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人物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

“將軍千不念,萬不念,不念你我一見如故是--三生有幸……”

這是京劇麒派《追韓信》的一段,唱得感人至深,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保舉韓信給劉邦,給了韓信建立不世之功的機會,後來未央宮中斬韓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禁讓人唏噓。

瓷器上的人物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

元青花 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南京博物館藏

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是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出土於江寧縣牛首山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中。

沐英是朱元章的義子,在幼年便隨朱元章南征北戰,為大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大明唯一的異姓王,死後被封為黔寧王,子孫世襲,雲南沐府替大明守衛大西南200多年。

以沐英這樣的顯赫身份,在他的墓中出土這件元青花,也意味著這件器物的不凡。

瓷器上的人物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

畫面在梅瓶的腹部,佔據主要位置。上下飾西蕃蓮、雜寶、變形蓮紋、垂珠紋等。主題鮮明突出。畫面中,主要人物蕭何頭戴展腳幞頭,著袍束帶,五絡鬚髯。左手控韁,右手揮鞭,策馬飛奔。

瓷器上的人物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

畫面的另一側,韓信頭裹軟巾,身著長袍,手牽戰馬在溪邊飲水。空白處襯以蒼松、梅竹、山石,錯落有致。

《蕭何月下追韓信》故事在正史上《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韓信傳》都有記載。

秦末楚漢戰爭時期,韓信先投項羽,未得重用。又改投劉邦,仍未得重用。於是憤然離漢而去。蕭何聞此訊息,夤夜追回韓信,並勸劉邦委以重任。

韓信確為難得的帥才,幾年征戰後,圍楚軍於垓下,迫項羽自刎於烏江,助劉邦成其漢統。

蕭何慧眼識英雄被後世傳為佳話,至宋元被編為雜劇。種嗣成《錄鬼簿》記載,金仁杰作《追韓信》雜劇,後收入《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之中。南京出土的梅瓶上所表現的就是這個題材。

同時也反映了元代戲劇的繁榮景象,瓷器也成為了傳播戲劇的重要載體之一。

當年蕭何是如何讓韓信回心轉意的,我們不得深知,然而皎皎月光之下,看到眼前那個因長途跋涉而略顯狼狽的男人,眼光裡閃爍的一片赤誠,我相信那時侯的韓信一定被這種知遇之恩感動了。

最後用京劇的一段唱詞,來還原當年感人至深的場景——

瓷器上的人物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

“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全憑著韜和略將我點醒,我也曾連三本保薦與漢君,他說你出身微賤不肯重用,那時節怒惱將軍,跨下了戰馬,身背寶劍出了東門,我蕭何聞此言雷轟頭頂,顧不得山又高,水又深,山高水深,路途遙遠,我忍飢挨餓來尋將軍,望將軍你還念我蕭何的情分,望將軍且息怒,暫吞聲,你莫發雷霆,隨我蕭何轉回程,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如果喜歡,歡迎點贊、關注,謝謝!

TAG: 韓信蕭何蕭何月梅瓶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