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草原奇景:風蝕冰臼地質公園、奇石林,還有打臉的受降城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位於巴彥淖爾市東北部,烏拉特草原腹地,北與蒙古國接壤。國界線長184。4千米,在703號界標附近建有甘其毛都口岸,地處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鎮。烏拉特中旗境內有風蝕冰臼地質公園、同和太奇石林自然景區等奇特景觀,還有打臉的受降城。

風蝕冰臼地質公園。位於烏拉特中旗南部的烏不浪口橋北,距旗府駐地約31千米。公園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園中風蝕冰臼自然景觀獨特,有風蝕殘丘、風蝕柱、風蝕谷、風蝕窪地、風蝕城、風凌石、風蝕蘑菇等,以“奇、巧、怪、靈”為特色,以十二生肖石而聞名。形狀千奇百怪的石頭,組成了長達數千米的風光畫廊,有的酷似各種動物和怪物,有的形似茅草屋和蘑菇,實為罕見。景區包括停車場、地質公園大門、許願樹、民族團結湖、冰臼石觀賞區、天池瀑布、仿古建觀景塔、臨水休閒長廊、觀景索道等,還有急流勇進等娛樂活動專案。

同和太奇石林自然景區。位於烏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圖鎮南,距離15千米。景區總面積12平方千米,景區內“石林”屬風蝕景觀,由上千座天然石柱組成,石柱形態各異,妙趣天成,栩栩如生。有許多的石頭酷似各種動物,彷彿是一座“石頭動物園”。每塊石頭隨著光線的變化和觀賞的角度不同,形態也各不相同,被稱為“塞上奇石林”。在這裡還可以為自已的新發現來給石頭命名。此外,這裡曾是《白馬飛飛》、《文成公主》、《我叫王土地》、《鐵騎》等多部影片的外景拍攝地。

新忽熱古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政府所在地北1千米,距烏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圖鎮76千米。古城平面為正方形,東西長950米,南北寬950米,城牆為土夯而成,褐粘土夯層次清晰可辨,最高處為8米,目前城牆有部分損壞。據介紹,解放初期城牆基本完整,四牆均有馬面,四角均有高大的角樓,城牆上面可並行4輛牛車。古城西牆、北牆沒有門,南牆與東牆各設寬12米城門,外設有大型的甕城。

新忽熱古城始建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南北朝、隋唐、宋、西夏和蒙元等歷朝都有所沿用和加固。《蒙古秘史》中記載為“兀剌海城”。據《史記·匈奴列傳》和《前漢書·帝紀》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遣因榆將軍公孫敖築此城。當時強大的匈族統治著北方的大片地區。公元前105年,匈奴烏維單于逝世,他的兒子繼位,號為兒單于。第二年即公元前104年,匈奴的領地因為遭受大範圍的雨雪災害,造成大批牲畜死亡,然而,年少的兒單于由於統治無方,繼續發動戰爭耗費大批錢糧引起國內動盪。當時匈奴統治集團中的一箇中級軍官——左大都尉打算殺掉兒單于帶兵投降西漢。經過聯絡,西漢同意他投降,但是因為距離漢朝疆域比較遠,需要漢朝派軍隊中途接應。當年的夏初,漢武帝派遣因榆將軍公孫敖修築了這座城池,取名受降城,並屯駐騎兵以接應。然而,在兵變即將發生之前的公元前103年春天,這位左大都尉由於做事不密,被單于識破而殺害,一個運作了近2年多的兵變計劃胎死腹中。隨之,原本想造勢宣傳、大張旗鼓地受降活動就此泡湯。受降的事沒了,但是“受降城”卻保留了下來。後來,駐紮在受降城的漢軍奉命撤回,這裡成為一座空城,很是打臉。

烏拉特中旗的旅遊景區景點還有溫根塔拉草原旅遊區、青青草原之家旅遊點、希熱廟、常素廟、巴彥淖爾德嶺山水庫水利風景區、馬鬃山墓群等。

烏拉特草原奇景:風蝕冰臼地質公園、奇石林,還有打臉的受降城

烏拉特草原奇景:風蝕冰臼地質公園、奇石林,還有打臉的受降城

烏拉特草原奇景:風蝕冰臼地質公園、奇石林,還有打臉的受降城

TAG: 烏拉特中旗風蝕受降景區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