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目

乾隆五十年,天下大旱,久不下雨,禾苗枯死,許多地方顆粒無收。直隸省保定府清苑縣有戶人家,男主人叫張寶全,家中本就清貧,如今遭遇大旱,糧食歉收,眼看就要揭不開鍋了。

張寶全無奈,與妻子張氏商議,與其在家活活餓死,不如出去乞討,求個活路。臨行之前,張寶全跪倒在妻子面前,淚流滿面:“父母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帶著乞討恐怕會客死他鄉,只能留在家中,拜託娘子好生照顧!”言罷,咚咚磕頭,轉身離去。張氏雖萬般不捨,也只得由丈夫而去。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張氏年齡不大,頗有些姿色,附近有些浪蕩公子哥,早就看上張氏。平日裡張寶全在家,他們還不敢造次,如今張寶全外出乞討,這些輕薄少年便無所顧忌,經常言語調戲張氏,還拿出銀兩誘惑張氏。

面對這些浪蕩公子的輕佻行為,張氏並不理睬,平日只是埋頭做些縫縫補補、洗洗刷刷的女工活,掙些微薄的收入,小心侍奉二老。

這一日,孫家公子孫喜,趁張氏在門口的時候,笑嘻嘻地靠近張氏,從袖中掏出一錠金子,對張氏言道:“俗語說春宵一刻值千金,這荒亂年份,我這一錠金,可比千金還要值錢哪,這不比你縫縫補補來得容易?”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說罷便動手動腳,張氏情急之下,扇了孫喜一巴掌,怒斥孫喜的下流做作。孫喜揣了金子,狼狽逃竄,從此再無浪蕩公子敢靠近張氏,只是遠遠望著,品頭論足。

大旱還沒有結束,朝廷的庫銀又經過層層盤剝,根本到不了張氏這種貧苦人家。後來,張氏連手工的活都接不到了,可是公婆生病抓藥、日常飲食都需要花錢。萬般無奈之下,張氏召集左鄰右舍,乞求鄰里的幫助。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張氏對眾人說道:“我丈夫離家出走的時候,把父母託付給我,作為妻子,我理應好好照顧公婆。可是如今我一個弱女子,已經竭盡所能,可還是沒有辦法繼續贍養老人。今天請鄰居們來,就是想乞求各位伸把手,幫幫小女子,如果能幫忙,我們還有活路;如果不能幫忙,我只能賣身,以此養活公婆,以免落個一同被餓死的下場。但請各位不要笑話我!”說完淚眼婆娑,抽泣不止。

然而,鄰居也是各有難處,有的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有的是想幫卻又怕閒言碎語。面對張氏的求助,有的支支吾吾,有的悄悄轉身離去,有好心人也只能稍稍安慰一下。張氏在公婆面前大哭一場,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公婆,公婆年事已高,無力幫助張氏,況且天災人禍,一個婦道一家又能改變多少呢?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從此,張氏主動與孫喜等一幫浪蕩公子廝混,雖遭到孫喜等人的嘲弄,然而張氏卻依然我行我素。此後,張氏有錢幫公婆抓藥了,吃飯問題也解決了,張氏還暗中攢下一些錢。過了一段時間,張氏的一個舉動讓鄰居不解,原來,她用平時積攢的錢,買了一個妙齡女子,給她取名雙兒。

災荒年份,窮苦人家賣兒賣女也是常有的事,可是張氏本身並不富有,為何還要買女子呢?而且張氏買來雙兒之後,一直將她藏在家中,嚴格看管,不許她與外人有過多的接觸。有人猜測,張氏是想今後利用雙兒賺大錢,或者再次轉手。面對風言風語,張氏還是保持一貫的冷漠態度,不理不睬。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三年後,張寶全突然回家了,此時大旱剛過,年景變好,張寶全最初在外討飯,後來靠給人打工度日,日子倒還過得去。張氏盯著張寶全許久,眼含熱淚,兩人似有千言萬語要說,張氏嘴唇囁嚅,只是簡單問了下冷暖之事,便將張寶全帶到公婆面前,對張全說道:“父母都還健在,我沒有辜負你的託付,現在把父母還給你。”

說完轉身走到另一間房屋,將雙兒帶到張寶全面前,說道:“我的身體已經被玷汙了,沒有臉再和你做夫妻了,這是雙兒,我給你添的新房,現在一併交給你。”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對了,你還沒有吃飯吧?我去廚房給你做碗麵。”張氏低頭垂淚,也不等張寶全答話,轉身匆匆步入廚房,只留下在原地發愣的張寶全。

張寶全與父母說了一會話,又簡單詢問了雙兒一些問題,便匆匆走到廚房,卻愕然發現張氏已經自盡了!張氏眼睛依然圓睜著,這心裡是有著多少怨恨呀!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張寶全伏在張氏身上痛哭不已,父母看後也傷心落淚,連雙兒也啜泣不止。人是非正常死亡,需要當地縣令介入,縣令判道:“雖然張氏的行為有傷風化,但也是孝敬老人的無奈之舉,所以將她葬於祖墳。不過,因為她已經和丈夫斷絕關係,故不能和張寶全合葬。”

縣令判完,卻見張氏的眼睛依然圓睜著不肯合上。此時,婆婆走過來,邊哭邊說道:“大人,兒媳本來是個貞潔婦女,都是為了照顧我們才走到這一步。照顧老人本來是兒子的事情,但是兒子卻把負擔轉嫁給女人,自己一走了事。如今兒媳已亡,倒把斷絕夫妻關係的過錯安在兒媳身上,這公平嗎?”

民間故事:少婦賣身養公婆,含恨去世不瞑目,婆婆一句話讓她閉眼。

“大人,這是我們的家務事,將來,我們會做好安排,讓後人把兒媳與兒子合葬在一起。”婆婆說完這句話,再看張氏,眼睛緊閉,安心離去。

對於男人來說,自古以來忠孝兩難全是經常面對的事情。對於張氏來說,她面臨的卻是節與孝兩難全的艱難選擇。可是,她不負丈夫所託,好生贍養老人,做到了“信”和“孝”;又替丈夫尋得新房,做到了“愛”;在丈夫返家團聚之時,她又自盡明志,做到了“節”。張氏只是一名古代的普通女子,思想不可能超越她所在的時代,但是她的行為卻遠遠超過了當時許多男子,面對張氏,他們又怎麼好意思稱自己為“大丈夫”呢!

TAG: 張氏張寶全公婆雙兒孫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