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以後,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

關於這一話題被稱為“心學大師”的王陽明很有發言權的,在整個王陽明的一生中,他經歷了很多坎坷和磨難,他所經歷的事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其成長經歷,也為我們指明瞭人類心靈的無限可能,甚至包括處世規則與人的命運的改變。

無數後人頂禮膜拜:

曾國藩、張居正、梁啟超、孫中山,甚至東鄉平八郎、稻盛和夫等都是他的超級粉絲。

立功無數:

多次替朝廷平叛,從無敗績,乃明傑出軍事家。

開學立德

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而且桃李滿天下。

創新立言:

五十歲以後,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

創立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心學,成為儒學又一宗。

他就是千古完人——王陽明,他坎坷的人生總是被後人津津樂道。

五十歲以後,你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不值得。

五十歲以後,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

1、自私自利的親戚,做起事來沒良心。

中國是人情社會,特別體現在親戚之間,有些親戚總以為別人幫自己是理所當然,動不動就使喚別人,還得寸進尺。

有些親戚只顧自己,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根本不會為別人考慮,為了錢財,做起事情來甚至是昧著良心。面對這種親戚,最好還是少往來。

《婆婆》中有這樣一幕,德勝家的奶奶接到來自鄉下親戚的電話,說要過來他們家這裡玩幾天,於是奶奶表示歡迎。

那個鄉下大妹子就孩子們的大姑,來到之後才知道是家裡沒有錢裝電線,想出來找點事做,於是就吃住都在奶奶家。

奶奶對她挺大方的,每次買菜都會問下她想吃什麼,然後給她做,奶奶還熱心幫她找工作,讓她可以賺點錢。

但是大姑卻是一個非常自私自利的人,當奶奶拜託她幫忙照顧一下鄰居家那個孤寡老人的時候,她就跟奶奶算計起來,說不給錢就不做。

五十歲以後,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

她吃住都在奶奶家,奶奶都沒跟她要過一分錢,卻因為一點小忙而倒向別人要起了工錢,可以看出這樣的親戚,就是太自私。

然後,大姑去到鄰居家幹活的時候,因為鄰居對奶奶一直都有成見,見到大姑是她的親戚,於是就起了壞心眼,想要利用大姑來陷害奶奶。

但是大姑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沒有錢的事情是不會做的,於是鄰居就給了她錢,她就為了錢而出賣奶奶,做沒有良心的事情,撒謊陷害奶奶。

大姑做了虧心事之後,就打算馬上離開會鄉下,然而臨走之前,奶奶卻給了她三千塊錢,說是給她回去裝電線通電,順便也是照顧鄰居的辛苦費。

大姑居然拿得理所當然,沒有一點愧疚感。

所以,這樣的親戚,真不值得對她那麼好。

有些人就是不講良心,為了錢財昧著良心說話,你對他們再好也沒有用,他們是不會感激的,反而還拿得理所當然,當你知道他們為了錢而出賣你的時候,才發現,竟然是沒良心的人。

五十歲以後,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

2、忘恩負義的朋友,不懂記住你的好。

交友要擇善而交,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的付出,有些朋友,根本就不是真心把你當朋友的,而是圖你老實,圖你好欺負,可以為他們提供服務。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最容易施捨善意的,很多時候是陌生人,最容易傷害你的,反而可能是你的朋友。

那些傷害你的人,很多都是你的熟人,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感恩,才做出那麼多讓你寒心的事情,五十歲以後,一定要遠離。

德勝家的奶奶為鄰居慶林家的奶奶掏心掏肺付出了半輩子,不辭辛勞地去照顧她,給她做飯吃,為了搞衛生,為了洗衣服,這些年來,是個人都看在了眼裡,說德勝奶奶是個大善人,只有她才受得了慶林奶奶的怪癖。

然後,慶林奶奶總是覺得德勝奶奶是欠她的,於是從來都不會對德勝奶奶的好領情。一直在說她壞話,一直埋怨她,從來都不給好臉色給她看。

五十歲以後,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

不管慶林奶奶怎麼對德勝奶奶,德勝奶奶都一如既往地對她好,她婆婆都心疼她,叫她不要那麼勤快地往鄰居那裡跑。其實奶奶的婆婆把一切都看在了眼裡,知道的=鄰居奶奶不是個好人,所以,一直都心疼自己的兒媳婦,有時故意攔著她,不想讓她過去。

但是德勝奶奶看到鄰居是個孤寡老人,年輕的時候就喪偶了,一輩子無兒無女,身體又是殘疾,便同情她,風雨無阻地照顧她。

而鄰居,卻到處藏著壞心眼,後來,真的是傷了德勝奶奶的心了,說奶奶貪汙她三十年的買菜錢,硬在眾人面前想要讓奶奶難堪。

沒有想到奶奶拿出賬本的時候,看到了三十年來記錄了每一次菜錢,才覺得無話可說。

人品不好的人,真的不值得你對他那麼好。不但你懂得感恩你,反而還加害於你,這樣的人,要遠離。

五十歲以後,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

人與人之間相處,大部分都是源於緣分,止於人品。

太自私自利的親戚和不懂得感恩的朋友,要懂得遠離。

五十歲以後,學會清理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讓自己擁有一個乾淨的圈子,過清淨而舒服的生活,不必受別人的氣,不必看別人的臉色生活,自己好好頤養老年。

所以,五十歲以後,不管你多麼善良,也不要和這兩種人多接觸。

當然,以上只是我對王陽明智慧的粗淺認知而已,他的智慧遠不如此!

有一句話說: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

中國歷史上呢,有兩個半聖人:一個聖人是孔子,一個聖人是王陽明,而那半個呢,就是曾國藩。

林則徐看重的是王陽明對國家的貢獻,曾經說以王陽明之才,國家所祈禱以求也。

左宗棠佩服的是王陽明的事功,曾經評價過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及己。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跟孔聖人比肩,又能讓那麼多的牛人俯首膜拜呢?

王陽明對中國文化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創立了心學。提出了最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論。可以說所有悟通這個理論的人,都能一生順遂。

兵家讀懂有謀,從政讀懂有功,凡人讀懂脫俗,經商者讀懂財興。

在市面上有很多書對王陽明的理論進行了解析,但我吧,最推薦的是這本書,

它是由知名心學的研究專家,也是歷史作家度雲山著作的。

很多方面闡述了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

五十歲以後,再善良,也不要管這"兩"種人!

我為什麼推薦他呢,我曾經到浙江餘姚去參拜過陽明先生的故里和他的墓地,我也曾經到貴州農場啊去參拜陽明先生悟道的地方,我都是開車走的。

一路上啊,我聽到的就是度陰山的第一本,他沒有全本,只有這第一本就是王陽明的傳奇。在不斷聽的過程中,不斷去感悟陽明先生的心血、智慧。

他講的所有的知行合一的理論裡面的知識呢,不是知道的知,而是良知的知。而他所講的良知的知,更接近於我們所說的智慧,或者是叫做佛性,它是一個把儒家的思想,提高到智慧水平的一個聖人。

所以我非常尊敬,我也很喜歡這一套書,所以推薦給大家。

這套《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就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TAG: 奶奶王陽明大姑親戚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