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環蝶的“恐嚇”能力——蛹期偽裝成毒蛇,成蝶偽裝成貓頭鷹

貓頭鷹環蝶屬(學名:Caligo)又名暗蝶屬,或譯作貓頭鷹蝶屬,因後翅翅底大而模擬的眼斑得名。分佈於白天溫度一般在30℃左右,夜間約20℃的熱帶雨林中。幼蟲的寄主植物為竹或鳳梨科植物。成蟲喜歡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棲息,黃昏至夜間在森林出沒,也許是要避開鳥類等天敵。不好訪花,卻愛吸腐果,糞便等的汁液。

貓頭鷹環蝶的“恐嚇”能力——蛹期偽裝成毒蛇,成蝶偽裝成貓頭鷹

適合生活在常年溼潤,空氣相對溼度95%以上的森林裡,有時也會冒險進入陽光明媚的空地以獲得溫暖。翅膀以褐色為主,有棕色和白色相間的條紋,後翅有大眼斑。

貓頭鷹環蝶的“恐嚇”能力——蛹期偽裝成毒蛇,成蝶偽裝成貓頭鷹

貓頭鷹環蝶的名字來源於它們翅膀上的圖案,在它們下層的兩側翅膀上,分別有一處像貓頭鷹眼睛一樣的圖案,看起來有點凶神惡煞。這是一種警戒色,其功能就是在欺騙捕食者,讓對方誤認為正有一隻大眼睛動物在兇狠地瞪著它們。因其外表奇特,體型較大而深受收藏者喜愛。

貓頭鷹環蝶的“恐嚇”能力——蛹期偽裝成毒蛇,成蝶偽裝成貓頭鷹

生物學家認為,這種圖案或許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蝴蝶的下層翅膀是身體較弱的部分,這樣的圖案就是為了恐嚇捕食者使其不敢輕易下手。最多也只是攻擊上層較硬的翅膀, 也有生物學家認為,大多數的掠食動物喜歡首先攻擊獵物的頭部(如螳螂,鳥雀等),眼斑一般位於後翅,而後翅受到攻擊發生損壞,其完整的前翅仍然可以使其飛離危險,所以眼斑是為了吸引和改變掠食動物攻擊目標的生存策略。(亦如灰蝶的假頭)

貓頭鷹環蝶的“恐嚇”能力——蛹期偽裝成毒蛇,成蝶偽裝成貓頭鷹

在它們蠶蛹時期,為了避免被天敵所傷害,所以它們會偽裝成毒蛇頭的樣子來嚇退捕食者。更厲害的是,它還可以感知外部世界。當敵人靠近時,蛹就會前後搖擺,造成一種毒蛇準備進攻的假象。

貓頭鷹環蝶的“恐嚇”能力——蛹期偽裝成毒蛇,成蝶偽裝成貓頭鷹

這種變形會持續13天。此物種分佈於新熱帶界的熱帶雨林及次生林。幼蟲的寄主植物為竹或鳳梨科植物,所以被視為害蟲。

轉載宣告: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網路,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是出於傳播更多資訊的目的。 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絡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TAG: 眼斑翅膀貓頭鷹捕食者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