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1870年7月13日下午,行色匆匆的法國駐普魯士大使貝內德狄帶著法國政府的新指令,來到普魯士國王的療養地,科布倫茨東郊的埃姆斯溫泉,希望求見一下威廉一世,當面轉達一下有關法國政府對西班牙王位候選人資格的看法。傲慢的法國大使對威廉一世說道:“希望陛下能保證,將來不要求這種已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面對法國大使及其法國政府這一無禮行為,威廉一世很是震驚與反感,但是他還是同意了法國方面的這一要求。之後威廉一世就把與法國大使交談的內容吩咐侍從人員向柏林發出一份急電給俾斯麥。這就是普法戰爭的前奏,奏響這一戰爭前奏就是來自埃姆斯向柏林的急電——埃姆斯密電。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右面坐著的是修改埃姆斯密電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旁邊的是普軍總參謀長毛奇

此時的俾斯麥正在家中舉行宴會,正值舞宴奏樂響起,在空氣中瀰漫著來自普魯士上層權貴的歡聲笑語,一陣敲門聲響起,緊接著一名侍從人員進來,他靜靜向四周望去,不一會兒就朝著正在與人群交談的俾斯麥走來,很有禮貌地向俾斯麥遞過去這份來自埃姆斯的急電。俾斯麥也有禮貌地接過來,不緊不慢打開了這份電文來看,一會俾斯麥嘴角上揚微微一笑,彷彿一下子想到了什麼愉快的事情,他很紳士地走到毛奇一群人的面前,表情嚴肅向毛奇看去,突然口中說出:“親愛的毛奇先生,我可否問下,我們普魯士是否能戰勝法國,不僅僅是簡單地打敗他們,而是全面地戰勝他們”,毛奇先是一驚,若有所思地抬了抬頭,慢慢平復下來,用很堅定的語氣回覆了俾斯麥:“尊敬的宰相先生,您問我,我們是否可以戰勝法國,我很負責地告訴你,我們可以,也一定能戰勝法國”。俾斯麥笑了,對眾人說:“這有一份來自國王的急電,我仔細地閱讀了一番,請允許我稍作修改,我將讀給大家聽下”。俾斯麥刪去電文中“還可在柏林從長計議”一句,在結尾部分加上了這樣的一句刺激法國的話:“國王陛下以後拒絕接見法國大使,並命令值日副官轉告法國大使,陛下再也沒有什麼好談的了”。修改好的俾斯麥,大聲向眾人朗讀出來,眾人齊聲笑道:“宰相大人,在沒有改變原有電文內容意思的前提下,卻增加了幾分譏諷與羞辱語氣,實在是修改得太絕妙了”,稍後,眾人熱烈鼓掌。這時候普法戰爭即將來到,普魯士在總參謀長毛奇的安排下,正在積極作戰前準備。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普魯士總參謀長毛奇

其結果可想而知,當俾斯麥把修改後的電文登上報紙,很快就被傳到了法國,看到埃姆斯密電的法國人民群情激憤,誓要與普魯士一戰,好好教訓下這些不友好的普魯士佬。正在杜伊勒裡宮裡的拿破崙三世得知這個訊息異常憤怒,第二天召開議會,在議會中都沒經過任何的辯論,就通過了對普魯士的宣戰決定。1870年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普法戰爭前夕,洋溢著喜悅的法軍和法國人民,好像在提前慶祝這場即將到來的勝利

首先,我們看下各交戰國的戰前準備情況。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拼的不僅僅是士兵的英勇與將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比拼交戰雙方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如近代的清朝,為什麼總被西方列強欺負,是士兵不夠英勇還是將帥無能,其實都不是,是其綜合國力與西方列強相比差得太多了,本質就是西方的工業文明與滿清的農業文明之間的較量,工業打農業那就是降維打擊,清朝怎麼可能會贏呢。

普法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也都完成了各自的工業革命,不存在工業打農業這般的降維打擊現象,但是其資本主義國家性質是不完全一樣的,也導致各國的工業發展水平不一致,各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亦有所不同,有強有弱。

我們來看下戰前的普魯士,19世紀的德國重點也就是普魯士,列寧稱之為農業中資本主義發展的“普魯士式道路”。為了緩和國內地主與農民之間的越發激烈的階級矛盾,普魯士政府開始自上而下地改革農業中的封建制度,逐漸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形成了以容克地主階級為主導的資本主義國家。

在普魯士這國家中有著很濃厚的容克地主色彩,如普魯士帝國的宰相俾斯麥就是一位容克地主。視土地為生命的容克地主階級對土地的痴迷程度到達了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是無法想像的,其與生俱來的本質造就了普魯士軍國主義色彩,如普魯士鐵路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縮影。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俾斯麥

人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在19世紀初,普魯士地區的公路狀況很差,經濟發展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是滯後的,所以經常被其他國家入侵,頻繁的戰爭活動把普魯士推向了歐洲交通的十字路口,促使普魯士國內交通大大改善,截止普法戰爭前夕(1870年),面積僅為30。5萬平方公里的普魯士僅鐵路就有18560公里,而當時面積為55。16萬平方公里的法國也就17924公里,你需要知道的是當時的法國可是歐洲的霸主哈。

由於普魯士地區的鐵路極其發達,法國預計普軍需要3個月才能集結完畢到達普法邊界,而實際中的普軍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集結完,透過境內發達的鐵路交通樞紐快速輸送到普法邊界。這就需要得益於1858年普魯士軍方總參謀長毛奇,他決心將鐵路納入到軍事體系之中,採取瞭如下措施:1、進一步豐富鐵路網,將諸多軍事要塞用鐵軌連線起來,形成較為完善的軍事鐵路運輸體系;2、增加了一些過載線路,將部分鐵路由單線變為複線,大大增強了鐵路的運輸能力;3、加強對相關人員的鐵路知識培訓,努力提高銜接能力,改善轉運過程中的時間損耗和混亂局面;4、在1864年設立軍方專門管理鐵路事務的部門,1866年組建一個由總參謀部、貿易部和內政部三司聯合的鐵路聯合委員會,規定在戰時由該委員會對鐵路進行全權嚴格管理。在戰爭中往往時間就是生命,誰掌握了時間,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性。而此時的法軍尚在集結中,你設想下人都沒有集合好,更何況其他方面,如法軍的後勤補給、戰場配置劃分等問題更是無從說起,所以法國在戰爭動員力上輸給了普魯士。

那為什麼同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國卻沒有過分重視鐵路交通的建設呢?我說了雖然普法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但其統治階級不同,此時的法國為金融資產階級,也就是喜歡搞放貸的一群人,什麼銀行家、投資人等等,這樣一群人跟普魯士、英國及美國的資本家不同,他們並不重視對國內建設,他們把資金作為借貸資本輸出到國外,這樣就造成了國內投資的不足,所生產的商品較之於美英等國沒有競爭力,其國內市場狹小無法滿足其工業發展,而這個群金融資本家看到投資國內不賺錢,紛紛轉投他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導致法國工業發展不足,大大削弱了其綜合國力。

普魯士實行的是普遍徵兵制(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義務兵制),就是在國家中每位國民到來服兵役的年齡都需要履行兵役。普魯士戰時動員的兵力可達到100萬以上(作戰軍隊接近70萬),一戰和二戰我們就見識德國動員的兵力是有多麼的龐大。而當時的法國總兵力不超過57萬人,其中作戰軍隊不足40萬(有統計在33-34萬之間)。近代的戰爭不像現在的科技戰爭,士兵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這樣說吧,誰調動計程車兵數量多誰的勝算就越大,沒有人你打什麼戰哈。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普法戰爭中的普軍

哎,不得不說了,你動員能力沒有人家強,已經很危險了,你還調動的兵力比人家少,你說你打個什麼戰哈。好吧,我們暫時就忽略這兩條,其他的方面行或許也能彌補。那我們來看下武器方面吧。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普法戰爭中的法軍

普軍火炮方面:

普魯士軍隊共擁有1334門火炮,其中1000多門屬於克虜伯火炮,其火炮分為三種:6磅FeldkanoneC/61和C/64、4磅FeldkanoneC/67、8cmStahlkanoneC/67,這些火炮都是採用鋼製線膛炮管,後膛裝填,克虜伯火炮的標準射速是6發/分鐘,如果在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炮兵手中,可以發揮10發/分鐘的最高射速。在射程方面,克虜伯火炮有效射程能達3500米。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鋼製線膛炮管,後膛裝填克虜伯火炮

法軍火炮方面:

法軍共擁有各類火炮950門,多少前膛青銅火炮或者銅製火炮,其火炮的最大射速不超過2發/分鐘,最大射程不到2500米。那人家普軍站在法軍火炮有效射程外同時用克虜伯火炮向法國放炮,那法軍除了被打還能幹嘛呢?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普法戰爭中的法軍,其火炮較之拿破崙時期的火炮沒有較大改變,還是老式的前膛銅製火炮

拿破崙(不是普法戰爭中的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三世是拿破崙的侄子)說過:“上帝站在擁有最好炮兵的一方”,看來上帝是不會站在法軍這邊了,除了火炮還有步槍哈,那普法兩軍手中的步槍是怎樣的呢?

普軍手中的步槍:

普軍裝備的是德萊賽步槍,對於當時來講可謂是相當先進的軍用後膛裝填步槍(夏塞波步槍還有沒有出現),在普丹戰爭和普奧戰爭中都為普魯士軍隊帶來了技術和戰術上的巨大優勢。在德萊賽步槍之前,各西歐國家使用的步槍基本是前裝滑膛槍,在戰爭中,你如果使用前裝滑膛槍要從槍口裝彈藥,那麼人必須站起來,在缺少掩體的情況下,整個人都會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而後裝槍不一樣,使用後裝槍,在臥倒的情況下就可以裝填彈藥,敵人就很難攻擊到。後膛裝填步槍相比較於前裝滑膛槍可以說是步槍史上劃時代的意義,從此不需要像排槍斃敵時代排著隊被槍斃。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排槍斃敵時代

德萊賽步槍,全長142釐米,槍管長度91釐米,重約4。7千克,口徑0。61英寸(15。4毫米),初速305米/秒,有效射程600米。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德萊賽步槍

法軍的步槍:

普魯士人在19世紀50年代裝備的德雷斯栓動擊針槍刺激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以至於拿破崙三世和尼爾元帥花了一億法郎來換裝新式步槍,在如此背景之下,早期後裝步槍的優良典範夏塞波步槍正式出場。夏塞波步槍相較於普魯士軍隊裝備的德雷斯栓動擊針槍是改良了不少,比如在結合了德雷斯擊針槍的設計後,夏塞波步槍將擊錘改為擊針,並將底火安置在子彈底部,比德雷斯針槍將底火安置在發射藥前方的愚蠢設計要顯示得合理的多。還有其步槍上的刺刀非常有名氣,其刺刀長度達到72釐米長,借鑑了土耳其亞特坎彎刀,一支裝上刺刀的夏塞波步槍可以達到1。88米。和我們明朝北方軍隊裝備的三眼火銃的設計思路類似哈,既能射擊,又能當冷兵器殺敵。

夏塞波步槍,全長130。5釐米,槍管長度79。5釐米,重約4。6千克,口徑0。433英寸(11毫米),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800米。

在步槍上,法軍還是有一丁點的優勢哈。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夏塞波步槍

有段這樣的歷史,在普軍用身體檢驗了法軍夏塞波步槍的優越性之後,普軍就把部隊撤到法軍步兵射程之外,用優越的鋼製克虜伯大炮痛擊法軍。所以光靠步槍上的優勢是無法戰勝普軍的,反而普軍依靠著火炮和兵力上的優勢對法軍進行兩翼包抄(正面進攻很難取勝),迫使本來就兵力不足的法軍被分割為兩支獨立的部隊,彼此之間無法相通、無法協同作戰,被普軍各個擊破。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兩軍中將帥表現如何:

色當戰役就很直白展現了普法兩國將帥之間的能力差距,法國這邊的將領極其缺乏戰略自主性,過於因循不知變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色當戰役前因,麥克馬洪與皇帝拿破崙三世會合一起解救梅斯之圍,1870年8月12日,面對初戰就失利的法軍,心力交瘁的拿破崙三世萊把茵軍團的指揮權交給了巴贊元帥,這個巴贊元帥和我們三國時期的張飛一樣,只有匹夫之勇,並無良好的指揮與戰略能力,他優柔寡斷,是與麥克馬洪的夏龍軍團會合還是決心在梅斯防禦一時間拿不定主意,當其決定與麥克馬洪會合時,普軍就已經逼近,雙方在8月16日的馬斯拉圖爾和8月18日的格拉沃洛特-聖普里瓦展開了激烈的交戰,雙方士兵都很英勇,法軍雖然成功抵擋了前來進攻的普軍,但是未能開啟通往與夏龍軍團會合的道路,巴贊不得不選擇退回梅斯要塞,陷入了普軍合圍。

當得知巴贊元帥被圍,起初的麥克馬洪想率領夏龍軍團(12萬餘人、393門火炮,76門“米特拉約茲”機槍,具有相當強的實力,尚可與普軍一戰)退回巴黎,準備誘敵深入在巴黎城下與普軍決戰,但是當時攝政的歐仁妮皇后和帝國首相八里橋伯爵夏爾·庫贊·蒙託邦擔心法軍退回巴黎會引發國內民眾不滿招,可能會引起社會動盪或革命,堅決不同意法軍退回巴黎。1870年8月22日,由議長勞爾率領一個代表團來到拿破崙三世面前,勸其不要返回巴黎,緊接著巴黎的攝政會議又給拿破崙三世發來電報:“若不支援巴贊,則對於巴黎將發生極惡劣的後果。面臨著這種局勢,首都能否防禦實頗有疑問”,無奈的法皇拿破崙三世屈從了巴黎方面的決定,與麥克馬洪率軍從蘭斯出發前往梅斯。9月1日至2日,被圍困在梅斯的巴贊軍團作出最後一次突圍,此時合圍法軍的普軍是普軍第1、第2軍團7個軍和3個騎兵師(合計16萬人),法軍傷亡慘重,已經無力再抵禦普軍的進攻了,只能束手待斃。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梅斯突圍中的法軍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拿破崙三世見勢不妙,與麥克馬洪率領的夏龍軍團逃往東北,普軍隨即追了上來,拿破崙三世他們不得不退守色當。9月1日,色當會戰開始,普軍集結700門大炮猛轟法軍營地,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向法軍陣地,色當全城一片火海,硝煙瀰漫,法軍死傷無數,餘下的人急忙鑽進堡壘,就連麥克馬洪也幾次受傷。當大炮聲停止,20萬普軍向色當發起猛攻,下午3時,法軍崩潰,色當城樓舉起了白旗,深感無力迴天的拿破崙三世向威廉一世寫了一封投降書,信中說道:“我親愛的兄弟,因為我未能死在我的軍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劍獻給陛下。我希望繼續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崙”,是多麼地滑稽與可笑!這裡我只能說歐洲人的思維確實與我們不一樣哈。

1870年的普法戰爭,宣戰的法國怎麼打成了民族解放戰爭

拿破崙三世把自己的佩劍獻給威廉一世

緊接著就是1870年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0。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譁然。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隨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此時的普軍並沒因為法皇的投降而停止向法國進軍的步伐,法國人民也開始拿起手中的武器參加保衛法國的戰爭中。

這就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作為宣戰國的法國戲劇性地導演出一場轟轟烈烈的衛國戰爭。

TAG: 普軍普魯士法軍步槍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