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糧食類原料是指穀類、薯類及部分豆類食物。

糧食類食物是人體氣血化生的主要來源,是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在我國傳統膳食中為主食。

糧食類食物性味多甘平。甘,能補能緩,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緩急止痛等功效;平,不寒不熱,適用人群廣泛。亦多用於陽虛、氣虛等體質的調養或預防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納呆、神疲乏力、大便稀溏等症。

1、谷薯類

(1)粳米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大米,白米,硬米,稻米。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去殼的成熟種仁。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功用】補中益氣,健脾止瀉,除煩止渴。

1。平人日常食用。粳米稟水谷精氣,味甘能平補脾胃,令中焦運化有權,水谷精微化生有源,“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神農本草經疏》)。

2。虛弱者可用本品調養。常以米湯、糜粥形式使用,用時多視虛弱證型,搭配枸杞、雞肝等補養藥食或益氣健脾之品,如《壽世青編》茯苓粥,以粳米100g煮粥,粥熟下茯苓末30g再煮至軟爛,尤宜於平素大便溏薄的脾胃虛弱者使用。

3。熱病口渴者飲食調養。本品味甘能補,有除煩止渴之功,無化燥傷津之弊,單用煮米飲或做稀粥服食。

4。輔助發汗。本品平正滋養,需發汗以驅邪時,常用本品水谷精氣扶人正氣,助行藥力,如桂枝湯服後,輔以“啜熱稀粥一升餘”。

《食物本草會纂》:“小兒煮粥如乳,開胃助神;合芡實煮粥食之益精強志。”

(2)小麥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淮小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性涼。歸心、脾、腎經。

【功用】養心除煩,止渴斂汗。

1。心脾兩虛者可用本品調養。小麥養心氣,病在心者,尤宜食用,亦能補脾,兼有除煩安神、止渴斂汗之功,適用於心脾兩虛見心煩不眠,怔忡躁動、汗出等症者。用如《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或《食醫心鏡》之小麥粥。

2。自汗或盜汗者可用本品調養。病後正虛,而見自汗或盜汗,可用本品煎汁或煮粥調養。如《調疾飲食辯》小麥粥先煮小麥熟,撈去麥,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食。小麥麩與牡蠣等分為末,以豬肉汁調服,用於產後虛汗調養。

3。脾胃氣虛,大便溏洩者可用本品調養。如《飲膳正要》以小麥面炒黃,溫水調服,用於胃腸不固之便溏洩瀉。

(3)蕎麥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花麥,烏麥,荍麥,花蕎,甜蕎,蕎子,三角麥。

【來源】為蓼科植物蕎麥的成熟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微酸,性寒。歸脾、胃、大腸經。

【功用】健脾消積,下氣寬腸,解毒斂瘡。

(4)薏苡仁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薏米,苡米。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種仁。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

【功用】健脾益氣,滲溼利水,祛風溼,排膿消癰。

1。脾胃氣虛者可用本品調養。薏苡仁味甘,益氣健脾,脾健運化水谷有力,故可用於脾胃氣虛。可炒用,與大棗配伍,以增強健脾益氣之功。

2。水腫、小便不利或患淋證者可用本品調養。本品能健脾助運,滲溼利水,可以與綠豆等品相配,煮粥食。

3。風溼痺痛者可用本品調養。本品味甘淡,能滲利水溼,祛風溼,四肢肌肉中水溼之邪得祛,風溼痺痛可愈。如《食醫心鏡》載用薏苡仁500g,搗成末,每服取清水,加入兩匙末,煮作粥,空腹食用,適用於有筋脈拘攣的風溼痺痛者。

4。肺癰咳吐膿痰或腸癰腹痛的治療輔助。本品生用,清熱排膿之功更著,可以單味薏苡仁煮水喝。《範汪方》取本品以醋煮,取濃汁,微溫頓服,用於肺癰咳唾、心胸甲錯者。

(5)甘薯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甘儲,番薯,地瓜。

【來源】為薯蕷科植物甘薯的塊莖。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腎經。

【功用】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

【使用注意】中焦溼滯者不宜多食。

(6)馬鈴薯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陽芋,赭魁,黃獨,土卵,土豆,洋芋。

【來源】為茄科植物馬鈴薯的塊莖。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胃、肺經。

【功用】和胃健中,祛熱止咳,解毒消腫。

1。骨熱咳嗽者可用本品調養。如《普濟方》治骨熱咳嗽,以土芋煮熟食用。

2。可解藥毒。本品歸脾、胃經,長於解諸藥毒,如《證類本草》將本品生研,加水服,至惡物吐盡則停服。

3。燙傷、靜脈炎者可用本品調養。本品解毒消腫,如《湖南藥物志》中馬鈴薯磨汁,塗傷處,可緩解燙傷之症。

【使用注意】發芽土豆不可食用。

(7)山藥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薯蕷,山芋,薯藥,懷山藥。

【來源】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乾燥根莖。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

【功用】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澀精止帶。

痰氣喘急者可用本品調養。山藥煮熟後搗爛,加入甘蔗汁,和勻,頓熱飲之。(《師古齋匯聚簡便單方》)

2、豆類

(1)黃大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黃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黃色種皮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心、大腸經。

【功用】健脾利水,寬中導滯,解毒消腫。

1。脾胃虛弱者可用本品調養。本品色黃入脾,中焦脾胃虛弱者尤益,如《普濟方》麻豆散,以本品與芝麻同用。

2。水腫患者可用本品調養。本品能健脾,亦能利水導滯,適於脾虛水腫之人日常使用。如《聖濟總錄》大豆散,針對脾虛水泛而見通身腫滿、喘急、大小便澀者,以黃豆醋炒後,與大黃相配,共為散劑,臨臥以蔥、橘皮煎湯調服。

3。解酒毒、疔毒等。如《普濟方》五豆湯,以本品與綠豆、赤小豆、甘草等相合,熬煮取汁,酒後飲用,專能解酒毒,止煩渴。本品生用嚼爛或浸胖搗爛,敷塗患處,可解疔癰腫脹。

【用法】宜炒黃磨細後製粥、羹、糕、丸等。

【成分】富含大豆蛋白、膳食纖維、葉酸、鐵。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異黃酮。含有皂苷,不宜生食。

【使用注意】本品生則疏洩熟則能補。生用有小毒,多外用。熟用甘壅而滯,用時不宜過量,以免呆滯脾胃。

(2)黑大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烏豆,黑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皮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腎、心經。

【功用】活血利水,祛風解毒,健脾益腎。

1。平人日常食用。本品色黑入腎,可加鹽煮熟,時常食用,亦可用如《奇方類編》烏豆方,以本品與熟地、杜仲等藥同煮,去藥食豆,飢時常服以補腎。

2。腎虛諸證可用本品調養。本品色黑入腎,瀉中寓補。消渴者,可與天花粉同用,和麵糊丸,再以本品煎湯送服,即《普濟方》救活丸。婦人胎動者,可用本品加淡竹葉、甘草,水煎服,即黑豆湯。

3。風、溼邪氣諸證可用本品調養。本品能祛風利水活血消結。《普濟本事方》烏豆粥將本品煮粥食,用於風寒溼痺;《調疾飲食辯》豆淋酒將本品炒焦後以酒沃之,用於中風口噤、產後瘀血。《全幼心鑑》以本品為主,配甘草、燈芯、淡竹葉,水煎服食,用於小兒胎熱的飲食調治。

4。食物藥物中毒及瘡癰腫毒等可用本品解毒。解食藥毒,多將本品與甘草相配,生搗或煮汁飲。用於瘡癰腫毒諸病,多外用,如《備急千金要方》以本品煮濃汁塗敷,調治小兒丹毒。

(3)綠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青小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歸心、胃經。

【功用】清熱,消暑,利水,解毒。

1。暑熱證的預防和調理。本品甘寒清心利水,善退熱止渴除煩,其功以略煮半熟,清湯冷飲者尤佳,也可與粳米同用,煮粥食。

4。病後生翳者的調養。如《直指方》通神散以綠豆皮、甘菊花、谷精草等分,與粟米泔、幹柿餅同煮幹,服用柿子,用於明目除翳。

(4)赤小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赤豆,紅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酸,性微寒。歸心、小腸、脾、腎經。

【功用】利水消腫退黃,清熱解毒消癰。

1。水腫、黃疸者可用本品調治。本品能“消水通氣而健脾胃”,適宜水腫患者日常調養。如妊娠水腫者,可用赤小豆加鯉魚1條,煮食飲汁。本品可入血分而疏利,瘀熱黃疸者可用,如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5)白扁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藊豆,蛾眉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功用】健脾和中,消暑化溼。

2。《雷公炮製藥性解》:“扁豆性味皆與脾家相得,宜獨入之,然此劑最為泥膈,惟入健脾藥中則能補脾。若單食多食,極能壅氣傷脾。”

(6)刀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挾劍豆,馬刀豆,刀培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刀豆和洋刀豆的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性溫。歸脾、胃、大腸、腎經。

【功用】溫中下氣,益腎補元。

1。虛寒呃逆者可用本品調養。本品甘溫能補元陽,又能溫中降氣,多用於病後呃逆不止,用時取本品燒存性,研末後以米湯調服(《本草綱目》)。

2。鼻淵患者可用本品調養。《種福堂公選良方》調治鼻淵,選老刀豆慢火烘乾後研細末,用酒沖服10g以取效。

(7)豌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畢豆,回回豆,戎菽。

【來源】為豆科植物豌豆的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功用】和中消脹,下氣利水。

1。調補脾胃。元代飲膳,喜用此豆搗去皮,與羊肉同煮食,有和中補益之功。

2。美顏護膚。《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以本品去皮為粉,作洗面澡豆方,令人面有光澤。

(8)蠶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佛豆,胡豆,羅漢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蠶豆的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微辛,性平。歸脾、胃經。

【功用】健脾利水,解毒消腫。

1。脾虛水腫者可用本品調養。本品味甘,入脾益氣而助運化,又能利水消腫,可配伍冬瓜皮使用。

2。膈食患者可用本品調養。飲食膈噎,咽吞不下,謂之膈食。《指南方》用本品磨粉,以紅糖調食。

【用法】宜煎湯,煮食或研末等。

【成分】富含碳水化合物。

【使用注意】內服不宜過量,過量易致食積腹脹。有蠶豆病者禁服。

(9)豇豆

我們一日三餐必食之物,竟是能調養我們的身體

【異名】羊角,豆角,角豆,飯豆,腰豆,長豆,茳豆,裙帶豆,漿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豇豆的種子。

【性味歸經】味甘、鹹,性平。歸脾、腎經。

【功用】理中益氣,補腎健胃。

1。食積腹脹、噯氣者可用本品調養。豇豆味甘,歸脾經,具有理中益氣,健脾的功效。如《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治食積腹脹、噯氣,用生豇豆適量,細嚼嚥下,或搗絨,泡冷開水服。

2。腎氣不足者可用本品調養。如《神農本草經疏》補腎氣,每日煮豇豆,入鹽少許,空腹服食。

氣滯便結者禁用。

TAG: 本品調養味甘性味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