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元朝從1271年定都大都,到1368年大都被徐達佔領,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中國曆代王朝末期的社會形勢,大體情況相似: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起義不斷、外敵入侵,而執掌國家權力的君主或者大臣們尸位素餐,抵制改革和進步,最後品嚐到亡國亡身的苦果,元朝會不會是個例外?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先天不足

元朝的短命,首先來自體制。當年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統草原,鐵騎征服國家無數,建立蒙古帝國,靠的就是一套非常軍事化的體制。這套體制把整個民族變成一架戰爭的機器,但當這架機器征服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建立帝國之後,英雄就無所用武之地。元朝軍隊失去了目標,刀劍入庫,戰鬥力迅速下降。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在土地管理方面,元朝中央對地方疏於管理。完成征服後,皇帝派人去江南慰問豪族,叫他們不用怕,只要多多配合納稅就好。這是貴族、豪紳、地主狂歡的時代,只要你把稅收上來,保證不造反,其他的隨你。中央政府只收一成的稅,經過層層操作,到農民頭上可能翻幾個倍。從元世祖到元文宗的70年間,鹽課增加了20倍,茶課增加240倍,商稅也增加近10倍。百姓一旦生活無保障,很容易激變。

管理僵化

“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之”這個道理通俗易懂。遊牧民族可以用野蠻的方式征服農耕地區,但無法靠野蠻模式實現長治久安的統治。蒙古帝國的統治者除了元世祖忽必烈,大部分的帝王和貴族都對進一步的漢化興趣不大。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元朝任官制度的親疏有別,保留了“漠北舊制”,也就是貴族封建制。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選官,實行的是察舉制。士族舉薦,皇帝任命。隋朝開始科舉制,興於唐宋,目的是將選任官員的權力收歸皇帝。忽必烈也曾希望開科舉,改變大蒙古國時期的貴族封建制,但傳統力量過於強大,未能實現。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沒有科舉,那靠什麼選拔官員呢?忽必烈時代對於官員的選拔主要靠推舉和蔭敘。 蔭敘就是指老子當官兒子可繼承,不過這樣的蔭敘只佔官員很少的部分,且蔭敘得到的官需降五級任用。推舉便成為元官員選拔的主要手段。

古代的官是經過科舉出身由國家任命的政務員,吏是衙門裡操持具體事務的辦事員,合起來叫“官吏”。吏不算國家編制,雖有辦事能力,但在兩宋時期卻很難升官。忽必烈講究務實,就從吏中取官,充實到基層隊伍,中下級官吏都從令吏、司吏、通事、奏差等吏員中選拔。

選拔模式有了,但考核制度卻沒跟上,透過人情關係、賄賂請託等手段獲取推舉就大行其道。所以在元仁宗時不得不開科舉,只是規模很小。元朝有記載的開科四十八年總共只有十六次,取士一千二百餘人,這和唐、宋、金及後來的明、清相比,人數少得可憐。用儒士補充官員隊伍是杯水車薪,元朝主要依靠蒙古人治國理政。蒙古人不善處理政務,文化水平和理政能力又欠缺,這就導致元朝政治混亂。

咎由自取地滅亡

與其他中華帝國更多是以金、銀、銅等金屬貨幣,作為國家主流通行貨幣不同,蒙古帝國和元朝卻是自始至終,都以紙幣作為國家的主流通行貨幣,只在後期少量發行銅錢,作為輔幣流通。

在成吉思汗生命的最後一年,1227年,蒙古帝國在學習宋朝和金朝的基礎上,發行紙幣“會子”。蒙古帝國沒有什麼經濟基礎,幾乎全靠對外擴張和野蠻掠奪,來支援濫發紙幣、擴張軍費。當1276年,南宋太皇太后謝道清決定帶著5歲的宋恭帝投降時,忽必烈心花怒放,因為他明白,吞下富庶的南宋帝國,將足以拯救由於濫發紙幣、已經陷入通脹危機的大元帝國。

歷代中華帝國的財政收入,無論是漢唐還是兩宋,主體都是農業稅或人頭稅,且以徵收實物為主。元朝從來沒有重視過農業稅,財政收入以貨幣形式的商業稅為主,以鹽稅為重。為了保證收入,元朝還專門出臺了“食鹽法”,即按照居民人口數(或戶數)強制分攤鹽額,並按額徵收鹽稅。鹽是生活必需品,但元朝鹽價卻脫離實際,後期漲到令百姓無法承受的地步。老百姓都只能被迫去借高利貸,甚至透過販賣妻兒子女,來繳納國家鹽稅以滿足朝廷徵繳。 貨幣貶值,民不聊生,紙幣也失去了流通功能,基本成了廢紙一堆,老百姓被迫回到原始經濟社會,進入實物交易狀態。憤怒的火焰在內心燃燒,只等一個機會爆發。

最後一根“稻草”

由於濫發紙幣、物價飆漲,而元朝政府支付的海運運費根本無法覆蓋成本。在浙江東部的私鹽販子方國珍帶頭下,海運工人也一哄而起,跟隨著方國珍的勢力一起搶劫元朝的海運物資。元順帝十一年(1351年),黃河在開封一帶決堤,奪淮入海,切斷大元帝國除了海運外,另外一條最重要的生命線——京杭大運河,幾乎無法接收南方財賦的大元帝國,只剩下半條命。

為了打通帝國的生命線,元朝宰相脫脫命令水利學家賈魯為總指揮,強行徵發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等十三路軍民共計17萬人治理黃河。元廷貪汙腐朽,用於開挖運河的經費又被當地官員私吞截留,民工餓著肚子工作,不滿的聲音繼續充斥著黃河兩岸。

北方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及其教友劉福通等抓住這一時機,到處散播“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同時在河道中埋設一石人,背刻“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字樣。等到石人被挖出,韓山童和劉福通隨即趁著人心浮動,在河南潁州發動起義。因打紅旗,頭扎紅巾,又稱作紅巾軍。次年,徐壽輝、郭子興、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在南方,也相繼割據稱雄。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朱元璋歷史性地以南勝北,恢復中原,平定天下。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明將徐達率軍攻破北京,元順帝帶著元廷的殘餘勢力倉皇北逃,臨走前他對臣子們說:今日豈可復作徽、欽!(我豈能再做宋徽宗和宋欽宗!)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作為“短命”的王朝,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TAG: 元朝帝國紙幣忽必烈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