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不是宰相?一字之差,手中權力天壤之別,你分清了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也非常有魅力,有時候同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話卻有著相同的意思。所以都說漢語難學,就連國人自己,有時候在說話的時候也得多聽幾遍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尤其是諧音和同音有時候真的很令人頭大。

丞相不是宰相?一字之差,手中權力天壤之別,你分清了嗎

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之下,從王公貴族到九品縣令都要各司其職,不能逾越分毫。隨著現代影視劇的盛行,人們對古代官職多有了解。但有時候也會一頭霧水,朝堂裡權力最大的那個官,是丞相還是宰相,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嗎?難道是不同朝代的不同稱呼?實際上,這兩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掌管的權力卻是天壤之別。

丞相不是宰相?一字之差,手中權力天壤之別,你分清了嗎

丞相是一個官職的稱呼,而宰相是一種稱謂,是一種地位的象徵。歷史上的宰相,如李斯、蕭何、房玄齡等都是有名的宰相,他們在位期間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們的職位卻有些區別,李斯是左丞相,蕭何是相國,房玄齡則擔任中書令一職。但是人們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那就是“宰相”。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直至明朝時期,廢除宰相制度,建立內閣,使宰相制度得以終止。

丞相不是宰相?一字之差,手中權力天壤之別,你分清了嗎

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劉邦建立漢朝,在制度上是源自於秦國,所以丞相的權力在秦朝和西漢時達到了頂峰,算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後來的一些君主發現丞相的權力太大,不利於社稷的穩定,為了集中皇權,於是削弱丞相手中的權力。光漢武帝時期,死於他手上的丞相就有十三個。所以漢朝時,逐漸出現了尚書令和侍中的職位,丞相則作為相國的副手,從概念上來說,要比宰相低上一級。

丞相不是宰相?一字之差,手中權力天壤之別,你分清了嗎

至東漢時期,則取消了丞相一職,它的職責由司徒代替。直到三國時期,曹操又恢復了丞相這一職位。不過也只是曇花一現,晉朝和南北朝之後,隋朝和唐宋也取消了這一官職。而後來至元朝期間,於中書省置丞相,其行省也設丞相為地方官,丞相一職不再高不可攀。及至明朝時期,朱元璋借胡惟庸的案件徹底廢除了丞相,組建內閣,使權力不再集中於一個人的手中。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顯學》中。

丞相不是宰相?一字之差,手中權力天壤之別,你分清了嗎

縱觀歷史,宰相們擔任的官職多有不同,歷代稱呼都不一樣,太宰、相國、丞相、司徒、尚書令、中書令、內閣大學士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口中的宰相。

所以說,丞相和宰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兩者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手中的權力大小也不同。尤其是胡惟庸後,雖然仍有一些職位在行使宰相的權力,可宰相這一稱呼卻沒有人再敢使用了。

TAG: 宰相丞相權力稱呼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