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通渭】戰國秦長城 通渭古城堡

在通渭這塊不足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綿延數百里的戰國秦長城,也散落著大大小小近1000座古堡,包括漢、宋以來官築城、寨、堡和明、清、民國各時的民築族堡、家堡,通渭素有“千堡之鄉”之稱,戰國秦長城自隴西縣和平鄉高雲村進入通渭縣榜羅鎮四新村,出寺子鄉張家灣村進入靜寧田堡鄉蘆家灣村,自西南至東北經榜羅、第三鋪、馬營、北城、寺子等鄉鎮,長約90千米。用腳步丈量古長城,用心聆聽歷史,日前,跟隨通渭長城志編撰組的腳步,記者從通渭戰國秦長城起始地——榜羅鎮四羅坪村開始,又一次踏上了探究古長城遺蹟的旅程。

【人文通渭】戰國秦長城 通渭古城堡

通渭地處甘肅中部,屬黃河支流渭河流域。境內新石器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遺址分佈廣泛,說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先秦時期,甘肅大部地區為西戎所居,通渭亦不例外。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兼併西戎諸部,分置隴西、北地、上邽三郡,並“築長城以拒胡”(《史記·匈奴傳》)。隴西郡(治今臨洮)轄隴山以西大片地區,今通渭屬隴西郡轄。秦長城西起臨洮,經渭源、隴西、通渭、靜寧、鎮原、環縣、華池等八縣,約700千米,北過陝北止於內蒙境內。通渭地境的秦長城自西南至東北走向,猶如巨龍蜿蜒于山梁河谷之間,遺存明顯。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從隴西郡分置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城區),轄十六縣。平襄為天水郡附廓首縣,是通渭置縣之始,平襄故城,亦為境內最古城址。

【人文通渭】戰國秦長城 通渭古城堡

跨越滄桑鉅變,歷史從未走遠。戰國秦長城是有史記載的我國最早的長城之一,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昭襄王三十七年(前270),起兵伐殘義渠(戎),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抗胡”。

通渭境內戰國秦長城西南起自榜羅鎮四羅坪村,穿第三鋪鄉、馬營鎮,北城鎮、東北至寺子鄉張家灣村進入靜寧縣田堡鄉蘆家灣村,途經5個鄉鎮26個行政村,全長88。8千米。

【人文通渭】戰國秦長城 通渭古城堡

榜羅鎮積麻川學校教師郭傑禎告訴記者,四羅坪樑上的長城儲存的比較完好,因為它在山脊之上,破壞比較少一點,東臺最上面是一個覆篼型的,好像一個倒扣的背篼的一個形狀,在最高的地方,從它的視野的開闊情況來看的話,它是一個烽燧的可能性很大,就是咱們所說的烽火臺的可能性比較大。

層層夯土疊起,周圍遍是殘垣碎瓦。漫漫歲月無情碾過,一層層剝去了夯土臺威嚴的裝扮,一點點切削了古長城偉岸的身軀,透過聆聽通渭長城志編撰組成員的講述,雄偉的戰國古長城和那段千乘驍騎盡馳騁的歷史,開始慢慢的變得清晰起來。

【人文通渭】戰國秦長城 通渭古城堡

郭傑禎說:“這個東臺附近瓦片比較多,這個是我們剛才撿的,這個算比較大一點的,這個瓦片從它的弧度來看的話它是一個筒瓦,是一個很典型的秦朝的瓦片,就是它外邊是繩紋,裡面是布紋,就是在製作的時候襯的是一個細麻布,凹凸感特別的強,這個瓦片敲擊的話聲音也很清脆,製作是很精良的,在當時來說,這是瓦片這是最上端的一個接頭,筒瓦的一個接頭,它的兩邊和下端都已經殘損了。”

兩千多年來,戰國秦長城以不動聲色的沉寂,始終如一地默默矗立在那裡,但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卻從未停歇。依古長城而建的山子堡,坐落於四坪山道的最高處,在探究古長城的途中,我們與堡中的牧羊老人不期而遇。

榜羅鎮四新村村民董改英指著眼前的堵門棍說,這是堵門用的,土匪來的時候堵門,這上邊呢晚上就會有一個巡夜的人,他在這上邊的站的時候就喊,“莊子裡的娃娃們,趕緊跑,趕緊往上來跑,(土匪)已經要從那邊的溝裡上來了,往上來跑!跑!跑!跑”。他一喊大家就都往上來跑了,然後就滿滿的人,都在這個堡子裡面。

董改英說:“我能記起來的時候,這個門還是小小的一個門,人就在這個洞洞裡鑽著進出,現在你看過了這千千萬萬年,現在成了這樣,我都害怕的不敢走了,那年代久了呀!年代太久了!”

滄海桑田,曾經的孩童,如今已成華髮蒼顏,而古長城卻如一位威嚴的老人,依然矗立於山脊之上,巋然不動,那巍巍長城、千年古寨、千座古堡,似訴說著這塊曾經荒僻沉寂如今欣欣向榮的土地上曾有過的刀光劍影。

薦讀

TAG: 通渭秦長城古長城隴西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