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東方書院:王陽明:有 過 則改,切莫文過飾非

人有過,多於過上用功,就是補甑,其流必歸於文過。

——《傳習錄》

王陽明認為,人都會犯錯,但過分把精力放在過錯上,就像是補破了的飯甑,就有文過飾非的弊病。就好像人犯錯後,自省是為了掩蓋錯誤,而不是改正錯誤。

致良知東方書院:王陽明:有 過 則改,切莫文過飾非

俗話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

而我們常人都有一種竭力捍衛自己觀點的頑固心理,這種心理阻礙著我們心靈的成長。“文過飾非”就是這樣的一種弊病,犯了錯誤不去反省自己錯誤的地方,反而想方設法用各種理由和藉口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企圖讓別人看到自己是“完人”的假象。

然而,假象畢竟是假象,自己有了缺點和錯誤,由於害怕別人批評不肯改正,對於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毫無幫助,嚴重的甚至會犯下致命的錯誤。

西楚霸王項羽認為自己勇猛絕倫,妄想憑著一己之力平定天下,因而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有益的建議。而他的對手劉邦卻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每當有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時,他都誠懇地認錯、道歉,最終籠絡了大量的傑出人才為自己出力,為打敗項羽、平定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人有缺點、有錯誤不要緊,最怕的就是始終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像項羽那樣即將兵敗身亡之際還執迷不悟,堅持認為是“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並以衝鋒陷陣、斬將刈旗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那就非常可悲了。

致良知東方書院:王陽明:有 過 則改,切莫文過飾非

王陽明說過:“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道理如此簡單,誰不知道呢?但是大多數人只瞭解表象,沒有領會實質。首先我們要承認自己是會犯錯的,但是不能放縱自己犯錯。

犯了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改正錯誤要從內心上去改過,去尋找良知,從根本上認識到錯誤,這樣才可以避免下次再犯。

南朝陳後主是一個不願意面對過失的人,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和他是一類人。其中都官尚書孔範最為典型,他表面上舉止、談吐都十分文雅,但其實卻是一位曲意逢迎的人,遇到後主犯錯時,他總是歪曲事實,為後主開脫。最後,陳朝滅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是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都無法看到犯錯帶來的正面力量。他們擔心做錯事,不敢嘗試。所以,他們總是在原地踏步,沒有長進,甚至變糟。這時候,大家為何不像王陽明所認為的那樣,坦然面對錯誤,努力改正,不要像補破碎的飯甑一樣,浪費時間和精力,這才是自省的真諦。

文章 | 摘自《清明:聽王陽明講心學智慧》,葛浩文 著

TAG: 錯誤犯錯缺點自己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