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掛艾草?掛早不掛晚?又是誰的門前忌掛艾草?

五月五,過端午,吃粽掛艾家家祈求安康幸福。5月5日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傳說起源於戰國時期,為紀念屈原而立。屈原投汨羅江為著心中的大義而死去,百姓為紀念屈原,故立此節。人們在這一天吃粽子,喝雄黃酒,划龍舟,帶五彩繩,為的是祈求家族的平安,祈求這一年的風調雨順。。

而在這一天,民間總是有掛艾草的習俗,這是為什麼呢?

怎樣掛艾草?掛早不掛晚?又是誰的門前忌掛艾草?

有這樣一個故事,據史記載,明建文帝時期,戰亂頻發,屍橫遍野,百姓們都難以過上安生日子。燕王朱棣奉命掃北。燕王朱棣掃北途中,逢人就斬,殺人如麻,百姓們無不為之膽寒。

在五月初四這一天,燕王奉命繼續北下,在北下的途中,卻遇到了一樁怪事。

旁人遇到這樣的架勢,一定牽著大孩子,抱著小孩子,快速逃走。而他遇到了一名婦人,卻是牽著兩歲的小兒子,卻抱著五歲的大兒子,是看著大兒子並沒有什麼殘疾。

燕王此時便有了疑問,叫住那名婦人,問為何要抱著大的孩子,而牽著小的孩子,這樣一定會把小孩子置於危險之中,畢竟小孩子腳力羸弱。

而婦人卻答道,大孩子是鄰居家的孩子,鄰居往日對她很好,但一家幾口卻在戰亂中死於非命,只留下這一個孩子,她一定要保住這個孩子,所以把他抱在了懷中。

燕王聽了很受感動,特許兵士不要動這個婦人,讓她在門前掛一株艾草,那樣兵是看到了就不會進去亂砍亂殺。

最後這個訊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附近的居民都掛上了艾草,這片區域便沒有被軍隊所踐踏,百性們便過上了安穩日子。後來這演變成了一種習俗,人們在農曆五月初四在門上掛上艾草,以便於五月初五趕邪魔區邪神,這便是掛艾葉的由來。

怎樣掛艾草?掛早不掛晚?又是誰的門前忌掛艾草?

那艾草有什麼用途呢?

醫籍中曾記載,艾葉有利於身體健康,祛除身體溼氣,驅除毒氣,免於身體受傷害,是一種很好的草藥。相傳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幼時與同伴上山玩耍,同伴不幸受傷。而當時在山上並沒有很好的醫療條件,因為同行的都是小孩子,而且傷者因傷不能動彈,所以把傷者運下山就成了天方夜譚。聽著傷者的哎哎叫,孫思邈便在山上尋找藥草,以便急用。他把艾草磨成碎,塗抹在傷者的身上,傷者竟神奇的不再哎哎叫,所以孫思邈管這種藥草叫做艾草。

由此而知,艾草可以治傷止痛,利於傷者痊癒。

而且,艾草還有一種特殊的香氣,蚊蟲是最怕這種香氣的。所以在門上掛艾草可以驅蟲祛蚊,便於人們使用。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懸掛艾草應該講究些什麼呢?

首先應該講究尋取合適的艾草懸掛。不能找太短的,太短的不符合中國人長長久久的習俗。而也不能找太長的,太長的掛到門口會妨礙日常的生活。不能找枯萎的,枯萎的掛在門前,驅蟲效果很不明顯。更不能找太嫩的,太嫩的艾草香氣散發不出,難以起到驅蟲的效果。應該找長短合適,葉子發展完整,但卻不至於枯萎,沒有病蟲害艾草懸掛。

其次,在懸掛艾草時,應用紅色的繩子綁住艾草。紅色是中國的顏色,是中華民族傳統中大吉大利之色。紅色更有驅邪辟邪的功效,用紅色的繩子綁住艾草,懸掛於門前,更能夠增強艾草驅邪辟邪的威力,使得邪魔不要找上門來。

怎樣掛艾草?掛早不掛晚?又是誰的門前忌掛艾草?

然後,應避免在孕婦與嬰兒的門前懸掛艾草。艾草的特殊氣息,於正常人看來,或許有一分清香。而在身體與羸弱的孕婦眼中,這卻可能是毒藥。艾草的氣息中存在的化學物質,可能會使孕婦動胎氣。而嬰兒也是如此,身體十分脆弱,長時間的聞艾草氣味可能會導致身體受到傷害,不利於嬰幼兒的成長。

最後,掛艾草講究掛早不掛晚。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掛艾草講究在端午的早晨或者在農曆五月初四就掛在門口。因為在我國的歷史中,認為五月五是龍出行的日子,而龍是生在辰時,也就是早上八點左右,早早地把艾草掛上,給真龍一份安心的出發環境,更能為家庭祈求得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掛艾草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身為現代人,我們要遵循祖宗的傳統,讓所有艾草都不白掛,讓所有的傳統都得以繼承。

TAG: 艾草傷者燕王五月懸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