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公元前180年,呂后臨終前,交代諸呂,一定要握好手中禁軍兵權。

然而,呂后剛剛去世,諸呂卻欲為亂。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齊王劉襄釋出討呂檄文,並率軍攻向長安。灌嬰受命抵抗,卻在滎陽按兵不動。

長安城內,酈寄一番說詞,欲為亂的呂祿就忘了呂后的交代,竟主動放棄了兵權,呂產也很快就被擊敗。

於是,周勃、陳平等人很快平定諸呂。

劉襄大軍還在滎陽待變,準備攻長安誅諸呂,卻等來了諸呂伏誅和叔叔劉恆已成新君的訊息。

作為漢初的重要政治事件,諸呂之亂雖然看似記載詳實,但很多細節都匪夷所思:

諸呂手握大權,卻率先“欲為亂”;被人討伐,諸呂卻主動放棄了兵權。混跡朝堂多年的諸呂為何如此天真?

劉襄率軍勤王,周勃等人拒之門外,卻選擇冒險奪權;放棄最合適的劉襄,卻擁立劉恆稱帝。周勃等人究竟懷著什麼心思?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諸呂、周勃、劉襄,誰是這場變亂的發動者,誰才是真正的局勢掌控者?

本文約5000字,閱讀需15分鐘。

01 呂后之死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逝世,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其實呂后或許並不是一開始就把兒子架空,自己臨朝稱制的。漢惠帝三年之前,呂后干政的記錄很少。

那麼,呂后是怎樣走到前臺的呢?

惠帝二年,丞相曹參對劉盈說:既然陛下和我都不如你爹和蕭何,那我們還瞎折騰個啥?忽悠得劉盈一愣一愣的,竟不知道說啥。

這便是蕭規曹隨的故事。

事實上,曹參的不作為並不是無為而治,而是尸位素餐,而他並非單純的懶政,而是有更深的目的:朝廷不作為,對誰最有利?

當然是跟著劉邦打天下的那一批功臣。因為他們可以趁機把很多本屬於朝廷的紅利,塞進自己的腰包。

事實也是如此,惠帝初年,以曹參、周勃、陳平為代表的漢初功臣集團權勢膨脹得很快。

眼看兒子駕馭不住這群老臣,呂雉坐不住了,於是最遲在惠帝四年之前,呂雉已經全面接管漢帝國的政務。

呂后執政的10多年,引入諸呂,壓制劉邦諸子和功臣集團,竭力穩定著劉邦的帝國。因此被功臣集團蓋上了反革命的帽子。

事實上,呂雉雖為人狠辣,但為政清明,連司馬遷也稱讚呂后時期“天下宴然”。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只不過,這樣一來,諸呂把持朝政,功臣集團、劉氏諸王利益大量受損,便日益不滿,只不過呂后這個政治強人在世,他們不敢妄動,只能蟄伏待機。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重。

為更好地掌控朝政,呂后執政期間,曾大力引進諸呂,先後封了呂氏10人為王侯。

但畢竟佈局時間太短,功臣集團和劉氏諸王實力頗為強大,因此呂后深知身後的危機深重。

於是,臨終前,呂后任命侄子梁王呂產為相國,掌控南衙禁軍;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掌北衙禁軍,並告誡二人說:

封你們為王,功臣集團憤憤不平,我死之後肯定會找你們麻煩。所以,切記兵權和皇宮不能丟,不要被人算計了(

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

)。

果不其然,呂后7月死,8月就有人蠢蠢欲動了。

02 劉襄的野心

第一個跳出來的人,是齊王劉襄。

公元前180年8月,劉襄釋出檄文,宣佈諸呂之罪;並率兵向西,準備攻進長安誅殺諸呂。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根據史料的記載,劉襄起兵是因為“諸呂欲為亂”,被呂家的女婿劉章發現了,於是劉章就密報了自己的親哥哥劉襄。

但事實上,劉襄起兵以後,長安的呂產才派遣灌嬰率軍抵禦。

由此可見,呂產呂祿對此是沒有什麼準備的,因為灌嬰是劉邦時期的老功臣,和周勃陳平等人走得很近,呂氏對他的忠誠度根本沒什麼把握。

這也說明,所謂的“呂氏欲為亂”是一個站不住腳的理由。

什麼人才想亂呢?有利益需求的人。

因為只有亂起來,把水攪渾,他們才有機會取得比目前更大的利益或權勢,而穩則會導致他們越來越沒有機會得到利益。

而反之,既得利益者需要的是穩,只有穩,他們才能夠鞏固目前已經到手的利益和權勢,而亂則有可能導致既得利益的喪失。

呂后死後,漢帝國的上層存在著三股勢力,呂氏集團、功臣集團、以及劉氏諸王。這三股勢力中,誰是既得利益者,誰又是利益需求者呢?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從以上呂后的作為來看,毫無疑問,諸呂大權在握,是既得利益者;而劉氏諸王和功臣集團被呂后打壓,是利益需求者。

而且,目前呂后剛死,呂氏掌門人呂產呂祿新上位,他們並無法擴大呂后時期的權勢,反而有丟失的風險。

所以,呂氏是不可能為亂的。因為只有大局穩定,呂產呂祿才有時間穩固地位、消化既得利益,就算要為亂也會等到這之後。

而因為呂氏地位不穩,所以劉氏諸王和功臣集團奪回大權最好的機會,時間拖得越長,呂產呂祿的地位就會越穩固,對他們也就越不利。

所以,“諸呂欲為亂”是後來的勝利者加給呂氏的罪名,真正的“欲為亂”者,是劉襄。

不管是動機還是條件,劉襄所擁有的,都是當時功臣集團和其他劉氏諸王所不擁有的。

先說動機。

比之功臣集團恢復自己的利益這點小九九,劉襄的動機更有法理,因為他在檄文中稱,朝廷被諸呂所挾持,劉邦嫡系都被困在長安。

而劉襄是劉肥的長子、劉邦的長孫,挽救劉氏的帝國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再說條件。

齊王劉襄,是劉氏諸王中封地最大的諸侯王,擁有齊地72城,即使被呂后分出去了兩郡一國,仍舊實力強大。

況且,為了牽制劉襄,呂后讓劉襄的兩個弟弟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到長安侍奉,而現在這兩個弟弟正好成為了劉襄大軍的內應。

所以,劉襄而不是呂氏,才是那個首先發難的人,而他的野心也很明確:扳倒呂氏,讓皇位回到劉氏的手中,也就是自己這個高帝長孫的手中。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那麼,面對劉襄的野心勃勃,長安的諸呂和功臣集團會有什麼樣的態度和作為呢?

03 周勃陳平的算計

劉襄大軍向西,呂產急忙派出灌嬰率軍前去抵禦。灌嬰率領朝廷的軍隊走到滎陽據守,擋住劉襄大軍西進的道路,然後一面按兵不動,一面遣使穩住劉襄。

灌嬰的這些行為很有意思。

灌嬰肯定是功臣集團,扳倒諸呂是他們和劉氏諸王一致的目標,而幫助呂氏集團攻打劉襄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然而,如果單純的扳倒呂氏,灌嬰可以選擇拒絕接受任命,或者選擇直接率軍投降劉襄,反戈一擊。

而事實是,灌嬰都沒選,而是堵在滎陽要道,不讓劉襄入關滅諸呂。

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功臣集團的老謀深算了,讓我們先看看此時功臣集團的幾位首腦人物:

周勃,劉邦的老哥們,軍中威望僅次於韓信、曹參;陳平,劉邦的謀主之一,陰狠毒辣,最善明哲保身;曹窋,曹參之子,深得呂氏部分成員的信任。

當年呂后上位,決定打壓功臣集團和劉氏諸王,陳平周勃都不說話,王陵反駁呂后被貶謫。

下朝後,陳平譏笑王陵,別看你現在嘴嗨最厲害,到時候安劉氏還得看我們的。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呂后時期,關於周勃、陳平類似的記載還有很多。那麼,陳平、周勃真的是忍辱負重,為了有朝一日反攻呂氏嗎?

別傻了,他們如果真是劉氏的臥底,當初為何要欺負年輕無經驗的劉盈?為何不在劉襄起兵之前就搞垮呂氏?為何現在不放劉襄大軍入關?

那他們的動機和目的究竟是什麼呢?答案是,明哲保身。

從當初起義時推舉劉邦當領導,功臣集團就是這個想法:成功了我們跟著喝湯,失敗了你去頂缸;你強我們就乖乖聽話,你弱我們就暗箱操作。

劉盈時期上下其手是如此,呂后時期再次縮頭是如此,漢文帝上臺又說自己是劉氏臥底也是如此。(為啥要擁漢文帝上臺,我們後面說)

而現在的諸呂之亂,正是功臣集團的又一個傑作。

首先,諸呂雖然搞了這麼多年,但能掌大局的呂后已死,呂產呂祿明顯鎮不住場子,遇到點事慌得一匹,又沒什麼軍政嫡系可以依靠;而現在劉襄野心勃勃,大軍陳兵關外。

也就是說,劉氏復振、呂氏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如果劉襄率軍入京,掌控了局勢,那麼,他會認同那些事是劉氏臥底嗎?明顯不可能,不被說成附逆呂氏都算是恩寬了,因為劉襄自有班底,對尾大不掉的功臣集團本就沒什麼好感。

也就是說,劉襄繼位也不符合功臣集團的最大利益,甚至有風險。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既要摘取勝利果實,又不能讓劉襄全安排了,這就是灌嬰把劉襄大軍堵在滎陽的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又該如何扳倒諸呂呢?接下來,功臣集團展現了他們的高難度操作-空手套白狼。

現在的功臣集團掌門人,是接替曹參任丞相的周勃。

周勃這人軍功卓著、頭腦偏簡單,但有一點很厲害:軍中威信高。畢竟都是一起扛過槍的人,信得過。

所以,在陳平等人的謀劃下,先是直接說服呂祿放棄了北衙禁軍的軍權,然後周勃單騎入營,掌握了北軍。

然後,利用曹窋的八面玲瓏,得知呂產已經回到皇宮,便和劉章一起率軍在宮門口擊敗了前來的呂產,然後,追斬呂產,又殺長樂衛尉呂更始。

從此,周勃已經掌握了長安兵權,呂氏再無翻盤可能。

這通操作,看起來很溜,事實上風險很高。

兵權完全掌握在諸呂手中,如果呂祿沒有聽從勸說而交出兵權,一旦呂產等人反應過來,周勃等人無兵無權,簡直就是砧板上的魚肉。

周勃奪權成功的前提有兩個,其一,呂祿實在太草包了;其二,呂氏毫無戒心。

而史載,周勃行動前,“呂氏欲為亂,懼絳、灌、朱虛侯”。絳就是絳侯周勃,灌即灌嬰,朱虛侯就是劉章。

這句同樣是一句黑話,如果諸呂真的有準備,怎麼會因為幾句話就放棄了呂后千叮萬囑咐的兵權?劉襄已經起兵,諸呂手中又握有兵權,又怎麼不殺劉章兄弟而懼怕他呢?

呂產呂祿之所以被周勃等人空手套白狼輕鬆拿下,原因在於,酈寄說只要放下兵權,劉襄和諸大臣會放他們歸封地安享晚年,呂產呂祿就信了,然後就被拿下了。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呂氏滅族,無他,掌門人呂產呂祿智商捉急,估計只有三國時的曹爽跟他們的有得一比。

04 為何是劉恆?

而同樣很傻很天真,被周勃等人欺騙的,除了諸呂,還有齊王劉襄。

當劉襄率領大軍來到滎陽時,灌嬰跟他說,現在諸呂未反,你打過去那就是反叛啊,等呂氏先動,我和你一起打進長安去。

劉襄一想,好像也是這麼回事。

於是,劉襄率軍屯駐齊國西界,翹首以盼長安傳來“諸呂為亂”的訊息。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而在長安的周勃等人,經過緊張刺激的操作之後,終於將呂氏滅族。隨後,長安諸臣召開了緊急會議:

諸呂已經被幹掉了,該立誰為皇帝呢?

劉襄和劉氏諸王的實力在那擺著呢,周勃等人只能選擇擁立劉氏為帝,這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很多大臣都提議,既然我們已經掌控了長安,劉襄就算這時入京至少我們平定諸呂也是有功的,乾脆就立劉襄唄。

此時,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表示了反對意見。這人名叫劉澤。

劉澤的身份非常特殊。

他是劉邦的遠房親戚,有些軍功,但並不受重視,於是便投靠了呂氏集團。劉澤是個很會鑽營的人,很快他就把呂后的妹妹呂嬃的女兒撈到了手,還被封為大將軍。

呂后想立諸呂為王,又怕予人口實,便封諸呂的時候封劉澤為琅琊王。

這是個一石三鳥的安排,齊國是當時最大的諸侯國,而琅琊國的地盤是從齊國分出來的,而劉澤又是呂后的人。

所以,呂后此舉既削弱了齊國,又在齊國地盤上安插了一個自己人,還堵住了劉氏諸王的嘴。

也正因如此,齊王劉襄並不信任劉澤,起兵之初就把劉澤騙到臨淄軟禁,然後接管了琅琊國的軍隊。

劉澤何等狡猾,一看形勢不對,便想金蟬脫殼。劉澤於是對劉襄說:

您是劉邦的嫡長孫,這個皇位本來就該您來坐(

大王高皇帝適長孫也,當立

);

現在長安諸臣還沒睡醒,需要有個人給他們指點迷津。我是劉氏的老同志,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今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澤於劉氏最為長年,大臣固待澤決計。今大王留臣無為也,不如使我入關計事

)。

或許劉襄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就是以為劉澤成功勸說功臣集團,才會坐等長安派人送上皇帝寶座。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有句話叫,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當劉澤進京的那一刻,劉襄成功的可能性又降低了一分。

果不其然,關鍵時刻,劉澤站出來對功臣集團說:

劉襄的舅舅駟鈞,可不是個善茬;諸呂血跡未乾,如立齊王,那就是另一個呂氏;不如擁立母家勢力單薄的代王劉恆(

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為呂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為長。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

)。

當然了,這些都是說辭,真正觸及核心的是最後一句:

以善人則大臣安

這句話表面上來說,是代王和薄妃性格好,而劉襄和他的舅舅駟鈞難伺候。

但實際上卻是在說,劉襄自有班底,他如果上位,呂后時期被排擠打壓的苦日子就是前車之鑑;而代王劉恆卻沒啥根基,如立代王,那麼劉盈時期的好日子就已經在向大家招手了。

你們可想好了,想要哪種生活?

功臣集團這才回過神來。幸福生活,誰不想要呢?於是,決議很快就產生了:迎接代王劉恆入繼大統。

關係到自己利益的時候,功臣集團的動作還是很快的。8月底,諸呂之亂平定;9月初,代王劉恆到達長安。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於是,在齊國邊境坐著皇帝夢的劉襄,等來了三個“好訊息”:

1)諸呂已被太尉周勃平定,劉氏復安;

2)大臣們決定擁立你的叔叔劉恆,他已經到達長安即位登基了;

3)齊中尉魏勃,擅自鼓動齊王起兵謀反,已被拿問。

劉襄此刻估計欲哭無淚,老子等了半天,卻被別人摘了桃子?但卻又不敢反抗,因為魏勃被抓了:你再敢跳,那你也是謀反。

氣憤不已的劉襄,回師拿下了被呂后分出去的齊國領地濟南郡和城陽郡,好歹不能空手而歸吧?

子彧說

至此,諸呂之亂平定,再無懸念。

這場政變,充分解釋了什麼叫做中國式政治,薑還是老的辣。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諸呂為亂是假,動了功臣集團和劉氏諸王的蛋糕是真;劉襄起兵發難,可以說是謀反也可以說是勤王,就看你後面怎麼表現。

諸呂之亂最大的贏家,是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

他們一方面從諸呂手中騙來了兵權,滅了諸呂之族;一方面騙了齊王劉襄,拿到了全部的勝利果實;同時,他們還騙了代王劉恆,有了重回惠帝前期幸福生活的希望。

然而,機關算盡的周勃等人,還是失算了。他們失算的這個人,叫做劉恆。

諸呂之亂:劉邦死後15年,嫡系子孫被殺光,長子一脈無緣帝位

公元前180年9月,劉恆登基,是為漢文帝。劉邦死後15年,他的所有嫡系子孫被殺,齊王劉肥系無緣帝位,漢帝國開啟全新紀年。

文/子彧

參考資料:《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呂后本紀》《資治通鑑·卷十三》

TAG: 劉襄呂后呂氏周勃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