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年休假120天以上?古人到底是怎麼放假的?

大家是不是一直都覺得假期少?我們來看看古人的假期安排,對比下不同時代的苦逼打工生涯。

那麼古人到底是如何區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他們每年的假期有多少天呢?

古人一年休假120天以上?古人到底是怎麼放假的?

秦朝(真慘):每天上班、告歸

社會沒有法定的節假日,也沒有具體的休假制度,政府官員每天都要按時上班。

如果遇到什麼特殊情況,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需要提前請假,經上級批准後,方能離開。

秦時的官員請假稱“告歸”,告歸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養;二是身體老邁需告老還鄉。

漢朝(挺香):休假制度化、包吃住、上5休1、節令假、予告和賜告

官員休假被寫入法律,有了明確的規範。

官員上班是寄宿制,平時大夥兒在官署宿舍同吃同住同勞動,只有放假才能回家。

建立了5個工作日製度,即 “吏五日得一休沐”。不僅是為了讓官員們休息,也是為了能讓他們有時間照顧父母、陪伴家人。

漢朝官員還享有各種節令假,如冬至、夏至、春節等。除此之外,遇到特別的事情,官員可告假,告假又分為予告和賜告兩種。予告可帶職休假,但不得歸家。賜告則是因為生病給予的假。漢制規定,凡請假3個月免官,經賜告者可延長假期而不免官。

古人一年休假120天以上?古人到底是怎麼放假的?

三國時期(不錯):輪流放假

輪休制度,稱“番假”,即工作人員可以輪流放假。

唐朝(真香):月休3天、節令假、探親假、婚假、成年禮、田假、授衣假、喪假等最長可休約100天

單位不再提供住宿,大部分官員都在家住,官員休假制度改為“旬休”,各級官員每10天可休假1天,每月休假3天。

除了例行假期外,還有法定節假,如春節放假7天,中秋節放假3天,寒食清明放假4天。

探親假,父母在3000裡以外者,每3年有35天假(除旅程以外),父母在500裡以外者,每5 年15天假;

兒子的及冠禮有3天假;子女婚事放假9天;其他近親行婚禮,則分別為5天、3天、1天的假期。

五月份有15天的田假,九月份有15天備制寒衣的授衣假,病假最長不能超百天。若遇父母等直系尊長亡故,則依喪服制度強迫“丁憂”,解官停職居喪,長者3年(實際是27個月),短者36 天,如果是軍職,則為100天。

退休制度,凡官吏年逾七旬者,可以退休,稱為“致仕”,享受半俸。

古人一年休假120天以上?古人到底是怎麼放假的?

宋朝(最香):70多天法定休假日,再加上規定的36天的“旬休”,加上其他的,總共約有120多天休息日。

總體上沿襲了唐代的旬休制度。

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7天;天慶節(正月初三)、上元節、天聖節(太后生日)、夏至、立春、人日、中秋節、清明、七夕、末伏等這樣一些節日放假。

古人一年休假120天以上?古人到底是怎麼放假的?

元朝(苦逼):旬休、全年公休假期縮短為52天

沿襲了唐宋 “十日一休沐”的旬休制度,

節假驟減,全年只休息16天而已。

明朝(苦逼too):每年休假有50 多天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工作狂”,所以明代官員每年只有18天假期,分別是元旦 5 日、冬至3日和元宵節10日。朱元璋死後,明代的皇帝順應官員的申請,“被迫”答應增加假期增加3天月假,加上原來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多天。

清朝(苦逼three):每年休假有50 多天

照搬明朝制度;

隨著西方傳教士進入我國,“禮拜天”這一宗教用語開始在社會上流行。

辛亥革命後:

受西方假日製度影響,我國休假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每月3天旬休,變為了星期日休假制,並一直沿襲至今。

現在我國的休息制度採用的是西方的星期制度,週一至週五為工作日,週六、週日為休息日。法定節假日一年累計約11天(元旦、春節、五一、十一、端午、中秋、清明),算上週末兩天,全年共休約115天。

按照這麼算下來,好像古時候的人比我們苦逼多了呀!!能讓我們羨慕的也就是他們的請假制度和一些特殊的探親假之類的了,那是真的香呀。

TAG: 休假放假假期制度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