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救宋”,靠的不是道德說教,而是“善守禦”

“墨子救宋”,靠的不是道德說教,而是“善守禦”

(圖文無關)當然,最終墨子成功阻止了楚王攻宋。他怎麼做到的呢?(ICphoto/圖)

墨子救宋的故事,是介紹墨子的人必講的,這個故事的資訊量還真挺大。

墨子的第一步,是去見公輸般,說我給你一筆錢,你去替我殺一個人。公輸般說,我是個有原則的人,不能殺人。墨子說,那你發明雲梯讓楚王去攻打宋國,死那麼多人,你不該負責嗎?

這裡墨子指出一個問題:不願意做小壞事的人,可能做大壞事卻不覺得有什麼道德障礙。因為親手殺一個人,那種罪惡的感覺是直擊內心的;前線死很多人,卻需要墨子提醒,公輸般才無法迴避這個事實。

和受害者拉開距離,就覺得作惡不必負疚的心態,當然是很普遍的。甚至於,正因為不願意眼前有受害者,所以不惜在遠方製造更多受害者,也不罕見。亞歷山大·R·唐斯《戰爭中的平民》中提到一項研究,認為和很多人想象的專制帝國熱衷擴張屠殺相反,“民主國家”因為更害怕死自己人,所以為了儘早結束戰爭,屠殺外國平民,手段往往更乾脆。

墨子向公輸般強調的另一個要點是:宋國是沒有罪的,所以楚國攻打宋國不正義。

在另外一些辯論中,墨子對戰爭的性質作了區分:邪惡的戰爭叫做“攻”,正義的戰爭叫做“誅”,如商湯伐桀,周武王伐紂,都是“誅”。

墨子只反對攻,不反對誅。

這種心態對戰爭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其實也有點難說。

春秋時代,楚莊王擊敗了晉國,但是楚莊王認為自己這人毛病很多,不能和周武王比,晉國將士忠於自己的國家,也絕不至於和商紂的軍隊比,所以自己打的並不是一場正義的戰爭。於是,楚莊王拒絕了臣下羞辱晉軍屍體的請求,也沒有趕盡殺絕,讓失敗的晉軍逃回黃河北岸。也就是說,不自居正義,反而減少了殺戮。

相反,如果自信滿滿地把自己和敵人的較量,看作是正義與邪惡的鬥爭,或是文明與野蠻的戰爭,卻反而可以肆無忌憚放縱自己的殘忍。近代以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列強在全世界擴張:歐洲人之間的戰爭是一種模式,歐洲人對殖民地人民的戰爭又是一種模式。前者至少理論上會認為虐待戰俘、屠戮平民等行為是不對的,後者卻沒有這麼多的顧忌。就是因為歐洲人認為殖民地人民野蠻未開化,文明和正義的優越感更加爆棚的緣故。這一層,莊子看得比墨子透徹,他說:“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以追求正義的名義號稱想消除戰爭,才是戰爭的根源。

無論如何,談道德是沒有用的,於是進入第二步,墨子去見楚王,算經濟賬,談打宋國不划算。

墨子說,楚國很富,宋國很窮,楚國打宋國,就像富人偷窮人東西,這是有病。

《墨子》書裡沒提楚王是怎麼反駁墨子的,我疑心,其實楚王當時對墨子進行了非常有力的駁斥,導致了墨家不好意思把這段寫下來。

因為反駁墨子實在太容易,在弱肉強食的時代,強國、富國不會嫌棄財富多,攻打弱國、窮國的事,實在太常見。如果不願意打了,那隻能是戰爭成本太高,收益太少,何況宋國也不是個窮國。

替楚王擬反駁臺詞如下:“親愛的子墨子,按照你的邏輯,即使戰爭獲勝,死掉的是人,得到的是地,人口是稀缺資源,未開發的土地卻有的是。所以發動戰爭並不划算。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天下的土地就這麼多,天下的人口,增長起來卻沒有限度。一場戰爭打下來,眼下是死了一點人,但是獲得土地卻為我國的發展創造空間。何況正如你子墨子在《節用篇》裡所說,我們可以採用合適的生育政策,加快人口增長的速度。事實上地廣人稀的時代很快就會結束。”

兩百年後的韓非子可以證明這一點,他那個時代就已經“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了。

當時這場辯論,墨子很可能是輸了。

當然,最終墨子成功阻止了楚王攻宋。他怎麼做到的呢?

這就是第三步,故事的高潮環節,墨子和公輸般在楚王面前進行實戰模擬,結果證明,以墨家的軍事技術水平,他們協助守城,你楚國攻宋是根本打不下來的。

墨家的“非攻”思想,其實在先秦諸子裡不算多有特色。除了法家,各家各派都是反戰的。區別就是,孟子反戰,善於作文學性極強的人道主義演說;莊子反戰,犀利的一句吐槽,勝過旁人千言萬語,但是,真面對屠刀與戰火,他們有辦法嗎?

只有墨子有。

司馬遷《史記》裡,提到墨子只有24個字,其中提到,“善守禦,為節用”,不提主張,只強調實操,還是很會抓要點。

(作者系大學老師、歷史學者)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劉勃

TAG: 墨子戰爭宋國楚王公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