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相比於西漢,東漢的存在感稍微弱了一點,而且東漢的存在感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三國演義》給的。

東漢也被稱為後漢,建立者漢光武帝劉秀是西漢皇室後裔,在政治上可以認為西漢是東漢的延續,因此“大漢四百年國祚”的說法是沒有問題的。

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東漢前期

自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起,至公元220年為魏所篡,東漢國祚共計一百九十二年,但這是名義上的國祚。實際上,自公元189年董卓行廢立之事,東漢就名存實亡了。

與東周天子還有塊自己的封地不同,漢獻帝除了在宮中尚且能說了算之外,普天之下再無他說了算的地方。

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雖然東漢也是中國歷史上較為強盛的王朝,但是東漢的綜合國力並不能比得上西漢。因為東漢將都城定在洛陽,而彼時漢朝的威脅都在西部、北部,諸如西部的羌人、北部的匈奴。前漢都城定在長安,對這些地方的控制力度十分強勢,而東漢都城處於中原腹地,因此對外患控制不力,這是東漢天生的缺陷。

經過新朝的折騰和新朝末戰爭的影響,東漢建立之初和西漢面臨著相同的問題:民生凋敝。

而漢光武帝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因此他奉行著和漢初一樣的政策,那就是休養生息,並且退功臣,進文吏。

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漢光武帝“嚴以察吏,寬以馭民”,因此東漢初期的政治比較清明。

漢光武帝駕崩後,即位的是其子漢明帝。從漢明帝的諡號就能看出來,他也是明察秋毫的明君。漢明帝之後的漢章帝、漢和帝都是勵精圖治的明君,東漢初接連四位明君確保了東漢國祚綿長。

東漢——命中註定的遺憾

但是東漢的問題也在前四位皇帝的身上暴露出來了,那就是早亡化,漢光武帝享年六十三歲,漢明帝享年四十七歲,漢章帝享年三十二歲,漢和帝享年二十七歲。

漢和帝死後,他的兒子即位是年齡剛剛滿月!西漢的皇帝平均年齡為38歲,而東漢皇帝的平均年齡僅僅為27歲,而且前面這四個皇帝就拉高了不少。

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也不難明白為何東漢歷史上太后、外戚干政屢禁不止,就是因為小皇帝太多了,除了前四位皇帝,後面十位皇帝即位時全是未成年。

著名的昏庸皇帝漢桓帝、漢靈帝倒是命長,兩人共在位44年,再加上無實權的漢獻帝在位30年。連續10位未成年即位的皇帝,在位最久的沒實權,在位第二第三久的皇帝是昏君,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大漢?

外患——匈奴

自從匈奴呼韓邪單于降漢之後,他們就作為南匈奴屏障在中國北方。但是六傳至呼都而屍單于,背約而殺其弟。前單于之子比於公元48年,自立為呼韓邪單于,來降漢朝,是為南單于。

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公元89年,南單于上書求並北庭。時和帝新立,年幼,太后竇氏的哥哥竇憲為大將軍,出兵擊破匈奴。後年,又大破之於金微山。北匈奴自此遠遁,不能成為中國之患了。

再看西域,自從後漢初興,西域諸國多願遣子入侍,請派都護。但光武帝不許。明帝時,才遣班超出使。班超智勇足備,帶了少數的人,留居西域,調發諸國的兵,征討不服,至公元91年而西域平定。漢朝復設都護,以班超為都護。後漢之於域外,並沒有出力經營,其成功,倒亦和前漢差不多

內亂——外戚和宦官

前面我們說道,後漢屢屢有年幼的皇帝即位,因此太后攝政成為必然。而且皇帝深居簡出,和當朝的大臣,都不接近,而只是和些宦官宮妾習狎。這是歷代的嬖倖近習易於得志的原因,而也是政治敗壞的一個原因。

後漢外戚之禍起於章帝時。

章帝的皇后竇氏是沒有兒子的。宋貴人生子慶,立為太子。梁貴人生子肇,竇後養為己子。後誣殺宋貴人,廢慶為清河王,而立肇為太子。章帝崩,肇立,是為和帝。

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竇憲專權。和帝既長,與宦者鄭眾謀誅之,是為後漢皇帝和宦官合謀以誅外戚之始。

144年,順帝崩,其子衝帝立。第二年駕崩,梁冀迎立章帝的玄孫質帝。因年小聰明,為冀所弒。又迎立章帝的曾孫桓帝。桓帝即位十三年後,和宦者單超等五人合謀把梁冀誅戮,自此宦官再次得勢。

雖然宦官的地位提高了,但士大夫瞧不起他。而且此時計程車大夫和貴族還延續著戰國時期貴族好養士、士人好奔走的習慣。

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而當時的宦官,多有子弟親戚,或在外面做官暴虐,或則居鄉恃勢驕橫。用法律裁製,或者激動輿論反對他,正是立名的好機會。士大夫和宦官遂勢成水火。

這些士人喜好結交、遊學,京城裡的太學,遊學者眾多,而且和政治接近,便自然成為他們聚集的中心。牽引同類,淆亂是非,是政治上的一個大忌。當時的士大夫,自不免有此嫌疑。

於是宦官因此炮製了針對士人的黨錮之禍,大傷了東漢的元氣。

羌亂

在今青海省的東北境,漢時本是羌人之地。王莽攝政時,設立了一個西海郡。本來是個好事,但是問題在於新朝無實力開拓,又因此廢黜了邊塞,於是羌人很容易地侵入了內地。

後漢初年,屢有反叛,但被漢朝征服了,並將降羌散居今甘肅之地。這些羌人自漢安帝時期就開始作亂,這時候吏治早已經壞了,地方

無心守土,都把郡縣遷徙到內地。人民不樂遷徙,則加以強迫驅遣,流離死亡,不可勝數。

最悲情的王朝—東漢:連續10代未成年皇帝,難怪外戚、宦官作亂

朝廷只得派軍平定,結果先後歷時十餘年,用費達二百四十億,才算勉強結束。順帝時又叛,兵費又至八十餘億,桓帝任用段熲,大加誅戮,才算鎮定下來。

在如此的內憂外患中,東漢也逐漸走到了王朝的末期。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東漢為了平叛,為刺史賦予了實權,這就為國家分裂埋下了隱患。雖然黃巾軍後來被平定,但是手握實權的州牧,那躁動的內心再也安分不下來了。

TAG: 東漢皇帝後漢宦官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