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學堂 | 中國佛塔的發展

清涼學堂 | 中國佛塔的發展

公元一世紀前後,印度的窣堵波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塔”字也應運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蓋了stupa的音與義,從“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屍骨或“舍利”之意)。然而,中國並沒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會土壤,佛教只好依附傳統的禮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樓閣臺榭結合起來,“上懸銅串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即在多層的樓閣頂加上一個有九層相輪的塔剎。(三國時,窄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的形式是塔頂“上懸銅窣九重,下為重樓閣道”。

在千姿百態的中國佛塔中,不論是密簷塔,還是樓閣塔,風水塔還是文峰塔,細細觀察的人總會發現,塔的層數皆為奇數,單層、三層、五層、……十三層、十五層、十七層,偶數層的塔極罕見,連塔剎相輪也不例外。而培的平面智為偶數邊形,如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塔等,絕對沒有奇數邊的平面形式。除了構造上的原因外,其構思乃出於中國陰陽對立統一的宇宙觀。數字在中國除了它的運算功能外,還被賦予哲學的意義。數字有奇有偶,有陰有陽。天數奇數,為陽數,生數;地數偶數,為陰數,成數。天在上,是圓的,向高發展要用天奇數;地在下,是方的,平面展開要用地偶數,這是中國人對數的講究。天覆地載,高天厚地,天地合一,“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方才有“博厚配天,高明配地,悠久無疆”崇高境界的追求。

當然,佛教也有自己的解釋:塔的四邊,象徵四聖諦;六邊象徵六道輪迴;八邊即是八相成道;十二邊指十二因緣等等,而塔的奇數層在佛教中則表示清白與崇高,“七級浮屠”之說亦為常人所知。不管怎樣,印度串堵波在與中國樓閣的結合過程中,前者已被後者大大地同化了。

清涼學堂 | 中國佛塔的發展

隨著唐代政治、經濟的不斷髮展,佛教宗派的發展也達到鼎盛時期,例如五臺山的南禪寺、佛光寺,都是那個時候建造的,寺院殿宇房屋一直儲存到今天,構件都非常完整。

唐代建立的塔也是很多的,就其中樓閣式塔而言,更為突出,遺留到今天的也是不少。唐代樓閣式塔的分佈,基本上都在陝北、嵩山、甘肅東部、河北等地其代表有慈恩寺大雁塔、興教寺玄奘塔、薦福寺小雁塔、善導大師塔、法王寺塔、永泰寺塔、澄城塔、蒲城慧徹寺塔、崇壽寺塔等等。

樓閣式塔平面都做正方形,最高達到13層,一般五層、七層,高度由20米至40米左右。唐代塔不做臺基,也不做基座。塔身從基礎磚砌到地面之上,這種塔全部都依照木結構來建造,塔身券門,牆面平而光,到簷部則用疊澀出簷,簷頂則用反疊澀式。在疊澀層中,還夾雜幾層菱角牙子。簷下施鬥棋,用普拍枋、大斗。凡是唐代塔,塔的內部都做木樓板,也就是說用大梁承木板,層層如此,然後用木梯上下。當發生大火或大地震時,木樓板常常會燒光,上下各層樓板易燃,這時便成為一個大型的磚筒,所以說,唐代塔內部結構稱之為“空筒式結構”。

柱額

:各塔均在磚壁面隱出柱額,一般來看,都有闌額,也有普拍枋。闌額柱頭中,普拍枋放在闌額上。

斗拱

:各塔都有斗栱,做法都不同。在大雁塔與香積寺塔上,都有鬥而沒有拱,玄奘塔為一斗三升(把頭絞項造),唐代朗公塔用雙抄偷心華栱。磚塔上的斗拱比較簡單。

平座欄杆

:試觀唐代樓閣式大塔,既無平座,也沒有欄杆,但是唐代磚造小型塔都做出勾片欄杆,而且都有平座。

門窗

:在唐代樓閣式塔身上,全部做券門,善導大師塔在門側隱出假窗。

塔剎

:唐代樓閣式塔,沒有金屬剎。在南詔時代的塔、渤海國靈光塔,其塔剎都做金屬剎,但在中原的唐代磚塔沒有金屬剎。

雕刻

:唐代磚造樓閣式塔極其樸素,唯在個別的塔的塔身上雕出唐代殿閣、寶相花等,如小雁塔塔楣石上雕寶相花與飛天等。

總的來看,唐代樓閣式塔是從中國固有的樓閣發展變化而產生的,特別是將“翠屠婆”的形象安置在塔剎上,其上端再安設相輪、傘蓋等。唐代樓閣式塔從平面到塔身,基本為方形,後改成六角形或者是八角形,但用木結構絕對做不出圓形塔,這是由建築用材本身決定的,但是八角形基本接近圓形。

圖文:網路

TAG: 樓閣唐代奇數普拍枋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