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6類表現,學習自查風溼病,別等到關節疼痛才看病

風溼,在傳統醫學的概念中,被歸納為痺病,中醫認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風溼,在早期的西方醫學體系中,是指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出現的慢性疼痛。公元前3世紀,就用來源於希臘語的單詞rheuma表示風溼,意思是流動。目前,風溼免疫病已經多達10類,疾病種類超過100種,涉及全身各個系統,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多。因此,普通百姓有必要學會自查,透過相關症狀和表現,及時發現風溼免疫病。

對比6類表現,學習自查風溼病,別等到關節疼痛才看病

風溼的第1類表現,是關節症狀,主要是關節腫脹及疼痛,可能同時存在關節周圍的皮膚髮紅及發熱,疼痛的持續時間和程度,存在差異,可能是遊走性的,也可能是固定的,或者是偶爾發作。通常,足部蹠趾關節腫痛,首先考慮痛風,遊走性的全身大關節腫痛,需要考慮風溼性關節炎,周身遊走性疼痛,需要考慮風溼性多肌痛或者纖維肌痛,還要與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進行鑑別。交替性的臀部疼痛,起床時感覺僵硬,活動後減輕,伴在膝關節或踝關節腫痛,應該考慮強直性脊柱炎。

對比6類表現,學習自查風溼病,別等到關節疼痛才看病

風溼的第2類表現,是肌肉症狀,如果發現四肢肌肉疼痛及無力,蹲下後,起立困難,同時,出現手臂抬舉困難,眼睛周圍發紫,前胸及後背出現皮疹,需要考慮皮肌炎或多肌炎。風溼,還會引起晨僵現象,清晨起床後,感覺關節及腰背部存在僵硬感覺,活動後可以減輕。類風溼關節炎,晨僵現象可以持續1小時以上,風溼病也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晨僵,需要進行相關檢查才能確診。

對比6類表現,學習自查風溼病,別等到關節疼痛才看病

風溼的第3類表現,是黏膜及面板變化。口腔潰瘍,是風溼免疫病的觀察視窗。其中,典型的代表是白塞氏病,會反覆出現口腔及外陰潰瘍,口腔潰瘍通常是軟顎或咽喉部位的3到5個米粒大小的潰瘍,或深或淺,中心有黃色的壞死基底,一般會持續1到2周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還會出現口乾、眼睛乾澀、腮腺腫大、脫髮、結膜炎、對光敏感、皮疹、結節、面板變硬或色素沉著、手指遇冷變色、指端潰瘍。總之,反覆出現難以解釋的面板症狀,除了到面板科就診以外,應該想到進行風溼免疫病相關檢查。

對比6類表現,學習自查風溼病,別等到關節疼痛才看病

風溼的第4類表現,是不明原因的消瘦,以及持續2周以上的發熱,特別是經過抗菌或抗結核治療無效時,應該想到風溼免疫病的可能。第5類表現,是習慣性流產。第6類,是其他表現,比如,容易感冒、複發性血栓、反覆出現耳廓腫痛、肢體異常怕冷或怕熱、區域性或全身面板硬化、全身性疼痛。總之,由於風溼免疫病可以累及全身器官,因此,症狀多樣且複雜,需要仔細辨識蛛絲馬跡。

對比6類表現,學習自查風溼病,別等到關節疼痛才看病

確診風溼,有多種檢查方法,基礎的檢測,通常稱為風溼4項。第1項,是抗鏈球菌溶血素O,簡稱ASO,這項檢查的正常值,會受到年齡、氣候、鏈球菌流行情況等影響,需要結合其他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斷。ASO升高,提示A群鏈球菌感染及其免疫反應,比如,風溼熱、感染性心內膜炎。第2項,是C反應蛋白,簡稱CRP,是1種急性時相蛋白,在急性風溼或類風溼早期,可以出現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這項指標也可以對風溼熱等疾病,進行動態病情觀察。

對比6類表現,學習自查風溼病,別等到關節疼痛才看病

確診風溼的第3項檢查,是類風溼因子,簡稱RF,這是1種細菌或病毒感染時,產生的自身抗體,可以協助進行風溼性關節炎與類風溼關節炎的鑑別。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等疾病,會出現RF陽性。第4項,是紅細胞沉降率,簡稱ESR,主要用於風溼熱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動態觀察,以及某些疾病的鑑別診斷。此外,風溼診斷還會進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迴圈免疫複合物、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等檢查,以及其他異常抗原或抗體檢查。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TAG: 風溼免疫病疼痛關節類風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