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都切了吧!” 30歲女性不幸患上“生殖雙癌”……

兩個重要的生殖器官——子宮和卵巢,同時得了癌,簡單的思維就是:還想什麼生育,快徹底都切了吧!

撰文 |趙暘

對於女性來說,腫瘤和生育似乎是一對死敵,尤其是婦科腫瘤的患者,腫瘤就長在生殖器官中,無論是手術、化療、放療都對女性生育有致命的打擊。加之,大眾似乎還是老一套觀念,一旦罹患腫瘤,先保命要緊吧。什麼生育、女性特徵、激素水平都不要考慮了,活下來就不錯了。

其實,隨著腫瘤治療的快速進展和一代代醫生的努力,腫瘤已經不算是“殺手”了,被醫生逐漸馴化成“慢性病”。很多腫瘤患者可以在醫生的幫助下,活很多很多年,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所以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越來越重要,高質量、不難受地活下去,是對腫瘤患者最大的尊重和幫助。而女性的生活質量,很大程度和生殖激素相關。

作為醫者,對一些面臨生育的年輕腫瘤患者,我總有些惻隱之心。為那些有機會、有指徵的年輕腫瘤患者,選擇一個“剛剛好”的治療方案,既治療了腫瘤,又讓她們有機會做媽媽,和正常的女性一樣過有質量的生活。這是年輕腫瘤患者的心願,也是我們醫者的心願。但這可能嗎?左邊是腫瘤復發的風險,右邊是生育能否成功的未知。左右為難之間,是否能有一條剛剛好的中間之路,又如何達成呢?

“要麼都切了吧!” 30歲女性不幸患上“生殖雙癌”……

近期,我所在的醫院接診了J女士,她年僅30歲,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年幼的寶寶,正籌劃著要二胎,但一次體檢中,她被發現宮頸異常,隨之在當地做了活檢,赫然幾個大字——宮頸鱗狀細胞癌。更加戲劇性的是,患者進一步檢查,發現肚子裡有個15cm的大包塊,內有大塊的實性部分,血流挺豐富,高度可疑同時患有卵巢惡性腫瘤。剛剛進入診室時,J女士和丈夫的緊張、悲觀、猶豫、期望都寫在臉上。

患者當時被一下子得了2個癌的事實完全嚇住了,喃喃地嘀咕:“不然就都切了吧,都切了吧……”被問到,還希望再要孩子嗎?夫妻倆頻頻點頭。的確,兩個重要的生殖器官——子宮和卵巢,同時得了癌,簡單的思維就是,還想什麼生育?快徹底都切了吧,而且同時罹患宮頸癌和卵巢癌,可能面臨婦科最大範圍的手術。

但對於醫生,面臨一個30歲花樣年華的女性,需要抽絲剝繭,尋找那個“剛剛好”的治療方法。其實,這個案例,有幾個有意思的突破口:

1、患者宮頸癌只是活檢結果,少量的組織外院病理暫時沒有報浸潤的深度,如果患者僅僅是浸潤深度非常淺的最早期宮頸癌,透過宮頸錐切或宮頸部分切除,就可以得到治癒,也就可以保留子宮。

2、卵巢腫瘤怎麼辦?同樣,認真看影像資料,患者只有一側有卵巢大腫物,另一側卵巢外觀正常,無盆腹腔積液,其餘地方也沒有見到可疑的病灶,所以如果卵巢腫瘤也是很早期,甚至是介於良惡性之間的腫瘤,患者就有機會保留對側卵巢。

經過這樣初步的判斷,我們需要規劃精準的手術步驟,逐步地明確腫瘤的細緻分期、組織型別,為她去爭取一線再做媽媽的希望。所以規劃就變成了,先做宮頸錐切,明確宮頸癌的分期;再做開腹探查,明確卵巢腫瘤的性質和分期。逐步透過宮頸的石蠟病理、卵巢的術中冰凍病理,確定手術範圍;透過最終分期手術切除的所有組織的大病理,我們才能定論,患者是否可以成功保留生育。

細節問題有很多:術前對於患者目前生育能力的評估,腫瘤標誌物的評估,影像學的再詳細閱片,宮頸錐切和開腹探查手術的間隔時間的選擇,術中冰凍的可能情況以及不同組織型別保留生育手術的指徵和範圍。不確定的因素如影隨行,如何把這些不確定性一一確定下來,是從精深的專業思考到實際落地的過程,期間多學科的對接、探討、保障患者的每一步都“剛剛好”考驗醫生團隊的臨床素養。

而J女士的故事令我們欣慰的,在細緻周詳地為J女士安排好診療步驟後,週一一大早她做了宮頸錐切,方便病理科有充足的時間去判斷。因為錐切手術和盆腔手術間隔時間的要求,病理科也特殊為這個患者加急處理,保障了臨床的手術時間。第一個好訊息出來了:患者的宮頸癌是IA1期,最最早期,且各個切緣都沒有病灶,沒有任何其他高危因素。從宮頸癌的角度,錐切的手術就解決問題了!在保留生育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週三,我們直奔卵巢腫瘤開腹探查,腫瘤確實巨大,但包膜挺完整,快速地完整切除這一側輸卵管卵巢,看著表面還算光滑,沒有什麼外生乳頭的腫瘤。我們暗暗欣慰,但臺下剖開標本的一刻,心又涼了下來。巨大腫瘤囊內,把粘液清理乾淨後,大叢的實性乳頭,貌似不善,但用鉗子夾了夾,似乎還不算那麼糟糕。大家紛紛把自己對“肉眼冰凍”的思考說出來,良性的?!多半是個交界!“肉眼冰凍”是經驗的反應,事實還是要靠病理。電話響起:”J女士的腫瘤判定為卵巢粘液性交界性腫瘤!”

幸運的J女士似乎又闖過了一關!交界性卵巢腫瘤是介於良惡性之間的腫瘤,比較溫和但也有復發轉移的機率。重要的是,交界性卵巢腫瘤,無論分期,都是可以考慮保留生育的!卵巢腫瘤的分期一定是手術病理分期,所以接下來的手術,就是標準的保留子宮和對側卵巢的分期手術了。說起來一波三折,探查腹膜後淋巴結時,我們發現有增大的淋巴結,都一一切除,交給病理去做最終的宣判。

J女士兩次分別針對宮頸和卵巢的手術在3天內完成,兩處的腫瘤或早期或惡性程度低,都符合保留生育的指徵。而J女士和我們都很清楚,還要等最終大病理的宣判,如果性質出現變化,還面臨再次開腹切除生育器官的可能。

最終病理結果回報:交界性卵巢腫瘤,但有一個盆腔淋巴結轉移,轉移病灶也是交界性腫瘤,其餘各部位均無病灶,J女士最終是交界性卵巢腫瘤III期,最終符合保留生育的指徵。我們囑託J女士好好恢復,3個月後回來複查 ,評估手術恢復和生育能力後,就可以儘快安排生育。但一定還要定期做腫瘤的隨診隨訪工作。祝福J女士可以順利的得到自己第二個寶寶。全家都健康快樂的生活下去!

▎北京美中愛瑞婦科趙暘醫生編外手記:

身為一個醫生,我切實感受到為每位患者選擇“剛剛好”的精準治療,除了多年深厚的醫學知識、經驗累積,還要考驗醫生對每一個案例的“心力”和“腦力”。在每天門診密集的臨床思維判斷、輸出後,我常常有種被“掏空”的感覺,需要找一處靜謐去積蓄能量,再繼續幫助患者們。

對於患者的心理,我們也會思考去照護。這種照護和溝通,並不是浮於表面人們簡單印象中的“交代”。面對不確定性很大,最終結果只能一步一步推動的案例,我們要考慮到患者精神狀態和接受程度,不一定一開始就把每一個臨床思維的細節一股腦地倒給患者。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有時會增加患者的焦慮和恐懼,讓她們不知所措。我們先給患者一個方向,告訴她們,我們在逐步想辦法尋找一個對你“剛剛好”方案。把專業不確定性留給自己去思考,然後逐步和患者溝通,慢慢讓患者理解疾病的過程並建立信心。患者的理解和信任,甚至“不著急”都會給醫生很大的力量感。

這個案例中我們很感謝J女士的信任和配合,感謝她們對風險的認知和接受,讓我們可以放心為她尋找那個“剛剛好”的點!

這些內心的感受和背後的付出,我們想分享出來,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醫學的複雜和深厚,感受到醫生和醫療團隊幫助患者背後默默的巨大的擔當。讓更多的人和我們攜起手來對抗疾病,找到那個“剛剛好”的診療方案。

責編:萬順順

TAG: 腫瘤患者卵巢生育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