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個縣是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雍正皇帝曾賜它四個字

“喜鵲好,喜鵲好,喜鵲展翅搭天橋。牛郎織女天橋過,不知天橋牢不牢!”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和順南天池村的人們都要唱這樣唱詞來敬神。

和順是山西省晉中市的一個普通縣。從全國來看,它幾乎沒有什麼知名度,但發生在這裡的一個故事卻全國聞名,這個故事就是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山西這個縣是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雍正皇帝曾賜它四個字

和順縣南天池傳說中織女洗澡的地方

和順的南天池與牛郎峪村不到10公里的地方,至今還儲存著20處關於牛郎和織女傳說的景觀。村民口口傳承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以及保留著古老的七夕風俗。難怪和順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定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

其實和順在歷史上並非像牛郎織女的故事這樣溫情脈脈,而是充滿了刀光劍影。戰國時期趙國的趙奢曾經在此力抗秦兵;韓信在此大戰夏說;後趙石勒在此厲兵秣馬,窺視中原;唐高祖李淵在此血戰;後唐李克用在此用兵……

這樣一個發生過多次慘烈戰爭的地方為何取名和順呢?這還要從後趙皇帝石勒的一個故事說起。

據說石勒和他手下大將李陽都是和順人。兩人脾氣都很火爆,年少的時候,他們雖然是近鄰,但爭鬥不斷,曾經為了爭一個漚麻的池子,打得頭破血流。後來石勒發跡了,建立了後趙,做了皇帝。家鄉和順人民無不感覺臉上有光。唯有石勒的鄰居李陽心裡惴惴不安:“我可是打過皇帝的人,石勒那小子能饒了我?”

山西這個縣是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雍正皇帝曾賜它四個字

和順鄉村

石勒定都襄國(河北邢臺)後,不忘家鄉父老,差專人請家鄉人民選幾個代表到襄國一聚,而且特意點名要李陽去。

李陽差點嚇得暈了過去:“石勒那小子雖說當了皇帝,但還是鼠肚雞腸,要找我的晦氣,這可怎麼辦呢?”

李陽有心不去,但差人就在身旁,他要敢說個“不”字,沒準當場就被鎖拿了。李陽沒了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跟在幾個老鄉後面來到了襄國。

李陽見到石勒,那威嚴、那氣勢,嚇得他腿肚子轉筋,癱倒在地上。石勒從龍椅上下來,握住他的手說:“當年你我因爭奪麻池,我捱了你的打,但是我敬佩你這種不畏強暴的精神,這次來,你就不要走了,做我的將軍吧。”

李陽抬頭,看著石勒一臉的真誠,確認這事是真的,便留下來輔佐石勒。

石勒為了紀念這件事情,特意在家鄉建了一座和順城。隋朝在這裡設縣時,就用了和順的名字。從此和順縣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山西這個縣是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雍正皇帝曾賜它四個字

和順風光

說來也奇怪,和順這個地方雖然土地貧瘠,人民生活較為貧困,性情卻非常平和,以致於清朝的雍正皇帝還為這個縣批了“位育中和”四個字。

TAG: 和順石勒李陽牛郎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