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也先,在史書中又譯為額森、厄僧等,是明朝時期蒙古史上的著名人物。

他曾聯結東西蒙古諸部,鞏固兩翼,拆除了明廷的“西域屏障” 和“遼海藩籬”,並揮戈南下,大敗明軍,俘獲明英宗,威震中原。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擊敗脫脫不花大汗,自稱“大元田盛大可汗”,年號”添元“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也先(?—1455),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

不過,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梟雄,在蒙漢史書中,大多以負面形象示人。譬如在具有濃厚的“黃金家族”正統觀念的蒙古史學家看來,他是“叛逆” 和“篡位者” 。

實際上,沒有“黃金家族”血統的也先自己也知道,誅殺前任大汗脫脫不花並自立為汗,是“忤逆”的行為。

因此,在稱汗前後,他動了非常多的“小心思”,旨在讓自己能夠“名正言順”地登基,

1)“太師淮王”與“監國”

正統五年(1440)十一月,繼承父親脫歡太師位的也先,首次入貢明朝。景泰元年(1450)十一月,明朝在致瓦剌的敕書中,稱也先為“瓦剌都總兵、答刺罕、太師、淮王、大頭目、中書右丞相”。

值得注意的是,也先動的第一個“小心思”,便是自稱“淮王”。

因為在關於脫歡的史料記載中,並無“淮王”的相關字眼。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或許連明英宗自己都沒想到,這位也先太師,將成為一生的夢魘

實際上,在大一統時期的元朝,只有一位“淮王”,即帖木兒不花。

《元史—帖木兒不花傳》言:順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帖木兒不花“進封淮王,賜金印,設王傅等官。”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脫歡的第四子。有點諷刺的是,儘管脫歡被封為“鎮南王”,但兩次主持征討越南的軍事行動,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氣得老父親忽必烈要求“終身不許見”。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忽必烈:連個安南(越南)都拿不下來,真愁人

脫歡死後,兒子老章、脫不花、帖木兒不花兄弟,先後承襲為鎮南王。

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帖木兒不花改封宣讓王,移鎮廬州。至正十二年(1352),組織鎮壓了廬州的農民起義,“後廬州不守,乃隻身北歸,留京師”。至正二十七(1367)年,被進封為“淮王”。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甲子(二十六日),徐達大軍至通州。次日乙丑(二十七日),順帝詔淮王帖木兒不花擔任“監國”。第三日丙寅(二十八日)夜半,順帝偕后妃、太子從健德門出發,北奔上都。

八月庚午(初二),明軍攻入大都。

《明史》記載道:“(徐)達陳兵齊化門,填壕登城。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童,平章迭兒必失、樸賽音不花,右丞張康伯,御史中盡滿川等不降,斬之。”

這位年過八旬、一生履歷平平的老王爺,在統治行將就木的時刻,以堅貞不屈的形象被載入了史冊。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鐵鍋汗元順帝:溜了溜了

在蒙古史書中,這位老王爺有著非常棒的口碑。

《黃金史》這樣記錄道:“…。帶著玉璽從全部敵人當中衝殺出去了,布花帖木兒垂相突破重圍,願汗主的黃金家族當受汗位,千秋萬代。…。”《阿勒坦汗傳》的敘述更為生動:“。。。。外敵(明軍)恃強進攻大都城時,不花帖木兒丞相逼近與之搏戰,使可汗之身與玉璽得脫而出,可汗雖失大統性命得全之情,如此這般。。。。。”

縱觀蒙古汗國和元朝的歷史,擁有“監國”頭銜的,只有兩個人,分別是拖雷和帖木兒不花。

實際上,所謂“監國”就是“代理皇帝”。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拖雷,我是帝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監國”

因此,我們有理由猜測,元順帝任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為“監國”的舉措,給了也先將“淮王”與“監國”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理由

。要知道,元朝的“一字王”封號有十餘個,但也先為什麼偏偏取了“淮王”呢?

於是,一直與脫脫不花汗分部而居的也先,一直打著“大元”的旗號對蒙古諸部發號施令。如正統十三年(1448年)秋,也先遣使到野人女真諸衛,“其書言,前元成吉思及薛禪可汗(忽必烈),授彼父祖職事,要令彼想念舊恩,及要整備腳力糧飯”。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土木之變

正統十四(1449)年,也先在扣留明朝使臣後,以“比先大元皇帝一統天下,人民都是大元皇帝的來”為口號,大舉進攻明朝。在俘虜了明英宗後,他對諸部大小首領說:“我每問天下求討大元一統天下來,今得了大明皇帝到我每手裡,你每頭目怎麼計較?”

值得玩味的是,也先死後,取而代之的“本部”權臣孛來太師,也自稱是“淮王”。

2)“添元”:尊脫古思帖木兒為正朔

也先自立為汗後,第一時間遣使至明朝通告登報,“其書首稱大元田盛大可汗,田盛猶言天聖也,末稱添元元年”。不過,明朝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補遺》中,將也先的年號“添元”記為“天元”;另外,日本歷史學家和田清也認為,“明人所說的添元,也必定是天元的訛誤。”

實際上,“天元”是烏斯哈勒汗脫古思帖木兒的年號。

1378年,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去世後,子(一說弟)脫古思帖木兒即位,改元“天元”。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斯哈勒汗脫古思帖木兒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也先要用這個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殺害的烏斯哈勒汗脫古思帖木兒的年號,作為自己的年號?

仔細分析,這裡面也有他自己的小心思。

1388年,明軍奔襲捕魚兒海,脫古思帖木兒被迫遁逃,途中為也速迭兒所殺。從這開始,蒙古進入了嚴重的大分裂和大動亂時期。自1388年開始,截止至坤帖木兒汗被殺的1402年,居然走馬燈似地相繼出現了六位大汗,涉及忽必烈、阿里不哥和窩闊臺三系子孫,“均沒有獲得善終”。

推薦閱讀:

被壓制百年的“黃金家族”:北元大汗們的淒涼血淚史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坤帖木兒(1377—1402),蒙古帝國第二十位大汗,愛猷識理達臘之孫

蒙古統治階層的內鬥,給蒙古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瓦剌的貴族勢力,在這段不甚光彩的歷史中,扮演了“不討人喜”的角色。

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率五十萬大軍第一次親征蒙古。蒙古大汗本雅失裡和太師阿魯臺分道揚鍁。本雅失裡在斡難河為明軍所敗,僅“以七騎渡河遁去”,不得不逃往瓦剌。同年,瓦剌首領馬哈木(也先的爺爺)誅殺了本雅失裡,奪得了象徵蒙古大汗和中原王朝權力的傳國玉璽。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本雅失裡(1384年—1410),蒙古帝國第22位大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之孫(圖片生卒年有誤)

·永樂九年(1411),,自認太師的馬哈木,擁立本雅失裡的弟弟答裡巴(《蒙古源流》稱其為本雅失裡之子)為大汗。從此,瓦剌貴族們走上了歷史前臺,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可好景不長,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爆發的忽蘭忽失溫之戰中,瓦剌為明軍重創,元氣大傷。次年,一直“猥瑣發育”的阿魯臺捲土重來,襲擊了瓦剌,太師馬哈木和答裡巴汗先後戰死。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答裡巴(1395年—1415),蒙古帝國第23位大汗

馬哈木死後,兒子脫歡繼承太師位,並擁立額色庫(一說為烏格齊之子,另一說為阿里不哥後裔)為蒙古大汗,

不過,其身份並未得到蒙古(即韃靼)本部的支援。

此時蒙古本部認可的大汗,是由阿魯臺扶持的阿岱汗(成吉思汗弟哈薩爾後裔)。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左為阿岱汗(1390年—1438),右為額色庫(1387—1425)

1425年,額色庫去世,阿魯臺擁立阿岱汗為全蒙古大汗,並自任太師。

阿岱汗在位期間,與明朝和瓦剌進行了幾次大的戰爭,元氣大傷,瓦剌迎來了新的崛起。

1431年,脫歡率軍大敗阿岱汗;1433年,脫歡擁立年輕的脫脫不花(愛猷識理達臘的曾孫)為汗,並將自己的女兒嫁與脫脫不花,以太師的身份把持朝政。

1438年,阿岱汗戰死,蒙古諸部的統治大權,重新回到了瓦剌貴族的手中。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脫脫不花 (1416—1452),蒙古帝國第26位大汗,愛猷識理達臘曾孫

脫歡死後,其子也先繼太師位,他把持朝政,一直與脫脫不花分庭抗禮。

但是,即便也先手眼通天,在名分上依然是脫脫不花的臣下。因此,也先興兵誅殺脫脫不花的行為,無論如何辯解,都難以擺脫弒君的罪名。

於是,“理虧”的也先,選擇用“天元”為年號,不僅明確表達了自己繼承“遙遠”的脫古思帖木兒汗統的意味,還將始於也速迭兒的蒙古大汗,一概視為僭偽。

至此,篡位謀逆的罪名,也就不復存在了。

3)“大元田盛大可汗”:打著大元旗號“反大元”

也先即位後,不僅以“天元”為年號,還自稱“大元田盛大可汗”。

那麼問題來了,一位篡奪“黃金家族”汗位的叛臣,為何使用“大元”的國號,難道不矛盾嗎?。實際上,這是也先動的第三個“小心思”。

在具體討論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瓦剌。

瓦剌,在更早的史書中,被記錄為“斡亦刺部”,即蒙古史書中的“林木中百姓”。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時期,斡亦刺部首領之一的忽都合別乞率先歸降,並引導朮赤征服了蒙古高原的西北地區,備受成吉思汗的信任和青睞。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瓦剌與蒙古本部(韃靼)

不過,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後,斡亦刺貴族們與阿里不哥家族走得更近。

史料記載,忽必烈系與之聯姻的只有1例,而阿里不哥系與之聯姻的卻有4例。“阿里不哥本人和他的兒子明理帖木兒,分別娶了脫劣勒赤(忽都合別乞之子,成吉思汗的女婿)的女兒和孫女為妻;阿里不哥的女兒和孫女,又嫁給了脫劣勒赤的孫子和另一位家族成員。”

因此,斡亦刺貴族的主流,都站在反對元朝的阿里不哥和其他西道諸王一邊。

譬如也速迭兒襲殺脫古思帖木兒的時候,也速迭兒的麾下,就有斡亦刺軍隊的支援。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阿里不哥:我才是正統!

元順帝北返後,瓦剌的勢力日趨壯大。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發不循規蹈矩了起來。譬如在《黃金史》中,就有著這樣魔幻的記載:

阿岱可汗在大位十四年,馬年死於衛喇特的脫歡太師之手。。。。既已篡奪蒙古的權力,脫歡太師便掌握了大統。拜謁了主上(成吉思汗)的八室,表示了“來取汗位”的意圖。

朝拜之後,做了可汗。脫歡太師蒙受主上的恩惠和陶醉,卻酒後狂言:“你若是福廕聖上,我便是福廕皇后的後裔。(脫歡)撞倒了(八室)的金柱子,正要轉身出去,脫歡太師口鼻流血,摟抱著馬的鬃頸,“這是什麼原故?”抬眼一看,只見主上裝滿撒袋的鷺翎箭冒著鮮血,眾目睽睽之下尚在顫動著。

脫歡太師說: “雄的聖上顯了威靈,雌的福廕之裔的脫歡太師我,生命結束了。芒刺在身,必須拔除,蒙郭勒津蒙克尚在,把他廢掉!” 囑咐完自己的兒子,便死了。

以上出自蒙古僧俗貴族的,浸透了濃重的“尊崇黃金家族”的感情色彩的、如同神話般的描述,儘管可信度比較有限,但可以肯定的是,與“黃金家族”沒有血緣關係的脫歡,其篡奪汗權的“嘗試”,根本得不到任何蒙古人的支援和認同。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脫歡(?—1439年),瓦剌部的首領,也先之父

因此,也先要想取脫脫不花而代之,是需要仔細斟酌的。

要想獲取絕大多數蒙古人的支援,不僅要保證讓全蒙古的貴族和百姓們,獲得大量實際的財富;還要著手發動對外戰爭,尋求領土上的擴張,“恢復昔日帝國的榮光”。

於是,骨子裡反元的“太師淮王”也先,不僅以元朝“監國”的身份,向蒙古諸部發號施令;還以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前元”名義,招降東部的女真貴族;甚至以“人民都是大元皇帝的來”為由,嚮明朝發動了軍事行動。

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在也先這裡,“取代黃金家族”的優先順序,要遠高於“恢復元朝”;

重建“大元一統” 之日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取代黃金家族的正統地位。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大明風華》裡的也先形象

因此,土木之變後,也先並沒有趁勝直取大都。

或許在他看來,此時篡位的條件遠沒有那麼成熟。倘若一旦攻陷大都,不僅只會大大增強蒙古正統大汗脫脫不花的地位,自己“監國”的使命,也將大機率宣告終結。於是,也先寧願坐失奪回大都的絕好機緣,也要返回草原,並在一年後,將“太上皇”完整無缺地給放了回來。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大明風華》中的景泰帝

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在誅殺了脫脫不花後,“冒蒙古人之大不韙”,自立為汗,號“大元田盛大可汗”。之所以揀起“大元”國號,在某種程度上,只是想為了撫慰蒙古貴族,平息他們的不滿。

但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順帝一系正統君主的被殺以及蒙古大汗汗位的“旁落”,不僅是成吉思汗大蒙古國的末日,並幾乎讓當時所有蒙古人的信仰轟然倒塌。

就如《蒙古源流》所記錄的,“又屬下蒙古等議雲:前此既殺蒙克拜,今又殺索爾遜,由此觀之,(也先)必將盡殺我蒙古人等矣。由於紛紛背叛,散離大半。”

更何況,也先根本沒有給全蒙古的貴族和百姓們,帶來鉅額的財富和榮耀。

且不說如同成吉思汗一樣橫掃中亞,即便跟忽必烈所建立的功業相比,也難以望其項背。畢竟,也先甚至從未進入明長城。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當然,明朝那邊也沒閒著。。。。

由於蒙古貴族的普遍仇視和反對,也先的汗位風雨飄搖。

在也先稱汗後,同為瓦剌貴族的阿剌知院,向他求太師位,未獲允,遂懷恨在心;再加上其二子先後被也先鴆殺,遂於景泰六年(1455年),將也先誅殺。

陷入內訌的瓦剌迅速衰微,蒙古本部的喀喇沁貴族孛來,不僅很快誅殺了阿剌知院,還奪回了象徵大汗正統的元朝玉璽。

4)結語

也先死後不久,以孛來為首的蒙古貴族們,便共同擁戴年僅7歲的脫脫不花幼子馬可古兒吉思為新的大汗。在蒙古文獻中,他被稱為烏可格圖汗,即“搖籃裡的汗”,明朝史書中稱之為“小王子”。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馬可古兒吉思汗

黃金家族的統治,以這樣的方式絕處逢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緩慢地走上了復興之路,終於在達延汗時期走上了新的巔峰。他分封諸子,建左右兩翼六個萬戶等一系列舉措,為後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重新劃定蒙古各部的行政版圖等,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動了哪些“小心思”?

達延汗

回過頭看,也先的身上確實存在許多過失。

如東征西伐,使生靈遭塗炭;未能制定一整套政治、經濟制度,以穩固地控制蒙古局勢、消除正統觀念帶來的不利因素等。但在恢復蒙古東西統一、改善明蒙雙邊關係、促進蒙古地區社會與經濟的復甦和發展等方面,還是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稱其為“蒙古歷史上的一代梟雄”,也並不為過。

TAG: 蒙古脫歡不花太師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