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俗語說:“見著禿子不講瘡,見著瞎子不講光。”

凡是稍微有點情商的成年人,都知道揭人短處無異於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什麼是揭人短處?就是把別人的缺點、難堪或者尷尬的事情當眾揭露出來。

從古至今,喜歡揭人短處的人,不僅自身沒有修養,而且日子也過得不怎麼好。

老子《道德經》: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年幼的時候家境貧窮,父母雙亡,只能給地主家放牛,甚至一度淪為乞丐。

後來,朱元璋創立了明朝,成為了“萬人之上”的皇帝。

有一天,朱元璋年少時的兩個玩伴來到宮裡,希望朱元璋能安排個一官半職。

其中一人見到朱元璋,大概是為了顯擺自己與朱元璋的友誼,便直呼朱元璋為“朱老四”,並且在朝堂上大聲講述兩人小時候一起偷地主家青豆煮來吃的糗事。

老子《道德經》: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在文武百官面前,朱元璋頓時覺得難堪不已,火冒三丈:“這是哪裡來的瘋子,趕緊把他拖出去!”

另一個人見狀,馬上跪地磕頭,說道:“皇上還記得嗎?當年小民追隨您的步伐,在中途劫持了豆將軍……”

這人把朱元璋當年的糗事說得含蓄動聽,不僅讓朱元璋覺得面上有光,而且回憶起了年幼時的情誼,在激動的心情下,便封了這個人為御林軍總管。

老子《道德經》: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或將別人的私事公之於眾,是一種令人厭惡,並且自討苦吃的行為。

就像在日常聊天中:某個人長得比較黑,沒修養的人就會當眾調侃,甚至取外號;還有的人說話大舌頭,沒修養的人就會鸚鵡學舌。

生而為人,沒有誰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缺點和一些尷尬的過往。這些缺點和過往可能是長得矮、頭髮少,又或者是曾經一時衝動做出來的蠢事。

在與人交談、交往的過程中,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老子《道德經》: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道德經》的告誡

春秋末期哲學家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話說得多了,難免會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境,倒不如保持沉默,把話留在心裡。

說白了,揭人短處,不僅會顯得自己沒修養,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且面對這些麻煩,還不能責怪別人小心眼、開不起玩笑。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不願讓人知道的心酸。

老子《道德經》: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就像在職場中,你無意間得知了老闆的一些隱私,能隨意給同事們說嗎?在生活中,你願意把家裡的一些“醜事”到處宣揚嗎?

推己及人,不管是別人的隱私還是醜事,自己心裡知道了就好,不必弄得人盡皆知。否則,不僅會給別人留下一種“愛八卦、不大氣”的印象,還容易讓當事人產生厭惡或者報復心理。

老子在《道德經》裡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是讓人做一個悶頭悶腦的“老實人”,而是做一個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的智者。

老子《道德經》:不揭人短,是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寫在最後

俗語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不揭人短、不言人私,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修養。如果身邊有人喜歡揭人短處,那麼不必懷疑,他就是一個沒有修養的人。

在這個人人看重人品和修養的時代,只有做到《道德經》所說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才能為自己帶來好運。

TAG: 揭人朱元璋修養短處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