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中國到底有多富有?一個比歐洲還要富的國家,全球都沒有

網路上一直有一個傳說,就是在清朝中葉,我們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一度佔據世界的三分之一,遠遠領先於歐洲,要等到鴉片戰爭時期我們才落後,這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國民生產總值這個東西本來就很難核算,即便現在,如何計算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依然是個大問題,尤其在早年,資料統計不完善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計算,我們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還是用工農業生產總值,在更早的時期各國判斷國力基本上是用煤鐵產量和國民收入估算,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財政收入。清朝中期也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財政收入最高達到四千萬兩白銀,而1800年左右,法國的財政收入為1900萬英鎊,沙俄收入為1200萬英鎊,奧地利和普魯士大致也就是800萬英鎊左右,當時英鎊和白銀的兌換大致為1比3,就是一個英鎊能換3兩銀子,也就是說當時滿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比沙俄略高,不如法國,至於英國呢,當時的財政收入已經是3500萬英鎊,近一億兩白銀了。

而到了鴉片戰爭時期,英國的財政收入已經是九千萬英鎊了,遠超當時的滿清政府,滿清政府在晚期為了賠款整理財政,大力搜刮,才達到2億兩白銀,不過此時白銀貶值,英鎊和白銀的兌換到了1:7,而英國的財政收入在1900年就達到了一億英鎊了,也就是英國在財政收入這塊遠遠超過了中國。

清朝時期的中國到底有多富有?一個比歐洲還要富的國家,全球都沒有

有兩個例子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普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兩個都是相對較弱的一國挑戰較強的一國,並且獲取大量賠款發展自身國力,而且普魯士也就是德國依靠法國賠款,日本依靠中國賠款確實大大發展了自身國力。我們說馬關條約2億兩白銀幾乎榨乾了滿清,那麼普法戰爭時期,普魯士要求法國繳納的50億法郎相當於多少白銀呢?

因為一個是1870年,一個是1895年,相差了20多年,白銀的兌換也發生了變化,我們就用在這段時期最穩定也是最硬通貨的英鎊來衡量。在1870年,法國和英國都採取了金本位,兌換比也大致穩定,就是1:25左右,我們就按照25計算,也就是50億法郎等於2億英鎊。

清朝時期的中國到底有多富有?一個比歐洲還要富的國家,全球都沒有

而1895年,馬關條約中國賠款2億白銀,加上後來日本勒索的贖回遼東半島的三千萬,就是二億三千萬兩白銀,這對於日本是個鉅款,相當於當時日本財政收入的三倍了。不過換算成英鎊的話,當時白銀下跌,一英鎊摺合庫平銀6。0788,也就是馬關條約中國賠款大致是四千萬英鎊不到,只是普法戰爭法國賠款的五分之一。就算按照1英鎊換3兩白銀的做法,馬關條約賠款也只是法國賠給德國的二分之一。

實際上,一開始普魯士也認為法國人一時半會賠不出這筆錢,想借機賴在法國領土不走,可是法國發行國債,法國人踴躍認購,50億法郎很快就湊集了,由此可見當時法國民間財富和法國政府籌款能力。

相對而言,滿清政府在這點上就相差很遠了,舉個例子,滿清政府不單要賠款,還要支付利息,而法國政府因為是向民間籌款,利息是給民間的,也就是法國人自己手裡,而滿清政府的利息全是便宜了外國銀行團和日本人。

清朝時期的中國到底有多富有?一個比歐洲還要富的國家,全球都沒有

滿清在財政收入手段上是極其落後的,比如說甲午戰爭時期,日本政府的財政收入當時已經接近滿清政府了,雖然有日本政府窮兵黷武,過度搜刮的因素,但是滿清政府當時人口國力都要高於日本,財政收入和日本接近也是太過於無能,而實際上當時滿清政府在經歷多次賠款,不得不整頓之後,就發現財政收入大有潛力可挖,最典型的就是海關收入,一年就是幾千萬兩,成為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還有鐵路,原本滿清認為鐵路影響風水,又浪費錢,可是興建之後,才發現鐵路極為賺錢,這才使得滿清在末年財政收入大大擴張,達到2億兩白銀,雖然此時白銀大大縮水,可也是相當不錯的收入了,只是這些收入大都沒捂熱就送到國外做賠款了。

另外要提到一句,袁世凱在民國建立之後為了籌集軍費搞的善後大借款,總額2500萬英鎊,即便不考慮他實收才2100萬英鎊,後來利息加本金實際上要付出近七千萬英鎊,就說這名義上的2500萬英鎊,實際上折算成白銀也要一億七千五百萬兩了,都快接近馬關條約的賠款了,也難怪當時上下一致反對了。

從上門列舉的種種就可以看出,中國至少在財政收入這塊早早就落後於西方列強,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在鴉片戰爭之後的一系列戰爭中接連失敗,連籌款都比不過別人,還怎麼打仗呢,落後就要捱打,可不光指的是軍力。

TAG: 白銀財政收入賠款萬英鎊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