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答應讓位,事後卻反悔,太監哭問原因,以死明志

探尋人類文明的蹤跡,為您提供優質文化歷史資訊!

【作者:文史蹤跡】

歷朝歷代,大多數的皇帝,都有很強的權力慾望,他們渴望自己能夠當一輩子的皇帝。因為,權力能帶給他們太多的享受了。

皇帝答應讓位,事後卻反悔,太監哭問原因,以死明志

所謂權力拿起容易放下難。就比如歷史上的宋真宗,明明答應自己將退居太上皇並傳位於太子,然而,轉眼間就把這個承諾拋在腦後,繼續過著滋潤的小日子。

說好的君無戲言呢?

不過,宋真宗為這次的謊言也付出了代價。畢竟,身邊親近的太監周懷政居然密藏小刀當面向他“興師問罪”,還要以死明志。皇帝的身邊竟有如此危險之人,這可把宋真宗嚇得不輕。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這件事,正史上似乎並沒有太過詳細記載,只在《宋史·卷八·本紀第八·真宗三》裡找到約短短不足50字的簡單描述,而且只說了時間和結果,前因不明。

癸酉,入內副都知周懷政伏誅。丁丑,太子太傅寇準降授太常卿,翰林學士盛度、樞密直學士王曙並罷職。

可以看出,正史上的記載很簡短,只說了時間、以及周懷政被誅殺外加寇準等閣僚被降職罷官,原因不明。

皇帝答應讓位,事後卻反悔,太監哭問原因,以死明志

事實到底如何呢?

為此,我又參考了司馬光寫的筆記《涑水記聞》。《涑水記聞》雖然不是正史,但由於成書早於《宋史》近百年,而且司馬光生活的時代十分靠近宋真宗。因此,此書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正巧,裡面也記載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原來,宋真宗晚年,身體時常不舒服,因此,宰相寇準和近侍周懷政秘密向真宗請求傳位給皇太子(即後來的宋仁宗),真宗表示同意。

皇帝答應讓位,事後卻反悔,太監哭問原因,以死明志

然而過了一兩個月,真宗都沒有要傳位的意思。顯然,宋真宗反悔了。

有一天,真宗駕臨後宮,他吩咐宮人們先去準備食物,此時身邊只剩太監周懷政。周懷政趁機哭著問皇帝:“臣之前說的社稷大事,陛下也已經答應了,為何拖了兩個月還沒有下決心?說完,周懷政掏出密藏於身的小刀說:臣自請剖心,以表明自己所做的完全出於忠心。此話說完,還不等真宗反應,就迅速地用小刀刺向了自己胸口,鮮血直流。宋真宗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到了,以至於舊疾發作,被宮人先扶了回去。

皇帝答應讓位,事後卻反悔,太監哭問原因,以死明志

這時候,皇后劉娥趕到現場,大怒,將周懷政下獄審問。奏言傳位的事情就這樣被抖了出來。後來又聽說宰相寇準也參與了這次奏事,於是命親軍校楊崇勳散佈說:“寇準、周懷政等人意圖廢皇帝而立太子。”這才有了周懷政被誅殺而寇準被降職流放的結局。

這就是今天我要分享給大家的小故事。至於說為什麼周懷政被誅而寇準僅僅是降職?那可以說是宋朝重文輕武的一個真實寫照,加上寇準此人在文臣裡頗具威望,即使皇帝,也不得不妥協。

事實上,宋朝皇帝在歷史上應該說是比較悲催的,皇帝的權力受到文臣的壓制。

宋朝實行重文輕武,而且實行權力的分割,即把包括宰相在內的官分成多個官職,任命多人共同分權。這種官制表面上看似加強了皇權,但分化細化的官僚制度使得官員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機構日益臃腫,看似官員的權力是下降了,可是皇帝要面臨的人心卻多了。

皇帝答應讓位,事後卻反悔,太監哭問原因,以死明志

眾多文臣們,為了利益,他們會相互抱團,由此所的形成的力量,對皇權而言其實更為可怕。文臣們時常在國家大事的決策上爭吵不休,而皇帝要充分尊重文人,故而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很多國事的決策一拖再拖。有的文臣,甚至可以當面教訓皇帝,指著皇帝的鼻子罵,反正文官得罪皇帝最多也就是個貶官流放的結局。

參考資料:《宋史》《涑水記聞》

TAG: 周懷政寇準皇帝宋真宗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