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次特大災荒,餓死一千多萬人,連人都不敢出門

近代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災荒就是發生於清朝光緒年間的丁戊奇荒,這場災荒被清朝的地方官員稱之為自明末清初以來“二百餘年未有之災”。

1877年(光緒三年),年僅6歲的光緒皇帝才剛剛登基,慈禧太后則繼續垂簾聽政,清朝地方大員正在各地進行一場被稱之為“洋務運動”的工業化運動,然而,就在這一年的前後,中國的北方地區,雨水稀少,出現了持續的乾旱天氣。

中國的一次特大災荒,餓死一千多萬人,連人都不敢出門

(洋務運動時期的漢陽兵工廠)

乾旱愈演愈烈,最後發展為延續兩年之久的特大旱災,這次旱災以山西、山東、直隸、陝西、河南為中心,波及遼寧、甘肅、江蘇等省,受災面積之廣,時間之長,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所罕見,連當時的老人們也說,這是兩百年來沒有的災難。

災荒的場景慘不忍睹,1877年、1878年是這次災荒的高峰期,一望無際的麥田上到處都是枯萎的禾苗,連樹皮草根也早已被人啃光了,赤地千里,成群結隊的災民走在路上逃荒。

災荒一開始,各地出現了吃富戶的現象,所謂吃富戶就是在災荒發生以後,災民們飢餓難耐,沒有辦法,只好聚眾來到富戶家裡生火做飯,把這家富戶的糧食吃光了以後,再吃下一家,再發展到後來,就是聚眾搶劫糧食,賣妻鬻子。

中國的一次特大災荒,餓死一千多萬人,連人都不敢出門

(災民們正在剝樹皮)

富戶家沒有糧食了,整個縣城也無糧可搶了,於是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甚至出現了“飢則掠人食”的現象,以致於一些老百姓不敢出門,即使出門也必須結伴而行,不敢走得很遠。

災荒過後,還出現瘟疫,瘟疫是比旱災本身更嚴重的災難,許許多多好不容易躲過災荒的災民又被瘟疫奪去了生命,如果說在旱災期間,官員、富戶有儲糧的話,還能挺過這場災荒,但瘟疫到來以後,誰也躲不過,連清朝的官員也不得不感嘆,如果災荒再持續下去,他們的生計也要發愁了。

這場特大旱災,一共造成了1300多萬人死亡。

這場災荒為什麼如此嚴重呢?

中國的一次特大災荒,餓死一千多萬人,連人都不敢出門

(晚清民國時期的鄉村)

最主要的原因是天災,1875年至1878年,中國的華北地區出現了嚴重的乾旱現象,由於當時的水利設施不夠發達,農業靠天吃飯,一旦出現持續的乾旱天氣,就會發生災荒。有的學者認為,當時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嚴重的乾旱天氣,可能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此外,還有兩項人為的因素加劇了這次災荒的嚴重程度。

鴉片戰爭結束以後,英國商人走私鴉片的活動更為猖獗,為了不使白銀外流,1859年清政府被迫頒佈了《徵收土藥稅釐條例》,開始鼓勵國內的農民種植鴉片,希望獲得“自產自銷”的效果,但其實帶來了更為負面的影響。

由於種植鴉片所獲得的收入遠遠高於種植糧食作物所獲得的收入,所以就有大量的土地被用來種植鴉片,以致於災荒發生以後,山西省的一些地方出現了富戶無儲糧的悲劇,當災荒發生以後,鴉片是不能當飯吃的,鴉片種植的合法化無疑加劇了這次災荒的嚴重程度。

中國曆朝歷代都會儲糧以備荒年,當災荒發生以後,朝廷會劃撥糧食去賑災,但是經過兩次鴉片戰爭以後的清政府在財政上早已捉襟見肘了,沒有多餘的財政收入來賑濟災民,於是只好求助於富商,甚至不惜設立捐輸局,透過賣官的形式來獲得賑災的款項。

丁戊奇荒的發生,加劇了晚清社會的矛盾,給正在謀求“中興局面”的清廷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

TAG: 災荒富戶鴉片災民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