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鄭本是親兄弟之國,各自分崩離析是誰之過?

在《史記》所記載的周朝“十六個”影響力較大的諸侯中,鄭國是與周天子血緣最近的一個諸侯國。數百年間,兩國恩怨交纏,本該最親近的兩國“分則兩傷”,終至衰落滅亡,其中對錯,相信列位自有評判。

兄友弟恭—鄭公受封

鄭國的開國國君鄭桓公名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親弟弟(見圖一)。周宣王即位後將弟弟分封到鄭地。在封地三十三年,百姓們都很愛戴他。後來宣王的兒子周幽王繼位後又任命

叔叔

姬友為司徒。

不少諸侯對周幽王管理國家的方式不滿,鄭桓公擔心國家出現戰亂災患,在詢問了太史伯的意見後建議周幽王東遷洛邑。虢、鄶的國君聽說後向鄭桓公獻上十座城邑,鄭桓公在此建立了鄭國。

東遷計劃還沒完成,申國聯合繒國、西夷的犬戎發動戰爭進攻周國,在驪山腳下殺死了周幽王,也一併殺了鄭桓公(關於其中原委,可見)。

周鄭本是親兄弟之國,各自分崩離析是誰之過?

恩怨(—)周鄭交質

周幽王死後,諸侯在申國擁立申侯的外孫宜臼為天子,這就是周平王。平王繼位以後,把都城向東遷到洛邑,躲避西戎的敵人;這個時候,周王室日漸衰敗,諸侯互相征伐。

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協助周平王東遷,平王任命叔叔武公為周朝執政卿士,此時周鄭兩國的關係還是十分融洽的。

鄭武公之後,其子鄭莊公寤生繼位,同時繼任周朝卿士。鄭莊公雄才大略,攘外安內,使得鄭國強盛起來。讓一個強大的諸侯做本國執政卿士是有一定風險的,或許是出於對鄭國勢力膨脹的擔憂,或許是周平王寵信虢公忌父,他將本屬於鄭莊公的權力私下分了一部分給虢公,鄭莊公因此對平王有些怨念,周平王說不承認有這件事,為了讓莊公放心,提出讓周國王子狐前往鄭國做人質,鄭國又將公子忽送往周國為人質,史稱“

周鄭交質

”。

“周鄭交質”被稱為東周“

禮崩樂壞

”的

第一個標誌性事件

,周平王之舉實在不夠明智,其一週鄭兩國三代相親,拋棄堂弟不信任反而寵信他人,周鄭兩國良好關係毀於一旦;其二,天子地位尊崇,分權應當光明正大,做了又不敢承認;其三,以天子之尊,送人質於諸侯,周天子的權威、周朝禮樂更加崩壞。

周鄭本是親兄弟之國,各自分崩離析是誰之過?

周鄭世系圖

恩怨(二)周王伐鄭

公元前719年,周平王去世之後,太子(姬林之父)早死,平王之孫姬林繼位,史稱“周桓王”。周桓王對“鄭莊公”這個叔祖更不客氣,想要把政權都交給虢公打理,鄭莊公自然不滿,於是派兵收取了周國國土的麥子;周國、鄭國由此而相互憎恨。

桓王3年(前716年),鄭莊公前來朝拜,桓王因為三年前“

鄭國取糧

”之事沒有按照禮儀來接待他。桓王4年,莊公因周桓王沒能禮遇自己懷恨在心,用祊地與魯國交換了鄰近許國的田地,這塊田地是天子用來祭祀的地方。

桓王12年,莊公沒有朝拜周桓王,周桓王率領陳、蔡、虢、衛等國共同討伐鄭國。鄭莊公與祭仲、高渠彌發兵自救,周桓王的軍隊被打得大敗。鄭將祝聸還射中了周桓王的手臂,祝聸請求繼續追擊周桓王,鄭莊公阻止他說:“侵犯長者尚且要感到恐懼,怎麼敢欺凌天子呢?”於是停止追擊。莊公於深夜派相國祭仲去詢問周桓王的傷勢。

鄭桓王繼位,非但沒有緩和與鄭國的關係,反而使兩國關係更加緊張,率5國軍隊討伐此時強盛的鄭國反而被擊敗,周天子的聲威更加衰落了。

恩怨(三)兩救天子

周桓王后又經莊王、釐王、惠王三代,鄭國也自莊公、昭公到了厲公時期。當初,周惠王的祖父周莊王的寵妾姚兒子穨,並受到寵愛。等到惠王在位,奪取了大臣的園林,所以大夫邊伯等五個人發動叛亂,惠王就逃到了溫邑,叛亂者擁立惠王的叔叔穨為王。鄭厲公將惠王接到鄭國居住,並和虢國討伐並殺死穨,重新迎惠王回周。

周惠王后,他的兒子襄王繼位,鄭國也到了鄭文公時期(鄭厲公之子)。襄王13年(前639年),鄭國討伐滑國,襄王派遊孫、伯服為滑國求情,鄭人將他們囚禁起來。這是因為鄭文公埋怨鄭厲公幫助惠王復國卻沒有得到賞賜,也埋怨襄王把滑國交給衛國而不是鄭國。襄王大怒,準備召集翟人討伐鄭國,大臣富辰勸諫說:“我們周朝自向東遷都起,都是依靠晉國、鄭國的力量。王子穨發動叛亂,也是依靠鄭國的力量才平定的,現在怎麼能因為小怨恨而拋棄鄭國呢!”襄王不聽,還是命令翟人的軍隊討伐了鄭國。

襄王因翟人聽命,想立

翟女

為後,娶蠻夷之女為後,這可是破天荒的,大臣富辰再次勸諫說:“平王、桓王、莊王、惠王都得到過鄭國的幫助,大王拋棄親近的人而去親近翟人,這樣做是不對的”,襄王不聽。後來翟人果然叛亂,富辰也因之戰死,襄王逃到了鄭國,鄭國接納了他,後來靠晉國的力量才平定叛亂。

此後周天子地位更加卑微,為了感謝晉文公平亂之功勞,襄王任命晉文公為“

諸侯之伯

”,晉文公還召周天子會盟,這是明確的“

以下令上

”了。

自此以後,周鄭兩國幾乎沒了交集,本可合作共贏的兄弟之國,一個(周國)仰大國鼻息而活,一個(鄭國)在晉楚兩國之間夾縫求生,兩國越來越弱,終於各自分崩離析,實在令人唏噓。

TAG: 鄭國周桓王鄭莊公襄王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