微。知識分子不但對遼宋金各與正統表示否定,而且還付諸行動修了新史,但是嘉靖皇帝卻沒有采用,仍用《遼史》《金史》。

可見明朝仍舊是認為遼宋金“各成正統”的,並沒有因為民族問題而僅將南宋視為正統。

TAG: 正統嘉靖宋為遼史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