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聽過下半句麼?其實更現實

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有的以文字的形式記載在書本上,有的以俗語的形式口口相傳。尤其是在民間,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俗語。比如“遠親不如近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而在照顧年邁的父母時,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事實真是如此麼?這句俗語背後是否還有別的內容?報史君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原因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反映了千百年來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父母給子女的愛,要遠遠超過子女對父母的愛。雖然中國的儒家經典一直強調“百善孝為先”,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通常都是“向下親”。何為“向下親”呢?就是指一個成年人會將70%的愛給下一輩的子女,20%的愛給自己的愛人,而留給父母的愛只有10%。結婚後,大部分人都傾向於為自己的小家付出。

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聽過下半句麼?其實更現實

當父母患病後,陪在身邊照顧的子女,很難會做到任勞任怨。時間久了,都會在心中積攢下不小的怨氣,甚至會轉身離去。也就是俗語中的“無孝子”。為何很多人難以數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父母呢?主要是幾方面原因造成的。

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聽過下半句麼?其實更現實

首先,身體上的疲憊讓患者家屬瀕臨崩潰。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照顧病人的經歷,由於病情反覆的問題,很多家屬在照顧病人時都要集中注意力,很少能夠休息好。即便病情穩定,每日伺候病人,也會感到十分疲憊。一旦壓力過大,家屬就會有崩潰的想法。

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聽過下半句麼?其實更現實

其次,經濟上的窘迫讓子女情緒變差。長期生病的人,醫藥費也是一筆龐大的開支。但子女要在床前伺候,就無法出去工作,經濟上面臨非常大的缺口。如果有兄弟姐妹,彼此還能互相照應。但若是獨生子女,壓力就非常大了。而且一旦成家立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將會苦不堪言。

最後,父母患病期間的情緒變化直接影響子女的心情。每個人應對病情時的心態不同,抗壓能力也會有所差異。一些抗壓能力較差的病人,在患病期間喜怒無常,或產生悲觀厭世的想法,這些情緒都容易影響子女的心態。至於那些動不動就開口罵人的家長,更容易導致子女與他們決裂。

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聽過下半句麼?其實更現實

但是否所有人都難以做到常年為父母侍疾呢?其實並非如此。弟子規中有這樣一句話:“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漢文帝作為一國之君,工作十分繁忙。但他的母親生病後,每次侍奉母親吃藥前,他都要親口嚐嚐,唯恐藥太燙、太苦。如此枯燥的工作,他堅持了三年之久。正所謂:“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在照顧父母時,一定要多些耐心,正如他們當初教你吃飯、走路一樣。

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聽過下半句麼?其實更現實

久貧家中無賢妻

而在“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其實還有一句話更為現實,那就是“久貧家中無賢妻”。很多人在結婚後都發現妻子變了,變得勢力、斤斤計較,甚至有些尖酸刻薄。但事實上,這都是家中沒錢鬧的。哪個女子不想過上幸福甜蜜、家庭和睦的生活,但殘忍的現實卻一次次戳破她們的美夢。

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你聽過下半句麼?其實更現實

因為沒錢,她們需要在菜市場為幾元錢跟小販斤斤計較;因為沒錢,她們無法讓孩子去上喜歡的興趣班;因為沒錢,她們無法在親戚朋友面前抬起頭來。最終只能是“貧賤夫妻百事哀”。所以妻子變成“怨婦”,丈夫也負有一半的責任。但生活還得繼續,妻子們也不要一味地埋怨自己的丈夫,而是應該給丈夫加油打氣,共同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男人們也要扛起生活的重擔,儘量給家人營造一個舒適的家。

TAG: 子女父母俗語孝子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