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跡難覓的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重見天日時令人震撼

江蘇徐州地區曾經發生過一件離奇的事情,1984年在獅子山西側發現了大量珍貴的漢代兵馬俑。於是,所有人都認為,兵馬俑附近必定存在一座埋葬著兵馬俑主人的規模宏偉的陵墓。但在此之後的數年裡,這座“應該”存在的大墓卻始終難覓蹤跡,它真的存在嗎?

蹤跡難覓的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重見天日時令人震撼

氣勢不凡的漢兵馬俑

獅子山位於徐州市東郊,距市區約5000米,是一座東西向略長,高度僅為61米的石灰岩體小山包,其形狀宛如一頭臥獅,故得名。兵馬俑就出土於獅子山以西的較平坦的土地上,共有4000餘件,整齊地排列在6座俑坑中。南部的1至4號坑以步兵為主,應該是整個軍陣的主力,而北部的5號、6號坑中則用於埋葬馬車、騎兵俑。

蹤跡難覓的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重見天日時令人震撼

以1號俑坑為例,整支威武大軍面向西方,隊形緊湊。位於隊伍最前端的是數百個手持長兵器的立姿士兵俑,雖然他們手中的兵器已經不見蹤跡,但森嚴肅穆之氣仍呼之欲出。步兵陣後方緊跟的是一輛配有4匹馬的戰車,馬後所拉的戰車已經腐朽。指揮官立於戰車之上,一群兵卒簇擁在他的身後,保衛著軍陣的“大腦”。這支衛隊是由手持弓弩的射手俑與手持長兵器的步兵俑混編而成的。與之前呈站立姿勢的兵俑不同,軍陣的最後是22排呈跪坐姿態的陶俑,他們有些兩手微舉於身前,彷彿正在駕馭戰車,有些則頭戴鐵盔,身披甲衣,背後還揹著箭囊,應當是乘車作戰的車兵。但經仔細尋找,卻沒有發現他們所駕乘的戰車的痕跡。

提到獅子山漢兵馬俑,自然使人產生將其與秦始皇陵兵馬俑相比的念頭。若論規模,漢俑在秦俑面前只能算是小弟。秦俑兵馬力求寫實,都如真實般大小,兵俑高在1。8米左右,馬長可超過2米。而漢兵馬俑的立姿兵俑高度在0。4米左右,最高的指揮官俑也僅0。54米,出土陶馬長僅0。6米,而且漢兵馬俑的數量也遠少於秦兵馬俑。尊尊陶兵、陶馬雖然相貌樸拙,但所透出的威武雄壯之氣卻不輸高大秦俑。

難尋王陵蹤跡

精美的兵馬俑群在全國引起了巨大轟動。考古學家們分析,獅子山兵馬俑應該是為漢代某位楚王陪葬而建造的,其附近必有大墓!徐州地區歷年來發現過多座漢代楚王的大型墓葬,甚至有“唐看西安,漢看徐州”的說法。可是,兵馬俑的主人究竟藏身哪裡呢?

以兵馬俑為中心,考古者將目光首先投向了周圍的獅子山、羊鬼山、繡球山這幾座由石灰岩構成的低矮小山。這些山上只有部分地方覆蓋著很薄的土層,其下都是堅硬的岩石,洛陽鏟也無用武之地。有人提出用科學儀器來進行探測,於是徐州的原煤炭部地質普查大隊被請來幫忙。工程技術人員使用當時最先進的微伽重力儀在兵馬俑附近地區進行了28天的探測,物探點達到1200多個,最終在獅子山西麓劃出了一片異常區,形狀類似古墓。但鑽探結果卻使人大失所望,地下佈滿岩石,並無古墓跡象,第一次探墓行動失敗了。

1988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院的一位教授聽說了使用探測儀器尋找古墓的嘗試,非常感興趣,主動找到新成立的獅子山漢兵馬俑博物館,提出再組織一次規模更大的探測。此次探測使用的裝置更加先進,不但有微伽重力儀,還增加了多種測定磁、電、放射性的裝置,以及地質雷達、淺層地震儀等。透過十幾天的努力,目標最終指向獅子山南坡一戶人家的小院下。可是經過發掘,地表僅有60釐米的土層,之下就是山體的基岩,探墓再次失敗。

時隔2年之後,江蘇省地震局幾位專家來到博物館,提出第三次探測楚王墓的蹤跡。經過13天的艱苦工作,在考察了1。6萬平方米的山體面積後,幾位專家發現有一處疑似大型陵墓,監測結果甚至可以大致反映出墓道、墓室的結構。大家心中再次充滿希望,不過獅子山又跟人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使用鑽機向下鑽探15米後,卻出現了一個被土淤塞的溶洞。第三次探墓也以失敗告終。

蹤跡難覓的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重見天日時令人震撼

三起三落之後,許多人對這座楚王陵是否真的存在產生了巨大懷疑,耗資不菲的探測工作停頓下來。難道這群兵馬俑竟是孤獨地守望在獅子山下嗎?然而有一個人並沒有放棄找尋,他就是漢兵馬俑博物館館長王愷。沒有資金支援,不能進行大規模的探測,他就三天兩頭到獅子山附近調查走訪,幾乎跑遍了山上每一寸土地。一天,王愷在與附近村民交談時,偶然聽說早年間有人在獅子山上挖過紅薯窖,這個訊息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因為紅薯窖一般都要挖2米多深,而獅子山是一座石頭山,山上最厚的土層也不過半米多,根本不夠深。那麼,會不會是窖穴正好挖在了古墓上?想到這裡,他再也按捺不住,馬上找到窖穴的主人將他領到當年挖窖的地方。紅薯窖位於獅子山南坡的半山腰,試掘工作就在這裡再次展開。夯土、帶有鑿痕的坑壁相繼出現,兵馬俑的主人終於找到了!

原來是鑿山為陵

1994年,獅子山楚王陵的發掘工作正式開始了。墓葬全長117米,最寬處13。2米,面積850多平方米,這樣一座規模宏偉的墓室全部鑿山而建,完全是在石質山體中依靠人力、使用簡陋工具一點點開鑿出來的。

蹤跡難覓的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重見天日時令人震撼

該墓大致呈對稱結構,由外墓道、內墓道、天井、耳室、甬道、側室、棺室、後室等12個墓室組成。在天井位置發現了盜洞,證明此墓曾經被盜。但劫後餘生的珍寶仍數不勝數,各式玉器尤為精美,其中一件晶瑩剔透而修長的玉杯,杯託光潔平整,玉色瑩潤,杯身上還雕刻著精緻的捲雲紋與方格紋。在玉杯旁邊還發現了一枚“蘭陵丞印”封泥。有人說這隻玉杯當年被用來盛裝蘭陵所產的葡萄美酒,晶瑩玉杯加上琥珀色美酒,散發淡淡芬芳,正是“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的醉人寫照。

蹤跡難覓的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重見天日時令人震撼

楚王擁有如此大量的玉製寶貝,就連棺木也是一具鑲滿菱形青色玉片的玉棺,而他身上則穿著一件代表帝王榮寵與高貴身份的金縷玉衣,足見古人對玉葬的痴迷。不過遺憾的是,盜墓賊已經將玉棺與金縷玉衣破壞了,金縷玉衣的金絲已被抽走,僅散落下一地大大小小的玉片,訴說著曾經的輝煌。除玉器外,墓中還出土了大量金器、青銅器、兵器甲冑。而出土的200餘枚漢印上銘刻有楚國的許多官名、職務,為確定該墓性質提供了直接證據。

蹤跡難覓的徐州獅子山楚王陵,重見天日時令人震撼

這座以鬼斧神工之技鑿山而建的崖洞墓裡究竟埋葬的是哪位漢代楚王?學者曾經認為是在“七國之亂”中兵敗自殺的楚王劉戊,現在更趨向於判定是劉戊的前任楚王劉郢。不論是誰,楚王和他所率領的漢兵馬俑都已經成為2000年前大漢王朝最真實的記錄。而從漢兵馬俑發現到楚王陵發掘之間整整10年的艱難探索,也成為中國考古學史上一則膾炙人口的故事。

徐州古稱彭城,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兩漢時期這裡交通發達,土地肥沃,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新中國成立後,在徐州地區發現的漢代古墓葬已達到數百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貴的漢代文物,甚至有“唐看西安,漢看徐州”的說法。

在眾多漢墓中,氣勢最宏偉,研究價值最高的,要數漢代歷任楚王的王陵。楚王陵多分佈於徐州市區周邊的山上,既有“鑿山為陵”的崖洞墓,也有“穿土為穴”的土坑墓,這些地下宮殿真實反映了大漢王朝恢宏的氣魄。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王陵中珍貴的隨葬品始終是盜墓賊覬覦的物件,絕大部分楚王陵都遭到多次盜掘,這使得它們的很多細節,永遠成了無解之謎。

TAG: 兵馬俑獅子山楚王楚王陵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