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和武則天之間到底有沒有曖昧關係?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時期的宰相,說起狄仁傑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李元芳狄仁傑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是耳熟能詳,特別是那句元芳你怎麼看?更是被人稱為元芳體,不過根據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賡哲在央視《百家講壇》的講述,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李元芳這麼一號人物;而關於狄仁傑嘛,關於他的傳說野史就更多了,而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自然就是其與武則天的曖昧關係了。

狄仁傑和武則天之間到底有沒有曖昧關係?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朝為周,史稱武周。狄仁傑於次年九月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作為當時最有能力的政治家官員,狄仁傑是深得女皇帝武則天的信任,兩人也是時常的促膝長談,就連狄仁傑時不時提出的那些讓武則天不高興的提議,史書上也是用“每屈意從之”。要說狄仁傑直到70歲的時候還在武則天政權中位居要職,後來狄仁傑身故,武則天還為他罷朝三日,以示悲痛,不過要說他倆的關係,也確實不是像不少演繹作品以及話本小說中那樣存在曖昧,而是結結實實的政治關係。

狄仁傑和武則天之間到底有沒有曖昧關係?

狄仁傑雖然深得武則天的信任,但是在武周政權晚期還是受到了一次重大考驗,險險就命喪黃泉。那是在武性子弟眼看著接班無望,把氣撒在狄仁傑身上的時候。這幫人勾結酷吏來俊臣,將狄仁傑陷害入獄,罪名則是謀反。不過狄仁傑是將計就計,不管是拿來什麼罪名他都是簽字畫押,他心裡是跟明鏡似的,落在酷吏手中,要是不招罪,哪能落的好,只能慢慢籌劃。來俊臣等人也是自以為計謀得逞,狄仁傑也十分識時務,為了不受刑法而就範,心中十分得意,並且為了怕武則天因為念其有功,輕拿輕放,還偽造了一份“謝死表”,到時候只需給武則天一遞,狄仁傑自然就只有刑場斬立決的分了,而且這份“謝死表”中還涉及了皇太子李顯和女皇帝的寶貝女兒太平公主,想著一網打盡。

但是狄仁傑雖在獄中,但還是努力和外界取得了聯絡,並指示他的長子入宮面見武則天,請求皇帝親辦此案,為父昭雪。於是武則天召見狄仁傑問:謀反這麼大的罪你也敢招?狄仁傑只是苦笑:請陛下去看看來俊臣的那些刑具,若不如此,只怕命早就沒了。武則天又問:你既然沒有謀反,謝死表又是哪來的呢?狄仁傑便親手書寫,後來俊臣也只好伏法。

不過要說這事情,怎麼看也都是武則天串通狄仁傑做的事情,其在統治後期已經是做了自願將天下傳子復唐的打算了,要做李家先妣。同時也打算結束酷吏政治的歷史,用來俊臣的人頭來表達自己的立場,要不然張柬之又怎麼能以八十歲高齡出任宰相,滿朝又皆是李唐舊臣呢?說明啊,狄仁傑和武則天這兩人在政治上有著極高的契合度,最後兩人也都是壽終正寢,而後世的史學家也並沒有因為狄仁傑曾經擁戴過大周女皇帝而對他有所貶損,足以說明兩人的出類拔萃!

狄仁傑和武則天之間到底有沒有曖昧關係?

下面咱們再來看幾個狄仁傑和武則天的小故事和典故

內舉不避親

武則天曾命幾位宰相各自舉薦一人為尚書郎,狄仁傑便推薦自己的兒子狄光嗣。狄光嗣因此被拜為地官員外郎,而且非常稱職。武則天讚道:“您可以和內舉不避親的祁奚相比了。”

外舉不避仇

狄仁傑早年被貶官時,路經汴州患病,想留住半天治病,結果被開封縣令霍獻可勒令當日離境。狄仁傑貶謫彭澤時,霍獻可已為御史,又當庭叩首苦諫,極力請求誅殺狄仁傑。後來,狄仁傑回朝復相,卻舉薦霍獻可為御史中丞。

囚徒哭碑

越王李貞之亂後,武則天為懲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餘口。司刑使催逼狄仁傑行刑。但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他密奏武則天,認為一旦按此定罪,將牽連甚廣,何況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被迫作亂,並非本心所為,可以赦免,武則天便下詔赦免他們的死罪,改為發配豐州。囚犯們途經寧州時,寧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吧?”囚犯們遂相互攙扶著前往百姓為狄仁傑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後又齋戒三日,方才離開寧州。他們到達豐州後,又為狄仁傑立碑,以頌恩德。

不懼凶宅

武則天時,狄仁傑為寧州刺史。其宅向來不吉,之前的刺史死的人已經十餘輩了。狄仁傑初至,官吏直言官舍久兇,先後無敢居者。且榛荒棘毀,已不可居,請居住到其他地方。狄仁傑說:“刺史不住本宅,何別舍乎?命去封鎖葺治,居之不疑。”

許多晚上,鬧出的靈異事件不可勝紀。狄仁傑怒謂曰:“我是刺史,這裡就是我的住宅。你曲我直,為何不識分理,反乃以邪忤正?你如果是神,速聽明教;如果是鬼魅,何敢相干!我沒有怕你之心,你不必千變萬化。既然要相見,何不以禮出來?”

不久,有一人具衣冠上前說:“某是某朝官,葬在大堂臺階的西樹下,但體魄被樹根所穿,痛苦不堪。之前許多公家,多想要自己陳述,其人就死了。到不了陰間,以至於今。使君如果能改葬,怎敢在這裡徘徊!”說完就不見了。次日,狄仁傑下令發之,果如其言,乃為改葬,從此靈異事件就不再出現了。

兩薦張柬之

武則天曾問狄仁傑:“朕希望能找到一位傑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誰比較合適?”狄仁傑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風流的人才,那麼宰臣李嶠、蘇味道便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您若一定要找出類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了。張柬之年紀雖老,但卻有宰相之才。”武則天遂提拔張柬之為洛州司馬。

後來,武則天又讓狄仁傑舉薦人才。狄仁傑道:“我此前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有任用呢。”武則天道:“我已經給他升了官了。”狄仁傑道:“我所推薦的張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來作一個司馬的。”武則天於是任命張柬之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為宰相。

君臣相知

武則天非常敬重狄仁傑,常尊稱他為國老,從不直呼其名,對他的退休請求始終不予批准。她不讓狄仁傑行跪拜之禮,道:“每當看到您跪拜的時候,朕的身體都會感到痛楚。”此外,武則天還免除狄仁傑晚上在宮中值班的義務,並告誡官員道:“如果沒有十分重要的軍國大事,就不要去打擾狄公了。”

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痛哭道:“朝堂空矣!”此後,朝廷每有大事不能決斷,武則天都會想起狄仁傑,嘆道:“老天為什麼要這麼早奪走我的國老。

狄仁傑和武則天之間到底有沒有曖昧關係?

最重要的是狄仁傑對武則天的解夢復唐

武則天欲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詢問宰相們的意見。狄仁傑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即唐中宗)不可。”武則天大怒。 後來,武則天做了一個夢,便讓狄仁傑解夢。關於這個夢,史籍記載有兩種說法:

1.武則天夢到自己下雙陸(古代一種棋盤遊戲),卻始終不能贏。狄仁傑道:“雙陸不勝,是因為沒有子了,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就危險了。”

2.武則天夢到一隻大鸚鵡,兩翼全部折斷。狄仁傑道:“武是陛下的姓氏,兩翼是指二子。陛下現在只有廬陵王、相王(武則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復二子,兩翼便能振作。”

狄仁傑解完夢境,又道:“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傳於子孫。先帝將二子託付於陛下,陛下現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關係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對此很不高興,道:“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預。”狄仁傑卻道:“王者四海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為四肢,猶如一個整體,況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後來,武則天逐漸醒悟,派使者前往房州,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她將李顯藏在帳後,然後召見狄仁傑,故意說起廬陵王之事。狄仁傑懇請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則天便將李顯喚出,對狄仁傑道:“朕現在將皇太子還給你。”狄仁傑叩頭跪拜,又道:“太子回朝,但卻無人知曉,人言紛紛,如何才能讓人相信呢?”武則天便先將李顯安頓在龍門,然後按禮節迎回宮中。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悅。

狄仁傑和武則天之間到底有沒有曖昧關係?

從以上種種事件可以看出他倆的關係,確實不是像不少演繹作品以及野史小說中那樣存在曖昧,就是結結實實的政治關係。

各位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者點個讚唄!

TAG: 狄仁傑武則天張柬之李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