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藥:桑白皮

桑樹全身都是寶,葉可飼蠶,皮可造紙,果可食用。除了這些,桑樹幾乎每個部位都有藥用價值,如:桑葉,桑白皮‬,桑枝‬等‬。

聊中藥:桑白皮

桑白皮的名字首見於《藥性論》。別名有桑根白皮,白桑皮等。

中醫

中藥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根皮。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颳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乾。洗淨,稍潤,切絲,乾燥。本品氣微,味微甘。以色白、皮厚、質柔韌、粉性足者為佳。生用或蜜炙用。

本品性味甘,寒。歸肺經。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注意‬:肺寒無火及風寒咳嗽者慎用。

聊中藥:桑白皮

《神農本草經》:“桑根白皮,味甘,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葉,主除寒熱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積聚,陰痛,陰陽寒熱無子。五木耳,名檽,益氣不飢,輕身強志。生山谷。”

《本草乘雅半偈》

核曰:先人云:桑為蠶食,桑是蠶之天矣。蠶質作絲,絲是蠶之精矣。絲絲縷縷,如人身外之毛髮,身內之經絡,毛髮廣之鬚眉,經絡廣之肉腠,又深之廣之,如經絡為營血流行之處,或經脈損而營血崩,或營血去而經脈涸,從脈生病,鹹可以桑。

參曰:季夏取桑柘之火,桑當入脾,為脾之心藥,以絲縷如脈,心主脈故也。絲髮五音,皮堅似革,色白屬金,亦可入肺,脾之肺藥也。曲直僕傴,靡不怒生,得木全性,亦可入肝;脾之肝藥也。精英在椹,色黑氣寒,亦可入腎,脾之腎藥也。雖入五臟,以脾為主,然傷中央土,致五臟之勞與極耳。羸瘦即肉極;崩中絕脈即脈極。桑司中央火,且絲縷專勝,故治肉脈之極,其功特著。補虛者,補脾土之虛。益氣者,益中央之氣。絲縷在葉,葉可通心以除寒熱,汗乃心液故也。

《本草崇原》

《綱目》誤書中品。夫桑上之寄生得列上品,豈桑反在中品也,今改入上品。

桑處處有之,而江浙獨盛,二月發葉,深秋黃隕,四月椹熟,其色赤黑,味甘性溫。

桑名白桑,落葉後望之,枝幹皆白,根皮作紙,潔白而綿,蠶食桑精,吐絲如銀,蓋得陽明金精之氣。陽明屬金而兼土,故味甘。陽明主燥而金氣微寒,故氣寒,主治傷中,續經脈也。五勞,志勞、思勞、煩勞、憂勞、恚勞也。六極,氣極、血極、筋極、骨極、肌極、精極也。羸瘦者,肌肉消減。崩中者,血液下注。脈絕者,脈絡不通。桑皮稟陽明土金之氣,刈而復茂,生長之氣最盛,故補續之功如此。

《本草經解》

桑皮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降味和,陰也。

中者中州脾也,脾為陰氣之原,熱則中傷;桑皮甘寒,故主傷中。五勞者,五臟勞傷真氣也;六極者,六腑之氣虛極也。臟腑俱虛,所以肌肉削而羸瘦也。其主之者,桑皮甘以固脾氣而補不足,寒以清內熱而退火邪,邪氣退而脾陰充,脾主肌肉,自然肌肉豐而勞極愈矣。

崩中者血脫也,脈者血之腑,血脫故脈絕不來也,脾統血而為陰氣之原;甘能益脾,所以主崩中絕脈也。

火與元氣,勢不兩立,氣寒清火,味甘益氣,氣充火退,虛得補而氣受益矣。

制方:桑皮同白芍、苡仁、木瓜、白茯、陳皮、赤小豆,治水腫如神。同白芍、沙參、杞子、黃芪、甘草、北味,治虛勞。同糯米,末,米飲下,治吐血咳嗽。桑皮一味,治皮水。

聊中藥:桑白皮

現代藥理

桑白皮對呼吸系統有鎮咳、祛痰、平喘及鎮痛、抗炎作用;對心血管系統有能夠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合成血栓素B2的形成,具有較為顯著的降血壓作用、明顯的耐缺氧作用、較強的利尿作用。還有體外降血糖作用,能夠促進外周組織的葡萄糖代謝,提高肝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此外本品還有抗過敏、抗癌、抗病毒等作用。

TAG: 桑皮桑白皮味甘羸瘦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