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水滸傳》中“武松打虎”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江湖好漢武松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隻白額吊睛猛虎,施耐庵塑造的武松這一形象因為這個故事而家喻戶曉。

但是,這段故事卻引起了細心讀者的質疑,說武松是河北清河縣人,為何繞道去山東陽穀縣去打虎。景陽岡就是一個小土坡,平原地區有老虎嗎?因而,得出結論,施耐庵的地理是體育老師教的,景陽岡打虎不過是小說家言,隨意挑個地方寫了這麼個故事。

真是這樣的嗎?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水滸傳》中地理位置非常精準

施耐庵寫《水滸傳》十分的嚴謹,不會出現重大的地理位置錯誤。但是,為了設計故事,卻有意錯亂時空,甚至虛構了很多地名。之所以說是“有意”,是因為施耐庵要在其中隱藏故事。

比如,《水滸傳》中的江州不是寫的江西九江,而是江蘇鎮江。宋江在潯陽樓題寫反詩,有一句“心在山東身在吳”,就點明瞭“江州”的地理位置。又以蔡九知府是蔡京的兒子這條資訊,隱伏了曾經在鎮江做過留守的蔡翛。因而,江州城中的潯陽樓、琵琶亭,以及對岸的無為軍、揭陽鎮等等都是“移花接木”,為隱藏的故事服務的。

宋江題反詩其實隱藏了宋徽宗復辟、靖難之役發起總攻這兩件事,“敢笑黃巢不丈夫”的人不是宋江,而是以“替天行道”之名,行謀逆篡位之實的皇帝們。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書中的薊州,原本在歷史上有一段時間歸於北宋。而且,北宋也曾在燕雲十六州設定“遙郡”,委任官員,高俅的兒子高堯康就曾經擔任過遙郡的官職。薊州屬於團練州,是北宋時期第五等“團練州”,團練為州的最高長官。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時,金國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約定,把薊州歸還給了北宋。

施耐庵寫這樣一個州,是為七十回書之後,梁山好漢“殺番王”做伏筆。開篇故事中有一首五言絕句,“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其中包含了河圖洛書的天地生成之數、大衍之數,隱藏著“九星飛宮圖”。公孫勝的家在薊州二仙山九宮縣,學會了五雷天罡正法——這就是“九星飛宮圖”中的五黃二黑。北宋王朝因“天道迴圈”到了五黃二黑之地,即將走向滅亡了。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還有段景住是涿州人、皇甫端是幽州人,這些州都不是北宋的州郡,但是,卻在《水滸傳》中伏藏了“宋金海上之盟”的歷史。

地名中隱藏曆史,這是《水滸傳》又一大無人讀懂的玄機。

再舉一個地名,看看施耐庵是不是不做考據就隨意一寫了。這個地名就是“鄆州”。鄆州就是後來的東平府,活捉雙槍將董平的地方。楊雄、石秀、時遷大鬧翠屏山之後,三人一齊上梁山。書中寫道:“不則一日,行到鄆州地面”。

據《宋史·徽宗本紀》記載,宣和元年十一月:“升邢州為信德,……鄆州為東平,趙州為慶源府”。

宋江到底是什麼時候上的梁山,這條記載可以斷定為宣和元年。梁山好漢打東平府,就應當是宣和元年之後的事情了。打完東平府,《水滸傳》“上集完”。

施耐庵不會出現地理位置差錯,那麼,武松從滄州出發,為何要繞道山東陽穀去河北清河縣呢?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清河縣到底在哪裡

施耐庵說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就這一個資訊,就把清河縣定位在了山東。而且,反覆借武松之口,一再強調清河縣是陽穀縣鄰郡的一個縣。從《水滸傳》的故事看,陽穀縣屬於東平府,此時,鄆城確實改為東平府了。而東平府的鄰郡,就應當是東昌府。

說到東昌府,武松打虎的寓意便開始浮現了。武松為何要去景陽岡打虎,也就可以一窺施耐庵的真實意圖了。

《水滸傳》中的清河縣就是在山東境內,施耐庵絕非實寫河北邢臺境內的清河縣。為什麼呢?我們不妨先來討論一番武松為何要去陽穀縣景陽岡打虎。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陽穀縣確實有一個小山坡,叫做“景陽岡”。可以說,施耐庵是刻意選擇了這麼一個地方讓武松打死一隻白額吊睛猛虎。否則,選擇一個毫無爭議的地方,豈不是更合乎文字邏輯嗎?為何又要如此“露餡”呢?

細讀《水滸傳》,“景陽”這兩個字出現過不止一次。高俅、蔡京請求宋徽宗發兵攻打梁山這兩段故事中,都提到了“景陽”。其中,高俅故事中就有:“次日五更,在待漏院中,專等景陽鐘響”。

原來,此“景陽”即彼“景陽”。武松打虎是何等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此,我提前劇透一番:景陽岡打虎之於北宋歷史而言,打的就是滅掉北宋的“番王”完顏宗望。究竟是怎麼回事,咱們今後再講。

洪太尉誤走妖魔之前,施耐庵還寫了一次早朝。這次早朝也是在五更待漏之時,同是寫的五更早朝,宋仁宗嘉佑三年那一次為何就沒提“專等景陽鐘響”呢?因為,梁山好漢將參加汴京保衛戰。武松原本就是預定的“去邊上一刀一槍搏個封妻廕子功名”的好漢,武二爺也是一個響噹噹的抗金大英雄。宋仁宗那時,景陽樓並沒有受到外敵的威脅。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既然寫的是北宋歷史,身在明朝的施耐庵為何又要藏著掖著呢?其實,《水滸傳》隱藏的是兩個朝代的歷史,而重在隱寫明朝的“靖難之役”。

南京玄武區雞鳴寺就有一座“景陽樓”,是南朝宋時期所建。而雞鳴寺內,就住著一位形如病虎的大人物。武松打虎說的就是這件事。這其中的奧妙,我將在今後的文章中詳細揭秘,此處只是略提一提罷。

而清河縣所在的州,則是“靖難之役”過程中,作戰雙方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一戰。施耐庵說,假如沒有武松打虎,那就“海晏河清”了。確實,沒有朱洪武“孫立”,哪來的四年戰亂呢?

那麼,施耐庵為何一定要把清河縣寫在東平府的鄰郡呢?即便是虛構,也應當迴避真實的清河縣吧。這個疑問,還得去《宋史》中找答案。

《宋史·徽宗本紀》中記載鄆州升東平府時,前面有一句話“嵐州黃河清,升……鄆州為東平府”。“黃河清”在古代是天下太平的吉兆,因為天呈吉象,所以,宋徽宗升格州府以示慶賀。黃河清,反過來讀就是“清河”,東平鄆州便因“清河”而升為州府了。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是《水滸傳》的終極主題。但是,宋徽宗時期國運衰敗,即將滅亡,哪裡還有“清河”呢?

這就是《水滸傳》清河縣的來歷,寫的不是現實中的河北清河縣。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陽穀縣其實寫的南京城

清河縣是根據《宋史·徽宗本紀》虛擬的,而景陽岡則是“景陽鍾”、“景陽樓”,隱喻的都是皇宮。這兩個地名都虛擬了,陽穀縣還能“真”得了嗎?實際上,陽穀縣寫的是南京城。

武松打虎之後,被陽穀縣令留了下來,做了一名都頭。巧的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與潘金蓮卻從清河縣搬到了陽穀縣,武氏兄弟二人便在陽穀縣紫石街重逢了。

紫石街,其實是紫金山、石頭城的高度縮寫,說的就是南京城。武松鬥殺西門慶的獅子樓在獅子橋下,獅子橋也是南京城的一處地標,如今橋已經沒有了,但地名卻保留了下來。上文講到,景陽岡也是景陽樓,這個南朝宋時建立的樓臺是皇家園林的景觀。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種種資訊表明,陽穀縣不是現實中的陽穀縣,這個地名與清河縣一樣,都是錯亂時空而虛擬的。

因此,《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潘巧雲絕對不是寫的張士誠手下的“二潘”,施耐庵與這一段歷史毫無關係。這兩個《水滸傳》中最不貞潔的女子,其實隱藏的都是“殺番王”、“殺藩王”。“藩”字削去草字頭,就是個“潘”字。而二潘被殺都被剖腹挖心,這就是取“藩”的核心部分,以其聲部“番”而隱藏真歷史。

潘金蓮因王婆而不貞,潘巧雲則是先嫁給了王押司,都組成了“藩王”、“藩王”。因而,從潘金蓮、陽穀縣來講,更多地是隱藏了大明王朝因“削藩”而引發了靖難之役。

潘金蓮與西門慶能苟且,其中有一個王婆起了很壞的作用。王婆曾經對西門慶說:“

那娘子戊寅生,屬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歲

”。

幾乎所有的讀者都認為,王婆這句話是調侃西門慶的,其實,這句話在當時來講,簡直太嚇人了,施耐庵是在暗寫一段真實的歷史。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戊寅年說的是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這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當年,朱允炆是二十一歲,翻過年來,明朝才啟用第二個年號“建文”,這個王朝迎來了“新年”。所以,王婆說,“新年恰好九十三歲”。

9+10+3,就等於22。建文帝在“新年”之後,開始削藩,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口實,靖難之役隨之爆發。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從鎮江出發,迅速攻打到南京城下,朱惠、李景隆在金川門望見朱棣傘蓋,便開城投降。金川門就在南京的西北面,朱棣奪位成功,豈不是“西門”慶嗎?

同時,三打祝家莊時,梁山四路人馬中,正北面不知是誰攻打,欒廷玉又是從正西北失蹤的。三打祝家莊的“春秋筆法”原來如此。

這就是武松景陽岡打虎的寓意所在,施耐庵寫得十分清楚,這次打的是白額吊睛虎,而龍虎山上出現的則是白額錦毛虎。

錦毛虎是燕順,清風山三個頭領的名字組合成“燕王英武真天授”。施耐庵認為,朱洪武立燕王輩的做皇帝,就是陳摶說的:“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也就是“順天應人”了。

朱棣以“錦毛虎”的形象出現在了龍虎山,與雪花大蛇預演了一場“龍虎鬥”。因而,雪花大蛇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出生於洪武十年,也就是1377年12月5日,農曆丁巳年,屬蛇。而當年的12月5日,應當就是大雪節。

清河縣在哪裡,武松為何繞道景陽岡打虎,陽穀縣竟然是南京城?

《水滸傳》寓意極深,武松打虎、殺嫂的故事中還有更多的隱喻,簡直令人“細思極恐”。這其中還隱藏怎樣的歷史玄機,咱們今後再講。

TAG: 施耐庵清河縣水滸傳陽穀縣景陽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