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北魏遷都是服務於戰略需求的,其舊都滿足不了南征的需求,故在北方趨於穩定以後,進行了都城南遷,成為進攻南朝的前沿指揮所。有人認為北魏遷都是造成分裂的根源,其實遷都是獨立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這個決策並不等同於以漢化為中心的改革,所以北魏遷都被誤解了。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乘南齊武帝病逝的機會,率軍由首都平成(今天的山西大同)出發,開始南征。而軍隊行至洛陽遇上了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北魏的軍隊裡,核心主力就是鮮卑的貴族子弟,這些人表達出不願繼續南進的訴求。孝文帝心裡清楚,一支心懷不滿、疲憊不堪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所以就同意了將士能的訴求,但也提出了條件,貴族子弟同意遷都洛陽,便可罷徵。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這個條件由前線傳至朝堂,這些貴族子弟的父親基本上都是在朝的大臣,得知兒子前線受到的苦累,也就勉強同意了孝文帝的條件。前線的貴族子弟則更是不願意吃這個苦,都很痛快地答應了這個條件。在大部分貴族眼裡,只要不打仗,遷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孝文帝遷都的潛在戰略其實還是為了南征。所以遷都洛陽之後,北魏與南方政權的軍事衝突迅速增加,進入了一個戰爭連綿的時期。

遷都之前的大背景——漢化改革

孝文帝時,北魏政權的制度建設已經進行了數十年,這個制度建設的主題就是漢化,之前的每一個掌權者,都希望將一個半遊牧半開化的國家,發展成為漢人政權的模式,他們認為漢人政權是先進的代表。尤其是孝文帝時期馮太后的改革最具代表性,比如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的官員班祿制改革。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在此之前,北魏的中央官員是沒有俸祿的,所以就演化出官僚階層的不正規收入,比如戰爭劫掠、霸佔土地,這些不正規收入卻一直未受修正,成為一種潛規則。且戰爭逐漸停下,劫掠戰利品的機會越來越少,官僚階層便將魔爪伸向民間,從人民手中榨取收入,這必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傷害。

馮太后的班祿制改革就是參照漢人政權的俸祿制,從民間獲得稅收來支付官員薪水。與稅收相輔相成的,則是土地改革,政府將土地分給人民耕種,然後收取土地稅、農業稅。為了發放和劃定土地,還需要進行人口普查、戶籍整理、耕地丈量。為此,馮太后在秘書令、南部給事中李衝的建議下,創立“三長制”,即在縣以下設立三級村民機構,讓他們負責戶籍和稅收管理。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在思想上,北魏的崇佛尚儒既有鮮卑特色,又是漢化的重要表現,拋開佛教不談,北魏皇帝扶持儒家文化,主導了一系列神化皇權、加強禮儀的運動,儒教的發展甚至超越南朝。在政治上,由於魏晉以來的門閥政治影響,很多貴族集團企圖控制政權的話語權。北魏則是透過法律的形式加以控制,比如馮太后時期拓跋氏禁止通婚的法令,所以說馮太后的一系列改革是漢化運動的鼎峰,這也就將北魏內部貴族之間的矛盾加深。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為何這麼說呢?比如班祿制,原先貴族們可以透過戰爭、土地兼併的方式,豪取強奪;改革之後則以固定的“工資”發放,必然造成貴族的財富縮水。這種財權的掌控,體現了封建社會的主題—加強中央集權,所以隨之而來的就是政治上的打壓,權力的分解與收回,這當然是鮮卑貴族不願接受的。

“虜姓”者,魏孝文帝遷洛,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八氏十姓,出於帝宗屬,或諸國從魏者;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世為部落大人;並號河南洛陽人。——《氏族論》

馮太后去世以後,孝文帝親政,繼續推進漢化改革,但孝文帝的改革並不成功。因為他觸動了鮮卑人的“意識形態”,比如改漢姓、穿漢服、禁胡語等。我們說少數民族的漢化改革保留民族特色的才會取得成功,比如清朝,他們不會變動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而孝文帝的這些改革偏激進,且現實意義不大,可以說是為了漢化而漢化。這就更容易激起鮮卑人與中央朝廷的對抗,也正是這些對抗,才最終導致了北魏的分崩離析 。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孝文帝的改革雖然不盡如人意,但遷都洛陽的意義卻很大,歷史課本里將遷都洛陽一併看作漢化改革的一部分,但實際上,遷都之事不是為了漢化,而是服從於戰略需要。

北魏首都在平城時,南北兩大政權之間的地理錯位相當嚴重,南朝的首都設在了長江邊上的建康,北朝的首都卻在遙遠的平城。北魏定都平城與其建國初的政治形勢有關,當時北魏的對手主要是柔然、燕國、夏國等北方國家,與南朝並沒有什麼交集。但北魏統一北方後,戰略目標也就南移,而平城至南方的戰線過長,這個問題就影響到北魏的國家戰略。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北魏從平城南下時,必須首經太原,由太原南下上黨,渡過黃河,進入洛陽地區。這一段距離約一千五百多里,前面說過,孝文帝的南征軍遇到過大雨,而即便是沒有遇到大雨,這麼長距離的行軍,翻越崇山峻嶺,也足以消磨一支軍隊的意志,而且這一千五百多里,連國境都未跨出去。所以北魏歷次與南方的作戰,雖然兵力優勢明顯,卻大都因為戰線太長,指揮不便,而不得不半途而廢。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而且由於平城太靠北,在其滅亡後燕以後,燕國流亡者在今天山東境內,建立了一個名叫南燕的小國,這就說明北魏的“手太短”,控制力相對較若。由於北魏出兵不便,反而讓南朝宋武帝劉裕近水樓臺,北上搶佔了山東。這也是南方政權向北滲透的最遠邊界,甚至威脅到了北魏在河北地區的統治。如果當時的首都就在洛陽,完全可以沿黃河向東出兵,山東能夠落入誰手就不一定了。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所以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就是兩個目的,一是希望藉助遷都,擴大政治、軍事、經濟中心得輻射範圍,從而鞏固北魏的東、南疆土;二是此為基地,縮短向南征伐的戰線,提高補給和指揮效率,這裡縮短的可是一千多里!

遷都與北魏政權分裂的關係

在遷都洛陽兩年之後,北魏開始南征,這一次南征體現了遷都的效果,北魏於襄樊一帶取得較大勝利。後來戰爭進入一段相持,隨著指揮效率的提高,北魏在渦陽(今安徽亳州內)之戰中能夠轉敗為勝,這都說明遷都對於南征戰略的促進作用。但較為戲劇的是南朝齊明帝在這個階段去世,北魏孝文帝以“禮不伐喪”的教條主義禮制思想停止了征伐,引兵而還。待南朝齊辦完了國喪,才又一次南下,這裡可以說是封建禮教害人不淺,孝文帝在這一次御駕親征中暴病而亡,從而也就徹底終止了南征。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由此可以看出,遷都洛陽從戰略上沒問題,與遷都相比,孝文帝的全盤漢化改革才是問題的關鍵。與改革相對應的就是保守勢力,這些鮮卑貴族組成的保守集團,不僅於內阻礙改革程序,而且將孝文帝視為攻擊物件。在保守集團分裂傾向愈發嚴重時,北魏的政治被撕裂,從而影響了軍事。魏孝文帝之後,北魏政權內部紛爭不斷,這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北魏末年席捲北方的那場大騷亂。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整個北魏時期,除與東、西、南三個方向的敵人作戰外,在北方還有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對手—柔然。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曾大力打擊柔然民族,花木蘭的故事就是以北魏與柔然的戰爭為背景,最後北魏將他們驅至漠北。並在黃河以北、大漠以南,以陰山山脈為基礎,建立了六大塞防軍鎮,即武川(今內蒙武川)、撫冥(今內蒙卓資山)、懷朔(今內蒙五原縣)、懷荒(今內蒙烏蘭察布)、柔玄(今山西天鎮縣)、沃野(今內蒙巴彥淖爾市)。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太武帝是鮮卑人的民族英雄,他執政時期,漢人甚至沒有參軍的權力,除非是在特殊時期才對漢人進行招募入伍,幹一些炮灰、雜役。在六鎮之中,將領皆來自鮮卑貴族,士兵也以鮮卑人為正兵,少數漢人充當雜役。當時的六鎮肩負著保衛首都平城的責任,在北魏軍政體系中影響力較大。而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六鎮的地位也就隨之下降,更重要的是孝武帝的全盤漢化改革,嚴重損害了鮮卑貴族的利益,所以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沃野鎮和懷荒鎮的造反完全能夠理解,這次造反也拉動了關西到河北地區的大規模叛亂。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為鎮壓叛亂,北魏政府寄希望於秀容(今山西省忻州)的軍閥爾朱榮。這個爾朱榮有點漢末西涼軍閥董卓的影子,徵召入洛陽後,先掌權另立了孝莊帝。然後開始“力纜狂瀾”,他在鎮壓叛亂的同時,以強硬手段殺戮不配合的官員。孝莊帝倒不像漢獻帝,先發制人殺了爾朱榮,但後被爾朱榮的從弟爾朱世隆所殺。

北魏孝文帝遷都是政權分裂的禍根?其實錯不在遷都,而在於全盤漢化

這時候,爾朱家族的權力已難以控制,但最終是被以高歡為首的另一個武裝集團消滅。在這些此起彼伏紛爭中,北魏形成了以高歡為首、以晉陽和鄴城為核心的東部集團,和以賀拔嶽為首、以關中為核心的西部集團。賀拔嶽手下有一個叫宇文泰的,這個大家都熟悉,在賀拔嶽死後,宇文泰就控制了西部集團。高歡和宇文泰都未自立,他們從北魏皇族中扶持不同的人當皇帝,這才有了東魏、西魏。高歡和宇文泰死後,他們的後代分別篡位,成立了北齊和北周。

太和十六年,制諸遠屬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為王,皆降為公,公為侯,侯為伯,子男仍舊,皆除將軍之號。——《魏書·高祖孝文帝紀》

綜上,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的遷都之舉實際上是服務於戰略需求,這個舉動可以歸結於漢化改革,畢竟那是中原漢族政權最興盛的一個區域。但這又不能完全看作北魏分解的原因,因為這個決策走向是擴大疆土,光這方面是不會引起貴族反對的,因為北魏有一套完整的宗室貴族分封體系,疆土的開拓對貴族來說並非無益。只不過孝文帝的漢化過於“迂腐”和教條主義,以至於遷都激化了內部矛盾,彷彿是造成北魏分裂的最後一根稻草。

TAG: 北魏遷都孝文帝漢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