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團體中,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居士團體中,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居士團體中,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思慧

對上師所講的一切法義,不僅僅限於表面聽聽,而要在自相續中,透過反覆琢磨、研究、觀察、思維加以抉擇,

不懂的地方請教他人,不以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為滿足,而要生起定解

,必須做到將來身居深山獨自修行時,關於修行的要點不需要請教別人,

完全有獨立自主、徹底斷除疑惑的把握,這就是思所生慧。

要生起這種智慧,除了自己思維以外,還要互相探討,而且考試、研討、辯論等方式,也都很有必要。《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思所成慧,名為大慧,依理審思,得決定故。”意即思所成慧是大智慧,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依靠理證,緣大乘法作長期觀察、思維以後,得到決定認知的緣故。

居士團體中,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居士團體中,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長期聞思非常重要

因此,長期聞思是非常重要的。前段時間,我遇到學院的一位法師。他說十幾年來每天辯論,手掌上的傷疤從未癒合。我聽了以後,十分讚歎。

相比之下,我們講考班的有些道友,還是缺乏這種精神。有些內容講起來費勁,實在跟不上,就退了;但有些是心力不夠:“我身體不好,心力不行,您就讓我退下來吧。”退,倒也可以,

但聞思上要有成效,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做到的,就算是十年八年也不夠,這時候離開特別遺憾。

在聞思的過程中,有些人剛開始興致勃勃,中間是沒有感覺,最後就疲厭了。這從他們的眼神也看得出來,行為上也是偶爾來、偶爾不來,漸漸地,人就不見了。包括去年得“學士證”的某些人,本來答應得很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卻不見蹤影了。

其實,你們不應該離開聞思的群體,因為獨立修行是很難的。

居士團體中,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說個難聽的比喻:藏地有一種野牛(往爐霍去的路上就有),喜歡獨自活動,連牛的主人也管不了。

當它離開牛群以後,暫時是有一點自由,但能活得久的很少很少,最後都被狼吃掉了。

同樣,離開了僧團以後,儘管你自認為很有修行,但不一定會有所成就。

居士團體也是一樣,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大家到學會聽法,是為了求解脫,但有些人好像是來學氣功的,先看有沒有感覺:如果肚子裡面暖暖的、熱熱的,就繼續學;如果還要吃飯、喝水,“那就算了”,找個藉口就退了。其實這是很可憐的。

對我而言,學習的只有一個人,也可以;一百個人,也可以,去留都無所謂。但對你們自己而言,離開了佛法的甘露,可能人生很難有真實意義。

或許是我對佛法太執著了,但我始終覺得,為了佛法,有一些堅持和努力是值得的。有些人總說發心太累,其實也沒有那麼累,大家都發過心,累什麼呀!

不管因為什麼,也不管是誰,離開聞思或發心的群體,我都覺得可惜。

居士團體中,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也許你會得到一些自由,但這種自由又能換來什麼呢?

現在的世界講自由、平等,所以很多人喜歡平等:“我現在跟某某法師平等了,平起平坐,他管不了我,我也管不了他。”但這種心態好不好?你們想一想。

從五部大論開講以來,有些道友一直參加筆考、講考和討論,聞思的興趣始終未減,這一點我很欣慰。但也有些人,心不穩定,這是現在修行人的最大毛病。心不穩定的人,不論發心、聞思還是修行,都很難持久。

如果修個五十萬加行都沒有耐心,那如何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呢?

看看前輩的大德,他們聞思用了多少年?修行又用了多少年?所以,長期聞思是很重要的。

居士團體中,最可憐的就是中間“掉隊”的人

就我個人而言,也不是自誇,直到上師如意寶圓寂之前,我一天的課也沒落。剛來學院時因為熬夜很兇,上課時偶爾有點困,但除此以外,從依止上師那天起,我都是到經堂聽課。

後來上師如意寶生病了,也開許在家裡聽,

但我想值遇上師和佛法不易,同時也是因為恭敬,所以還是到經堂聽,而且總坐到能看見上師的地方,沒在家裡聽過一天。

當然,我不是讓你們要對我怎麼樣,我不能跟上師如意寶比,真正的大成就者,在他身邊,十到二十年,乃至一生追隨也是正常的。但我要說的是:

恆心很重要!心不穩定的人,不會有任何作為。

不管在城市裡,還是在山上,總是變來變去的人,聞思修是不可能成功的。

敬摘錄 《前行廣釋》

TAG: 聞思修行上師有些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