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燭之武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的

民間一直流傳著這麼一段評說,叫做“五論救弱國,妙語退秦師”。這裡提到的主人公正是春秋時期的鄭國人——燭之武。燭之武官階不高,他只不過是個默默無聞的三朝老臣,然而,在他所在的國家鄭國遭遇秦晉合圍而陷入危難之際,燭之武不顧風燭殘年的一大把年紀,仗義挺身而出,並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保護了本就處於弱勢的鄭國以暫時的安寧。

歷史上真實的燭之武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的

歷史上的燭之武:論官階 他只是歷史上現實版的“弼馬溫”

從“五論救弱國,妙語退秦師”這樣的歷史評說裡,可見後世之人對燭之武的評價是很高的,如果按照正常邏輯推斷,燭之武在當時鄭國的身份和地位應該不會太低。可實際上,很多事情往往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如果只談論官銜的話,實際上,燭之武和《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在天宮第一次被封的官銜還真差不到哪去,可以說,簡直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孫悟空是天上的皇帝給封的,而燭之武是人間的皇帝給封的罷了。說白了,燭之武還真就是個春秋時期鄭國的“弼馬溫”。

在春秋時的鄭國,論資歷,燭之武雖然算得上個三朝老臣,但他卻命運不濟,一直在鄭國擔任“圉正”(養馬的長官),而且在他“五論救弱國,妙語退秦師”受到重用時,已經年逾七十,鬚髮皆白了。而且身子佝僂,步履蹣跚了。

歷史上真實的燭之武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的

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有些時候,歷史上的小人物靠著智慧做出大事的時候,往往總和年齡無關,只和時機強相關。而燭之武,正好就是這麼典型的一位。

秦晉聯合發起攻鄭之勢,禍起鄭晉兩段舊怨

話說,在永結“秦晉之好”歷史事件之後的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鄭國遭到了晉文公與秦穆公的聯合圍剿。對於鄭國的君主當時的鄭文公來說,引起該“禍事”的緣由是之前鄭國兩次得罪了晉國。

第一次,晉文公曾在一次逃亡中路過鄭國,鄭國並沒有以禮相待於他;第二次,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在晉楚的“城濮之戰”中,鄭國選擇了錯誤的軍事戰略出兵幫助楚國打晉國。可惜的是,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告終。儘管之後,鄭國曾派人出使晉國與之結好,而且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這依然不能令晉國放下對鄭國仇恨。於是,這次晉國對鄭國新仇舊恨一起報,邀約了秦國一起合圍攻鄭。

風燭殘年才得用武之地:燭之武 “五論救弱國,妙語退秦師”

歷史上真實的燭之武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的

這時候,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南面。眼看著,一場滅頂之災就在眼前!情急之下,佚之狐向鄭伯舉薦燭之武前去說服秦軍退軍,並保證只要他去,一定可以令軍隊撤軍。

於是,鄭伯找到燭之武,曉以大義,說明利害。臨危受命的燭之武,以國之安危忘個人之私,不顧風燭殘年一大把年紀的不易答應了鄭伯。

當天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上放下去,他見到了秦伯,並說道:

歷史上真實的燭之武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的

“秦晉合圍鄭國,鄭國知道自己已經快要滅亡了。但是滅掉鄭國如果對秦國有好處的話,我就不會前來煩勞您了。您越過晉國把遠處的鄭國作為秦國的邊界,您應該知道它的困難;而且您怎麼能用滅掉鄭國的方法來加強鄰國晉國的勢力呢?如果鄰國加強,必然對應的是您國的勢力削弱。如果您能夠放棄攻打鄭國,而將鄭國作為您東路上的主人,對於您外交使者的往來,我們鄭國可以提供資糧館舍給他們,這對您並沒有害處。何況您曾經對晉惠公施恩,晉惠公應允把焦、瑕兩座城給您,可是當他一渡過黃河回到自己的國家,當晚就在那裡修築防禦工事來堤防您,這事情您也是知道的。晉國又怎麼會滿足呢?晉國已經打算將鄭國作為在他東面的疆界,他又要擴充套件他在西面的疆界。而西面是秦國,他不來損害秦國又會擴充套件到哪兒去呢?他只有損害秦國使晉國得到應有的好處。這事,還是請您仔細考慮吧。“

歷史上真實的燭之武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的

燭之武一席話,說得秦伯頓為開朗,當即跟鄭人結盟。並派出杞子、逢孫、揚孫在鄭國駐防,然後撤軍回去。

這時候,晉文公看到同盟已被瓦解,子犯請求發兵攻打秦軍,晉文公無奈的說:“不行!不是這個人(秦伯)力量的幫助我到不了今天,我依靠人家的力量而反過來傷害人家,這不仁慈;就這麼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國,十分不明智;而且用散亂的局面來替代出兵時的整齊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軍也撤離了對鄭國的圍困。

由此,一場生死存亡的戰鬥就這麼在燭之武的三言兩語中得以免除,令國家轉危為安,獲得暫時的安寧。

歷史上真實的燭之武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的

結語:

我們不得不佩服燭之武的口才智慧。整個對秦伯的勸諫,他從為對方著想的利益方面出發,曉之以利害,而且同時應用了攻心術,暗示秦伯晉國不講信用的過去,今天應該不要輕信的道理,徹底令秦國放棄這次合圍之攻伐,而與鄭國達成同盟友好。

TAG: 鄭國燭之武晉國秦國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