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清朝末年,後金滿清走過努爾哈赤踏過山海關時的威風,走過康乾盛世的巔峰時期,走過雍正王朝的刻苦勤政。來到由慈禧太后當家的時代,清朝開始迎來盛極必衰的命運,迅速走向衰落的下坡路,不可避免地由衰敗跌入滅亡的深淵。

咸豐皇帝登基以後,清朝也不再是聖主輩出的封建王朝,在他的愛妃慈溪的指導下,大清的江山已經是風雨欲來城欲摧。很快一股席捲滿清王朝的貧民力量開始崛起,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撕去滿清王朝最後一塊遮羞布——這便是太平天國。

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太平天國與清廷上演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戰火遍及滿清的各個角落。雙方不僅槍對槍、杆對杆地正面幹,私底下還運用到線人諜戰。最出名的是咸豐三年,太平天國西征軍圍困廬州城,安徽巡撫中計自殺成仁,讓清廷痛失一名柱國大臣——江忠源,差點撼動清廷的西南根基。

悍將江忠源

江忠源是咸豐時候的官員,生於湖南,長於鄉村。憑藉自己的天分和刻苦讀書,二十多歲時便博取科舉功名。只是,江忠源生於亂世,取得功名後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只給他一個浙江地方縣令做,受清軍浙江統帥烏蘭泰指揮,與浙江一帶的太平天國作戰。

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後來,烏蘭泰在一次作戰中,不幸受傷陣亡,浙江一帶的這支清軍力量也樹倒猢猻散,很快被太平軍攻陷,那些地方小官只能四散出逃自謀生計。

江忠源跑到安徽,繼續組織力量,招募鄉勇與太平軍作戰,由於江忠源治軍有方,名氣也越來越大,麾下的兵力日漸壯大,與太平軍的數十次大大小小的作戰中,勝多負少,特別是一次大規模作戰中,江忠源指揮有方,用打炮轟死太平軍的重要人物馮雲山。

此事傳到朝廷,引起咸豐皇帝的重視,朝廷下詔委任江忠源做安徽巡撫,總領安徽西南一帶的兵事。從這段經歷來看,江忠源確實是清廷一位不可多得的悍將。令人意外的是,江忠源沒有死於敵人的炮火,卻死於屬下的一封書信。

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江忠源謹慎一世,大意一時

公元1843年,江忠源上任安徽巡撫沒多久,帶領安徽清軍主力與太平軍的主力對峙南昌。突然,廬州城派人送來書信,說廬州危如累卵,大量的太平軍圍困廬州日夜不停的攻打,希望江忠源前來救援。

此時,廬州的主將是胡元煒。江忠源接到書信後沉思片刻,覺得太平軍的主力囤積南昌,一旦抽調兵力救援廬州,必然會將南昌陷於被動局面,不如讓廬州清軍撤退,暫避敵鋒。等擊退南昌的太平軍再帥師收回廬州城。

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可是,廬州守將胡元煒等不及,再次發來書信說,廬州兵力充足,糧草輜重也很多,不需要抽調南昌兵力,只需要江忠源過來坐鎮指揮即可。江忠源覺得這樣也好,那就索性走一趟。

江忠源便帶領一千精騎連夜趕往廬州,結果到了廬州城一看,迎接他的不是廬州守將胡元煒和清軍,而是一座空城!江忠源覺得大事不妙,趕緊下令撤退。可惜為時已晚,大量的太平軍從四面八方湧現出來,將他圍得水洩不通,江忠源突圍不得選擇自殺成仁。

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為何實際情況與胡元煒說得不同

江忠源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部下胡元煒早已變節,給自己送去的書信全是假的,只是為了把江忠源騙來殺掉。胡元煒這麼做又是為何?

原來,胡元煒早年是個落魄書生,考取功名一直沒有得到委任,原因很簡單沒錢捐官。經過朋友指點,胡元煒向親戚朋友借來五百兩銀子,趕往京城疏通關係捐個官做。

一路上,胡元煒百感交集,沒想到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讀,居然還要做這些蠅營狗苟的事兒。恰巧,同行中有個氣度不凡的旅伴,此人自稱是個買賣人。兩人便置辦酒菜,痛飲一番。

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喝酒中,胡元煒說出自己的心事兒,想去京城捐個縣令做做。那位商人聽後哈哈大笑說,縣令有什麼好做的,看我給你弄個知府如何?

胡元煒只當他是酒後胡言亂語,沒想到胡元煒來到京城後,還沒想好該如何操作。卻接到吏部讓他到廬州做知府的訊息。胡元煒大吃一驚,這位商人果然手段通天!

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後來,太平軍圍攻廬州,雙方僵持不下。侍從來報說,太平軍使者前來拜訪,胡元煒抬頭一看,正是當年幫助過自己的商人。那人說出自己的身份是太平天國副丞相羅大綱,此次前來是規勸胡元煒棄暗投明。

胡元煒猶豫片刻後,便答應羅大綱的請求。後邊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胡元煒給江忠源送假書信,騙殺江忠源。

太平軍的線人有多厲害?花錢讓書生入朝做官,差點動搖清朝根基

江忠源被殺後,胡元煒應該算是首攻吧。結果太平軍根本不領情,還將他安排到後廚做挑水做飯的工作,大半年過去才給他一個小官做。

後來,安慶大戰,太平軍戰敗,胡元煒被俘虜,清軍想到沒想便將這位早年的廬州知府斬首示眾。

TAG: 江忠源胡元煒廬州太平軍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