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吞金真的能殺人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

在翻閱古代文獻時,會發現歷史人物在遭遇失敗後,很多都會選擇一了百了,而他們所用的自殺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投河、絕食、自縊、自刎等等。

而在其中,有一種自殺方式最為特別,令很多人摸不著頭腦,那就是“吞金自殺”。

不少人疑惑,難道吞食了金子就會死亡嗎?這是什麼一個原理,難道是因為金子有毒嗎?現代社會,金子十分普遍,甚至有人用金子作為承載食物的器具,那麼為什麼很少聽說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呢?

古代吞金真的能殺人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

一、“吞金”真的能致死嗎?

“吞金自殺”的死法自古有之,但是在古代文獻中,卻從未有過黃金器物有毒的記載。

而且黃金在世界範圍內,一直都是財富的象徵,無數人為之著迷,如果黃金真的有毒,那麼為什麼人類社會還會如此追捧。

既然黃金器物不被看作是有毒之物,難道這麼一個流傳千年的“自殺手段”是假的?其實“吞金”並不能致死?

而且在中國的醫書古籍中,也有很多關於誤食了黃金器物的病例,例如在明代的《名醫類案》中就記載了一起“吞金”之後被救活的案例。

“張成忠,漢上人,有女八歲,將母金簪子一隻剔齒,含口中,不覺嚥下,胸膈痛不可忍,憂惶無措。忽銀匠來見雲:某有一藥物可療。歸取藥至,米飲抄下三錢令服,來早大便取下。”

這一段記載講述的在明代的時候,由一個八歲的小女孩誤食了她母親的金簪,但是並沒有立馬死亡,而且在經過醫治之後,還將金簪在大便中排出,身體安然無恙。

這一記載表明,其實吞食了黃金器物並非像傳聞中的那般可怕,是有藥可醫的。

古代吞金真的能殺人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

而書中記載小女孩的症狀是“胸膈痛不可忍”,這並非是一般常見的中毒現象,極有可能是因為尖銳鋒利的金簪劃破了小女孩的胸腔,是一種物理上的傷害,而非是化學意義上的“中毒”。而且從小女孩在排出金簪之後安然無恙也可以看出,其實黃金器物本身是沒有毒的,即便金簪劃破內臟器官,也可以康復。

不過,這本醫書中記載的這個小女孩在“吞金”之後,是及時服用了藥物才得救。那要是在“吞金”之後不服用藥物,會不會致死呢?對此,在《廣西通志》中有記載:

“陶氏,鬱林人,生員鄧日孚妻。日孚鄉試還,灕江舟覆,死訃聞,氏吞金絕粒半月不死。”

這一記載表明,在陶氏吞食了金子之後,還絕食了半個月,依然沒有死去,而她在“吞金”之後,並沒有接受醫治。

再結合前文所說的那個小女孩誤食金簪的案例,可見“吞金”並不會致死。

那為何“吞金自殺“的說法還會一直流傳下來?從陶氏想透過吞食金子來自殺的行為,也可以看出在古代,很多人是相信“吞金”是可以自殺的。那麼,到底是誰讓人們相信了吞金可以自殺呢?

古代吞金真的能殺人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

二、 “吞金自殺”的說法從何而來

實際上,“吞金自殺”的說法與古代醫書的記載有關。唐代醫書《本草拾遺》中,就記載了:“諸金有毒,生金有大毒,藥人至死。”

而類似這樣的表述,在各個時期的醫書中都有出現,這說明了在中醫體系中,“金”是有毒的。也正是因為這些醫書的記載,才導致古代人們普遍相信“吞金”可以致死。

但是實際上,長期以來人們混淆了一個概念,那就是

古代醫書中確實記載了“金”有毒,可這種“金”並非是日常的黃金器物那種“熟金”,而是一種“生金”。

唐代著名中藥學家陳藏器就指出:“本經雲黃金有毒,誤甚也。生金與彼黃金全別也”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

這兩段表述,都解釋了一直以來,中醫所認為的“毒金”並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黃金,而是一種“生金”,這種生金特指剛剛開採出來,未經過冶煉的天然黃金。

古代吞金真的能殺人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

現代科學表明,“生金”之所以有毒,也並非是因為金元素有毒,而是因為天然黃金中含有大量的鉛、汞等有毒金屬,因此這才導致了“生金有大毒”。

而人們日常所見的黃金,一般都經過了多次冶煉,有毒金屬都被剔除掉了,所以也就沒有了毒性。

不過,黃金雖沒有毒,但是在古代,也並非沒有人因為“吞金”而亡

,而且有很多兵敗的將領、宮中的太監或者喪夫的女性,在選擇自殺時還是會選擇“吞金”的辦法來了結自己的性命。

例如,在明史中有一段記載,在明憲宗時期,萬貴妃深受皇寵,但是萬貴妃在第一個皇子夭折之後,再也沒能為明憲宗再誕下子嗣。這讓萬貴妃十分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所以一旦後宮有妃子懷孕,她就會想辦法讓其流產。

但是在當時,有一位妃子在太監張敏的幫助下,偷偷誕下皇子,並且養到了六歲,後來張敏還將這件事告訴了明憲宗。但是不久之後,那位妃子便暴斃而亡,張敏也害怕遭到萬貴妃的報復,很快就“吞金而死”。

古代吞金真的能殺人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

在近代,也有一起因為戰敗而“吞金自殺”的事例。

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當時鎮守大沽口的清朝將領羅榮光在戰敗之後,因為害怕受到朝廷的追責,選擇了“吞金自殺”。

這幾個事例都有史可考,他們“吞金自殺”的死法確鑿無誤,那麼既然黃金沒有毒,這些人在吞金之後又為何會死去呢?

三、“吞金”如何才能致死

實際上,“吞金“確實可以致人死亡,但是死法和普羅大眾所想的會有些出入,

並且要想“吞金”而亡,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第一,如果所吞食的“金”乃是生金的話,那得看所吞食的生金數量,要讓其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質劑量足夠才可致死。

第二,如果吞食的“金”乃是日常所見的黃金器物,那麼要想致死,要麼是類似金簪的尖銳器物,要麼要分量十分大,不會隨著排便而排出體外的大金塊。

為什麼要有這兩個條件呢?因為如果吞食的是生金的話,生金本身有毒,如果劑量足夠,那麼最終吞食人可能就將死於重金屬中毒。而如果是吞食金簪之類的尖銳物質,那麼“吞金而亡”的最終死法就是胸腔、肺部、腸胃被劃破,導致體內大出血而死。

如果吞食的是分量巨大的金塊的話,那麼金塊在進入體內後,就會下墜壓迫腸道,從而導致消化道破裂,出現內出血以及併發症,最終疼痛難忍而死。

古代吞金真的能殺人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

所以說,“吞金”是怎麼樣致人於死地的,要看吞的到底是什麼“金”,不同的“金”死法也不一樣,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死不了的。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何在古代,會有那麼多人選擇“吞金而死”,而不選擇其它自殺手段?實際上,這與“吞金而死”最終形成的屍體外觀有關。

因為“吞金”的人大多數都是因為體內大出血而死,在外表上並看不出什麼異樣,這與前文所提及的投河、絕食、自縊、自刎等死法有很大不同。

除了“吞金”之外,其它死法大多會讓死者面目全非,甚至身首異處,這在很重視身後之事的古代社會是接受不了的。

古代吞金真的能殺人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器具而中毒

而且,“吞金”之外的自殺手段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意志力,在一瞬間結束自己的生命,對於缺乏足夠勇氣的人來說,這些死法都不如“吞金”來得簡單。但是實際上,“吞金而亡”的死法是十分痛苦的,最終可以說是“肝腸寸斷”,而且持續時間特別長,幾乎是活活疼死過去的。

話說回來,人生可貴,為何要選擇自殺來結束呢?

即便是有什麼很難過去的坎,交給時間去處理,也總能想到解決的辦法。生命誠可貴,本文也只是解釋了“吞金自殺”這一古代的糟粕,切不可模仿呀!

文/樂宇

參考資料:

1、《論古代小說中的自殺方式》,李根亮

2、《“毒“與中古社會》,霍斌

TAG: 吞金自殺生金有毒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