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的典故_ 經驗與智慧

老馬識途的典故_ 經驗與智慧

春秋霸主_ 齊桓公

楚國人在南方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引起了北方中原諸侯的恐慌,齊桓公對此非常重視,他現在是中原的霸主,有義務領導諸侯共同對付這些外來的威脅。因此,在公元前678年,在宋國的幽地,約諸侯來會盟。這次參加會盟的諸侯很多,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主要諸侯國悉數參加。

這次會盟,再次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大家要知道,霸主並不是一個虛名,不是僅僅滿足齊桓公個人的虛榮心,而是要承擔責任和義務的,當然也享有一定的權力。會盟相當於大家參加的一個組織,霸主就是組織的首腦,不僅有責任維護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穩定和團結,還有責任組織大家一致對外,抗擊來自蠻夷戎狄的侵襲。享受的權力呢,一個是各個參與會盟的諸侯國要繳納貢賦,就是要交保護費,另一個就是當有成員背盟的時候,有權力組織聯軍討伐。

這次雖然沒有跟楚國直接發生戰爭,但還是發揮了以齊桓公為霸主的會盟的作用,而會盟真正發生抗擊外族侵襲,是之後切實的打擊了北方的戎狄,保護了中原的文明。

老馬識途的典故_ 經驗與智慧

北方山戎

公元前658年,北方山戎的令支國入侵燕國,他們是典型的遊牧部落打法,時不時的就來搶劫,搶了就跑。作為盟主的齊桓公和管仲親自帶隊救援燕國,針對山戎這種游擊戰,採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就是在山戎內部尋找跟令支對立的其他部落重金收買做內線,以便密切掌握敵人的動向。

有了內線準確的情報,齊國軍隊順利的找到山戎令支的主力,這種叢集作戰的話,在當時中原諸侯相對遊牧部落還是有明顯優勢的,一直打到了令支的國都,在現在的河北和內蒙一帶。令支國君帶著親信人馬就逃,一直逃到了更北的孤竹國,在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齊國軍隊繼續追擊。孤竹國君知道正面作戰是打不過齊國部隊,還是發揮游擊戰特點,帶著人接著逃跑。

齊桓公為了徹底解決山戎襲擾問題,就要把山戎各部落中,對中原敵對的部落首領解決掉,所以就帶領著部隊繼續追。這一段追擊途中,基本都是山路和沙漠地帶,道路很不好走,結果追著追著,中了敵人的詐降之計,在沙漠裡迷路了,大隊人馬在茫茫沙漠中轉來轉去,怎麼也轉不出來。

老馬識途的典故_ 經驗與智慧

老馬識途

後來,還是聰明的管仲想了一個辦法,就讓跟隨大軍一起行動的山戎部落,找一些他們的老馬,讓這些馬在前面走,部隊在後面跟著。結果,就這樣跟著這些老馬走,還真的找到了原來的路,大家都誇獎管仲真的足智多謀,這就是成語“老馬識途”的故事。

孤竹國的部隊以為齊國軍隊肯定在沙漠裡困死了,這時候剛好殺回來攻打燕國大肆搶劫呢,哪想到齊國部隊居然能找到出來的路啊。管仲就指揮部隊悄悄的把他們包圍了,然後大開殺戒,全殲了他們。

老馬識途的典故_ 經驗與智慧

孤竹國

就這樣,滅了令支國和孤竹國,北方的其他戎狄部落這下見識了齊國戰力的強大,之後很長時間,再也不敢對中原諸侯大規模侵襲了,都保持著歸服和友好的態度,從此以後,對中原已經構不成實質的威脅了。

燕國國君對齊桓公和管仲是非常的感激,齊國這次出兵不但解決了燕國的危難,而且滅了令支和孤竹後得到的土地,也都歸燕國所有了,這樣燕國因禍得福,國土擴大了500裡。

齊國軍隊回國的時候,燕莊公依依不捨,送了一程又一程,跟齊桓公聊了一路,送的意猶未盡的時候,發覺已經送出了燕國國境,進入到齊國都有五十里了。

老馬識途的典故_ 經驗與智慧

齊桓公出巡

按照當時的規矩,國君相送是不能出自己的國境的,所以像燕莊公這樣,等於自降身份了。其實齊國幫了燕國打仗,燕莊公自降身份也沒覺得有什麼尷尬,但齊桓公很大度,為了維護這個禮制,決定把齊國這五十里土地割讓給燕國了。燕莊公實在推卻不過,非常感動的收下了,後來在這裡築起了一座城叫燕留,來紀念齊桓公的恩德。

管仲知道老馬識途,得益於他早年的經歷。年輕時候,管仲家裡很窮,經常和鮑叔牙一起跑生意,兩人乘騎的都是寶馬。一次,兩人住在一家客店,遭遇盜賊,兩匹馬都被偷了。兩人報了官,然而等了兩天,毫無音訊。到了第三天,管仲、鮑叔牙正悶坐店中,忽聽附近有“咴、咴”的馬叫聲,兩人出門一看,竟是被盜的馬自己回來了。管仲、鮑叔牙回到家中,就把寶馬失而復得的事告訴了鮑父,並問是何原因。老人見多識廣,對他倆說:“這有什麼奇怪的,俗話說:‘貓記千,狗記萬,老母雞還記二里半’,何況是匹寶馬良駒。”

齊桓公是幸運的,因為他有管仲。管仲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段坎坷的人生經歷,成為他那無窮智慧的源泉。“老馬識途”,短短四個字道出了經驗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摸爬滾打中所學到的東西要比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強上幾百倍。光學書本知識是沒有用的,趙括紙上談兵就是很好的教訓。人們經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並不一定是壞事,從失敗中我們能積累經驗和教訓,這就是失敗的好處。

人生在世,幾十年中總會為一些事情付出代價,這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珍惜它們,會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老馬識途的典故_ 經驗與智慧

管仲

TAG: 管仲齊桓公齊國燕國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