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上最大糧倉,掘地三尺有沉船,還未經過考古發掘

運河

京杭大運河-十四倉遺址

東漢末年,曹操北征烏桓,為運送軍糧,開鑿“泉州渠”,由天津直抵幽州。400年後,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周圍村落漸漸興起。到元代,定都北京,對漕運的依賴程度空前強大。

大運河上最大糧倉,掘地三尺有沉船,還未經過考古發掘

十四倉遺址文保碑

大運河上最大糧倉,掘地三尺有沉船,還未經過考古發掘

《元史·百官志》記載,“至元二十四年(1287),自京畿運司分立都漕運司,於河西務置總司,分司臨清”、“至元二十五年(1288),內外分置漕司二,其外者河西務置司,領接海道運糧”。由此可知,河西務不僅是管理運河漕運的權力機構,而且是接收海運糧的管理機構。此外這裡還有規模龐大的倉儲設施——十四倉。

大運河上最大糧倉,掘地三尺有沉船,還未經過考古發掘

十四倉遺址衛星圖

大運河上最大糧倉,掘地三尺有沉船,還未經過考古發掘

十四倉包括:永備南倉、永備北倉、廣盈南倉、廣盈北倉、充溢倉、崇墉倉、大盈倉、大京倉、大稔倉、足用倉、豐儲倉、豐積倉、恆足倉、既備倉。元代大運河全線運軍最多時達4。2萬多人,建造了14座國家倉儲庫房,十四倉規模最大。

大運河上最大糧倉,掘地三尺有沉船,還未經過考古發掘

十四倉遺址位於河西務鎮附近的東倉、西倉、南倉(含龔莊)、蔡莊(即北倉)一帶。在這些村莊的東南面有一片窪地,村民稱為前海子、北海子、堤頭的地方,即是當年的碼頭所在地。在窪地兩側,東、西倉的周圍,分佈有三塊高地,佈滿了磚瓦、燒土和瓷片,有些地方還露出房屋遺蹟,這就是當年的官署和倉房。

大運河上最大糧倉,掘地三尺有沉船,還未經過考古發掘

據史料記載,每年春暖河開以後,隆冬封凍之前,漕船、商船擁擠在河西務十四倉附近的運河岸邊,裝船卸船忙忙碌碌,真是帆檣如林,船客商賈絡繹不絕,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河兩岸飯店酒店風味小吃,小販攤商比比皆是,盛況空前。可惜,這一場景隨著內河航運時代的結束,再也不會回來了。

TAG: 河西務十四南倉北倉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