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詩鬼,卻被稱為鬼神,寫下一首詩讓人淚流滿面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唐代由於在政治、經濟變革上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故而古典詩歌在唐代不但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積累,更是處於全盛的時期,創作的文人多如星斗,他們的作品在後世傳頌千載,不但對後世的文化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也有重要的意義。

唐代詩人有巨大成就者,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等等;但其中的一位詩人,被稱之為“詩鬼”,則顯得相當的另類。

李賀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人,祖籍隴西郡,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

他被稱為詩鬼,卻被稱為鬼神,寫下一首詩讓人淚流滿面

被稱之為“鬼”,絕對沒有貶義的說法,僅僅只是因為“仙”、“聖”已被前輩佔有。在當時的詩壇,已經被一群才華橫溢的詩人們推向巔峰,前人早已把路走到了盡頭。而李賀卻打破束縛闖出了另一片的天地,是以謂之曰“鬼”,方能形容其妖孽的天賦才情;當然,也和他的樣貌和後期某些作品有那麼一點點的聯絡。例如下面的一首作品,如晚上誦讀,必能讓人毛骨悚然。

“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低迷黃昏徑,嫋嫋青櫟道。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

——《感諷五首。其三》

他被稱為詩鬼,卻被稱為鬼神,寫下一首詩讓人淚流滿面

那麼李賀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為何能與李白、李商隱相提並論?

橫空出世

李賀其實也算是唐代宗室的遠親,本來不能大富大貴也可以安居樂業。其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可惜武則天執政時大量殺戮高祖子孫,到李賀的父親李晉肅時,早已家道中落。李賀自幼體形細瘦,眉毛不僅粗,還連成了一條直線,手指又細又長像是爪子一般,李晉肅父親見此異相,於是取了一個名字:長吉。希望李賀能長壽吉祥。

李賀從小就才思聰穎,七歲便能作詩,引來當時的大文豪韓愈、皇甫湜的興趣,聯袂登門造訪,李賀當即現場揮毫《高軒過》,於文中先稱讚二位大文豪的地位、學識,再表明自己現時的處境和抱負,讓韓愈和皇甫湜震驚不已,李賀也藉此名揚京師。

李賀作詩寫文,總是經過細心的觀察和深刻的構思,從不生搬硬造、東拼西湊去模仿別人。他平時很注意積累素材, 觀察生活,錘鍊文字,深化意境。作為後輩的李商隱曾作《小傳》盛讚李賀的刻苦用功:

李賀每天不論風吹雨打,都帶著書童,揹著錦囊布袋騎驢外出,當有靈感馬上寫下放進布袋,等到晚上回來,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詩稿,見所寫的稿子很多,就說:“這個孩子是要嘔心瀝血才罷休啊。”

初試鋒芒

公元808年聽聞韓愈在洛陽,便寫了首《雁門太守行》向韓愈投稿。李賀雖沒有上過戰場,卻是憑著自己的想象,寫了這麼一篇描述雙方激烈交鋒場面的詩詞: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

當時唐朝剛受安史之亂的浩劫,國運也在衰落,藩鎮割據,所以亦意指己身有建功立業的決心。或許作為皇族宗室旁支的後裔,李賀亦希望大唐能重新回到盛世的時代,能夠感受這份榮譽,同時也希望自己能為皇家效力,畢竟在他看來,這江山也是他李家的,當然皇宮中的李家是否知道有他這號人就不清楚了。

這從中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普通百姓想要出人頭地是多麼的難,“寒門難出貴子”是最恰當的說明。俗話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也都有這個意思。考取功名,是普通百姓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而比起農民,這卻又算好得多了。這其實也是李賀的真實寫照,李賀家境貧寒,曾自述“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

韓愈與李賀本就相識,更是惜才之人,一看如此妙詩,馬上讓李賀過來。李賀到了洛陽,可謂是意氣風發,更是當場寫下了:“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其雄心壯志可見一斑,本來以他的才華及名聲,可免除初試而直接晉級,但恰好李賀的父親剛去世不久,按大唐律法規定必須先服喪守孝滿3年,所以只能暫時放棄了。

他被稱為詩鬼,卻被稱為鬼神,寫下一首詩讓人淚流滿面

命運多舛

公元810年,守孝期滿後,韓愈便寫信給李賀,讓李賀參加科舉考試。於是21歲的李賀參加了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不出意外,李賀憑藉《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一舉中的,年底即可赴長安應進士舉。但是,過早的鋒芒畢露,逆天的才華總會讓人嫉妒,正當李賀準備為生命喝彩的時候,命運就開始改寫了。在某些有心人的暗中操作下:有人舉報,說李賀的父親名“晉肅”,與“進士”相沖,不能擁有考試資格。

雖然當時名噪朝野的韓愈寫了《諱辯》為其辯解:若是因為名字中含“晉”字就不能參加進士試,那若是名字有“仁”,難道就不能做人了?

但在背景硬實力不如人的情況下,終究無濟於事,李賀還是被迫離開考場,含憤返回昌谷。此次無法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之重,陰影之大甚至影響著他的一生,期間他曾寫了不少抒憤之詩,最著名的一句:“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可見絕望的情緒在慢慢腐蝕著他的身心。

公元811年,李賀的仕途有了轉機,經韓愈的推薦,還有李唐宗室的後裔身份和父蔭庇佑,終於得了一個九品芝麻官:奉禮郎。嗯,和孫猴子受封的“弼馬溫”差不多,乾的活也差不多:為皇帝及其諸王、貴戚、大臣們祭祀時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即是打雜。

但這與李賀的理想嚴重不符,他本是貴族子弟,雖然家境貧寒,但一直以求仕、光宗耀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來束縛自己。所以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所產生的強烈反差,讓他陷入矛盾的痛苦中無法抽身。

李賀在長安3年中,朝中局勢越加的不穩定,並對當時社會狀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李賀徹底的自我封閉起來,幾乎和所有人斷絕了來往。在此期間,他的詩作水平有了新的突破,但是作品往往更多表現的是懷才不遇、失望、不滿,很多仙鬼題材的詩句便應運而生:“鬼燈如漆點松花”、“鬼雨灑空草”、“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楚魂尋夢風颼然”等等,藉此嘲諷和批判統治者的荒淫昏聵,並表達對鎮割據的痛恨、或反映社會黑暗的現實以及對勞苦大眾的同情。

公元814年,由於升遷無望、妻子早逝,心情鬱悶之下,李賀辭去了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老家。

後來在朋友張徹推薦下,去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幫辦公文,這也正是賀夢想建軍功的理想之地,讓李賀再一次燃起了希望。但軍隊作戰的惡劣環境,讓身體虛弱的李賀苦不堪言,再加之郗士美討叛無功,只能再次返鄉休養。

英年早逝

回到昌谷後,李賀整理所存詩作,此時的他,生命已快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但重歸於田野,他更放縱了他的想象。他的思緒可遊仙,可遇鬼,可以聽到草木的聲音,可以感受到風雨的味道。

他被稱為詩鬼,卻被稱為鬼神,寫下一首詩讓人淚流滿面

在公元816年的一個傍晚,看透了“九州人事皆如此”的李賀,帶著一臉的寂寥,溘然長逝,時年27歲。

李賀短暫的一生,雖然留下了近300首作品,但無疑仍是文壇的一大損失。或許對於李賀來說,他的懷才不遇以致報國無門,以及對朝廷腐朽的失望,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脫,至少是精神上的。

李賀從小受到的教育以及淡薄的王族宗親血脈,讓他有著貴族式的傲氣和行為舉止,潛意識的對於錦衣玉食、功名利祿有著強烈的渴望;自命不凡的自大性格,和殘酷現實而產生的自卑感卻又格格不入,導致處處碰壁,最終造成了李賀近乎病態的心靈扭曲,讓他的內心世界變得狹隘、消極,對社會採取了了逃避的方式。

可以說,李賀無法融入並適應當時處於逐漸衰敗的唐朝社會,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李賀人生的結局。

TAG: 李賀韓愈唐代昌谷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