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大美濟南,山石草木為伴,我在牧牛山傾聽遠來的禪音

濟南的水是世界上有名的,相比濟南的水,我更喜歡泉水滋潤透了的濟南的山。

牧牛山是我家附近一座小山,海拔高度在一百米左右的樣子,北臨旅遊路、西側是洪山路、福地街環繞東南兩側。佔地約三百畝,屬於龍洞風景區的一小部分,它三面環著山,東邊的轉山和西邊的洄龍山像是從龍洞風景區裡伸出的兩隻巨大幾架,牧牛山像是一隻精雕細琢過的大盆景安安穩穩地放在那裡。

封面 大美濟南,山石草木為伴,我在牧牛山傾聽遠來的禪音

之前的牧牛山是一座雜草叢生、凌亂的長著幾棵矮樹的荒山野嶺,近年,經過改造成了一個山體公園。山的東西南三個方向分別建有上山的緩坡或者臺階,山上植滿各種花草樹木,春有綠草鋪地、夏又花枝招展、秋則繽紛爛漫、冬便滿坡的青松翠柏,可謂四季風景如畫。山頂上依據山體地勢建有平緩的山道,可供人們健身、觀光。此外,山頂多處建有形態各異的亭臺,站在上面可以感受八面的來風、瞭望四面的風景。

山上借用了宋代普明禪師的《牧牛圖頌》,在多處設立了帶有詩文和圖畫的小展板。在我看來,此山極有可能是普明禪師修行或者雲遊過的地方,此山叫“牧牛山”,禪師又做了十首“牧牛”禪詩,有待進一步考證。

遊覽過此山的人都應該多少會有這麼一點體會,遠望之不過爾爾,近前初見其貌,拾級而上略有氣喘,半山回首眼前一亮,折身返頂豁然開朗,獨步山頂氣順心緩,疾緩由己任爾獨步,山上山下兩相忘,日月獨照此山明,人山雙泯然。對照普明禪師的禪師“未牧、初調、受制、回首、馴伏、無礙、任運、相忘、獨照、雙泯”調心的過程,多麼的契合。

封面 大美濟南,山石草木為伴,我在牧牛山傾聽遠來的禪音

凡夫俗子的我,對照普明禪師的修行境界肯定差之千萬裡,但是每每登臨此山,確有擾擾塵寰中所領略不到的真趣。

我第一次上到牧牛山來,就喜歡上它,牧牛山不會是我的前世吧?否則,我對它這麼一座在濟南市來說沒有任何名氣的小山包怎麼如此的喜歡和迷戀?無論如何,我和它似乎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

封面 大美濟南,山石草木為伴,我在牧牛山傾聽遠來的禪音

我曾經幻想過自己能擁有一座有山的私家園林,裡面山的樣子大體就是它的樣子,一座高矮適中的小山,讓我隨意地爬上爬下,在它的頂上走來走去,邊走邊欣賞山上山下風景,走累了,隨便找個地方坐下,如“作壁上觀”,是的,此刻的心情就是這樣的,熱鬧的山下不屬於我,來往的車輛行人與我無關,你根本就看不見我,我可以觀望你,笑看著你,熙熙利來、攘攘利往,皆為稻梁謀。你認為我是矯情,或者以為我身在江湖,心在魏闕。反正我每每坐在這裡時總有一種雖身在鬧市卻心已遠之之感。

我確信在這座並不高的小山上,我看到了平時看不到的東西,感觸到平時難有的情感。

封面 大美濟南,山石草木為伴,我在牧牛山傾聽遠來的禪音

每當登臨此山,心曠神怡、豁然開朗之感油然而生,那種上下通透、內外清爽的感覺難以言表,這也可能是山的仁慈和神秘吧!

遠古時代的祖先就認為山頂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我在牧牛山上悠然自得,樂得逍遙。

老舍說:“一看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

海子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說:“我有一所房子,就在小山下,聽風看雲。”

有人說,人生就應該這樣,過簡單的生活,居住在一個小山旁,以山石草木為伴,再有三兩個知己,緩緩的度過此生。

作者簡介:李世海,男,1965年10月生,山東德州人。

TAG: 牧牛明禪師此山小山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