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白起的跌宕一生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

——《史記》

在大國征伐的戰國時代,前有張儀、公孫衍和蘇秦的合縱連橫,掀起了“上善伐交”的風潮,各國勢力交錯,互有較量,以齊、秦、楚為代表的強國和燕、趙、魏、韓等國時有聯姻結盟,時卻兵戎相見,其中以秦在惠文王時期東出有策,打垮了魏國,佔領了楚都,打破了三強並立的局面,隱隱有一家獨大之勢。

到秦昭王繼位,趙國胡服騎射,國力大增,在新的歷史格局下,秦將白起的登場註定要攪動一個時代的風雲。

初露鋒芒

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是歲,穰侯相秦,舉任鄙以為漢中守。左更,攻韓、魏於伊闕,

斬首二十四萬

,又

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

。起

遷為國尉

。涉河

取韓安邑以東

,到乾河。明年,白起

為大良造

攻魏,拔之

,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與客卿錯

攻垣城,拔之

。後五年,白起攻趙,

拔光狼城

。後七年,白起

攻楚,拔鄢、鄧五城

。其明年,攻楚,

拔郢,燒夷陵

,遂東至竟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

——《史記》

戰神白起的跌宕一生

一顆巨星的閃爍從不是偶然,同樣,在強大的將軍也要從士兵一步步晉升。秦國自商鞅變法後獎勵耕戰,士兵極為悍勇,甚至有專門的赤膊營不穿鎧甲,直接上陣,擊殺敵軍。白起更是其中的翹楚,自昭王十三年起,數年征戰,拔城斬首,積累很多的軍事經驗,也從左庶長遷為國尉又至大良造(秦國官位很高)。

受封武安

戰神白起的跌宕一生

“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是為武安。這樣的封號可以說是對一個軍人最大的獎賞,將士征戰沙場,九死一生,除了是為國平安,保衛家鄉,對於像白起這樣的人來說,大爭之世,文要安邦,武可定國,能在亂國紛爭中殺出天地,站在富貴權力的頂端之餘,志向得展應是快意淋漓。

戰神白起的跌宕一生

不過,古往推之,得“武安”封號者並非白起一人,卻大多晚景淒涼,不甚善終。白起在經歷了受封的高光時刻後很快就迎來他人生之難。

長平之戰

《史記·索隱》:趙任馬服,長平遂阬。

《通典》:長平之戰,血流漂滷。

《法言義疏》: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

戰神白起的跌宕一生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的戰略決戰。課本上有名“紙上談兵”便是發生於此。可能我們更多是關注趙國這邊,老將廉頗被撤,趙括誇誇其談首秀兵敗的事情。很少能關注到這場戰役中秦軍白起的表現。

秦由於連年戰爭,糧草消耗嚴重,戰場上的相持對峙局面對其不利,再加上廉頗用兵老道無懈可擊,遂用反間計。趙王換將後,秦見有機可乘,暗中換帥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見戰國曆史分期)。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戰神白起的跌宕一生

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傷亡近20萬,即雙方傷亡超過60萬。此役成為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誠如古人論及東周500年的戰爭時,唯推晉陽、長平兩役,所謂“晉陽之圍,懸釜而炊;長平之戰,血流漂櫓”。

這場戰役的另一個總為後人評議的就是白起下令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將的問題。當然,我們站在現代法治社會的立場下,殺人就是不對的更何況坑殺四十萬人,還是降將。但是,回到那個時代,站在白起的立場,“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某,在戰場上將這麼多人殲滅贏得勝利所付出的代價和繳獲俘虜直接勝利的代價哪個更高?繳獲俘虜後,這麼多青壯年的生計問題該如何解決?關著,難道要自己國家的百姓供養他們?而且這麼多人容易鬧事。放回,那就是趙國東山再起的有生力量,會帶著仇恨捲土重來,那長平之戰的犧牲和勝利毫無意義。似乎想不出比直接殺掉更好的辦法。並且,哪怕為將者有側隱之心,君王並不會為此買單。況且都是征戰數年的老將了,哪裡還會有這婦人之仁?

所以,明知是錯,也要為,明智是鍋,也要背。白起也就是這般揮揮手,讓四十萬生命有去無回。

戰神白起的跌宕一生

賜死杜郵

秦趙邯鄲之戰,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恰逢白起病重,不便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失利,又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訊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

時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

戰神白起的跌宕一生

評述一個人的一生,我們可以認為他好也可以認為他壞,但不能因為他的單個行為不符合現代的道德法律規範就妄下斷論,人云亦云。

對於白起,我們透過他的一生,看到的是一個軍人的成長曆程,看到的是一個將軍的艱難抉擇的不義之舉,看到的是功高震主,大才慘死的悲慘人生,更看到的是戰國時代君主征伐,百姓疾苦的歷史圖卷。我們會思考秦的統一帶來和平的希望,但是以暴力對抗暴力,我們是否只是在死迴圈中掙扎。

世有善惡,卻無至善至惡,黑白分明的從不是歷史,而是童話。

主編:龍永秋

稽核編輯:朱婧菡

TAG: 白起長平之戰趙國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