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收藏】中藥功效對比

考試時間

1,麻黃與桂枝

共同點:均有發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於風寒表證。

不同點:麻黃,以宣散為主,發汗力強。適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無汗的表實證。並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桂枝,以溫通為主,發汗力較緩,外感風寒,無論有汗的表虛證和無汗的表實證均可用。桂枝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常用治寒凝血滯諸痛證,痰飲,蓄水證以及心悸脈結代等證。

2,蒼耳子與辛夷

共同點:質輕,性升浮。解表力弱,善於通竅。常相須為用,用治鼻淵頭痛。

不同點:蒼耳子祛風除溼,用於風溼痺痛,風疹瘙癢。辛夷專治鼻淵,為治鼻淵頭痛之要藥。

3,桑葉與菊花

共同點:均輕清發散,發散風熱,平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以及肝經風熱或肝火上炎之眩暈頭痛,目赤昏花等證。常相須為用以增強療效。

不同點:桑葉清肺潤肺力強。常用於燥熱傷肺之乾咳少痰,兼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吐衄輕證。菊花清肝平肝力優。常用於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驚風,兼能清熱解毒,用治疔瘡腫毒。

4,柴胡與升麻

共同點:均為發散風熱藥,具昇陽舉陷之功效。用於外感風熱表徵及中氣下陷之證。

不同點:柴胡退熱作用較強,能和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為治少陽證要藥。並善於疏肝解鬱,清膽截瘧,用於肝氣鬱結之證及瘧疾等。升麻長於透疹,用於麻疹疹出不暢,並善於清熱解毒,用於熱毒所致的多種病症。

5,石膏與知母

共同點:均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用於溫熱病邪在氣分,壯熱,煩渴,汗出,脈洪大等肺胃氣分實熱證,以及肺熱咳嗽等證,兩味藥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瀉火力較強。善清胃肺實熱,故肺熱咳嗽,胃火上炎,頭痛,牙齦腫痛多用。煅石膏還有收斂生肌之功,外用與瘡瘍潰而不斂,溼疹浸淫,水火燙傷等證。

知母苦甘性寒質潤,重在清潤,清熱之中又善滋陰潤燥,滋肺腎之陰而潤肺除蒸,故多用於肺燥乾咳,陰虛消渴,腸燥便秘以及腎陰不足之骨蒸潮熱等證。

6,黃芩,黃連,黃柏

共同點:苦寒,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可治療溼熱,火毒所致的病證,如瀉痢,黃疸,瘡癰,溼疹,溼瘡等。

不同點:黃芩長於清上焦溼熱,清肺熱,並可涼血止血,清熱安胎。用於溼溫暑溼,肺熱咳嗽,少陽寒熱,血熱吐衄,胎熱不安等證。

黃連藥力較強,長於清中焦溼熱,溼熱瀉痢尤宜,並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煩止嘔,解熱。用於高熱煩躁,心煩不眠,血熱出血,胃熱嘔吐,消谷善飢等。黃柏苦寒下達,長於清下焦溼熱,瀉腎火,退虛熱。多用於溼熱下注,帶下黃臭,足膝腫痛,熱淋澀痛以及陰虛發熱,盜汗遺精等。

7,金銀花與連翹

共同點: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同治癰腫瘡毒。外感風熱及溫病邪在衛氣營血等證。

不同點:金銀花甘寒不傷胃,疏散風熱之力較強,並能涼血止痢,治療熱毒血痢。連翹苦寒,偏清洩裡熱,並可消癰散結,用於瘰癧痰核。連翹心長於清心瀉火,善治熱陷心包,高熱神昏等。

8,大青葉與板藍根

共同點:都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都可用於溫病初起和熱入營血,風熱表證,癰腫瘡毒,咽喉腫痛等證。

不同點:大青葉長於涼血消斑,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多用。板藍根長於解毒利咽散結,咽喉腫痛多用。

9,生地黃與玄參

共同點: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治療熱入營血及陰虛火旺證。

不同點:生地黃偏於涼血養陰,多用於熱病傷陰證及血熱妄行的出血證。玄參偏於降火解毒散結,多用於營血熱毒證。

10,牡丹皮與赤芍

共同點:能涼血散淤,對血熱,血瘀所致之證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牡丹皮清熱涼血之力較強,善退陰分伏熱,常治虛熱骨蒸無汗等證。赤芍祛淤止痛較好,多用於各種淤血疼痛,兼瀉肝火以療肝熱目赤。

11,地骨皮與牡丹皮

共同點:涼血退熱除蒸,治療骨蒸潮熱及血熱出血證。

不同點:地骨皮味甘,偏於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洩肺熱,治療肺熱咳嗽等。牡丹皮味辛,偏於退無汗骨蒸,又有較強的涼血祛淤作用。治療熱入營血及各種血瘀證。

12,銀柴胡與柴胡

共同點:均有解熱作用。

不同點:銀柴胡無升散之性,偏於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洩肺熱,為退虛熱,消疳熱之品。主治骨蒸潮熱,小兒疳熱等證。

柴胡有升散之性,為透表洩熱之品。偏治外感發熱或邪在少陽證,並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肝氣鬱滯及陽氣下陷之證。

13,胡黃連與黃連

共同點:苦寒,清熱燥溼,用於溼熱瀉痢等證。

不同點:胡黃連長於退虛熱,消疳熱,多用於骨蒸潮熱,小兒疳熱等證。

黃連長於瀉心胃之火,清熱解毒力強。用於心胃火熱熾盛以及血分熱毒等證。

14,大黃與芒硝

共同點:苦寒,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用於熱結便秘,癰瘡腫毒。

不同點:大黃清降力強,用治火熱上炎證,並有止血活血,清洩溼熱之功,用於血熱妄行之出血,淤血,溼熱淋證,溼熱瀉痢及燒燙傷等證。

芒硝味鹹,長於軟堅潤燥通便。外用還可以治目赤腫痛,喉痺口瘡及回乳。

15,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共同點: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不同點:火麻仁兼能滋養補虛,適用於老人,產後,體弱津血不足之腸燥便秘。郁李仁兼能行氣,多用於腸燥便秘而有大腸氣滯者,並能利水消腫,用於水腫,腳氣。

松子仁兼能潤肺止咳,用於肺燥咳嗽。

16,獨活與羌活

共同點:祛風溼,止痺痛,解表,用於風寒溼痺疼痛及外感風寒夾溼。

不同點:獨活長於治療下半身風寒溼痺疼痛,辛散解表力弱。羌活治療上半身風寒溼痺疼痛,辛散解表力強。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遊風。獨活善治在下在裡之伏

風”之說。

17,蘄蛇與烏梢蛇

共同點:兩者皆入肝經,性善走竄,能通表達裡,內走臟腑,外達肌膚。透骨搜風,均為祛風之專藥。祛風通絡,定驚止痙。凡內外風毒壅滯之證皆宜。尤宜治病久邪深者為其特點。都可用治風溼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中風口眼瘑斜,半身不遂,麻風,疥蘚,面板瘙癢,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

不同點:蘄蛇溫燥而毒,藥力較強,為治風溼頑痺要藥。烏梢蛇性平無毒而藥力較蘄蛇為緩。

18,秦艽與防己

共同點:皆味辛苦,性寒涼,均能祛風溼,止痺痛。主治風溼熱痺,肢體關節紅腫熱痛。

不同點:秦艽質潤,為“風中之潤劑”,既能祛風溼,止痺痛,又能舒筋通絡。凡風溼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骨節痠痛,關節屈伸不利,無論新久上下,偏寒偏

熱,均可配伍應用。而尤宜於熱痺。古人謂“痺證必用秦艽,同時,本品又能退虛熱,清溼熱,陰虛發熱,骨蒸潮熱,小兒疳積發熱,溼熱黃疸。

防己具有較強的利水消腫作用,也常用治水腫,小便不利,腳氣腫痛及溼疹瘡毒。

19,廣藿香與佩蘭

共同點:化溼,解暑,治溼濁中阻之證及暑溼,溫溼。

不同點:廣藿香長於和中止嘔,溼濁中阻之噁心嘔吐尤宜。佩蘭長於化裡溼,善於除中焦穢濁陳腐之氣,為口臭,口甜之要藥。

20,青皮與陳皮

共同點:行氣化滯。

不同點:陳皮主要作用在脾肺,其性緩和,長於調理脾胃之氣,燥溼化痰。用於脾肺氣滯或溼痰壅滯之證。

青皮主要作用在肝膽和胃,其性峻烈。長於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或食積不化等。

21,山楂,神曲,麥芽

共同點:消食化積,治飲食積滯。

不同點:山楂善消油膩,肉食之積,並能活血散瘀。神曲善消果蔬,酒食陳腐之積並略兼外感者。麥芽善消米麵,薯芋之積,並能回乳。

“焦三仙”為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的合稱。

22,木香,香附,烏藥

共同點:行氣止痛,用於氣滯腹痛。

不同點:木香長於通行脾胃氣滯,且能調中,對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瀉痢後重等較佳。香附長於疏肝解鬱,調經止痛,善治肝鬱氣滯疼痛,為理氣調經主藥。烏藥

長於散寒以止痛,凡寒鬱氣滯之胸腹脅肋脹痛,疝痛,痛經都可用治,並能溫腎散寒,治療腎陽不足之尿頻,遺尿等。

23,大薊與小薊

共同點: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腫,用於血熱出血及熱毒癰腫。

不同點:大薊多用於吐血,咯血,崩漏,散瘀消腫之功較佳,兼能降壓利膽,治療高血壓及黃疸。

小薊兼利尿,長於治尿血,血淋,兼治高血壓病。

24,生薑,乾薑,炮姜

共同點:都是姜。

不同點:炮製不一樣,功用也有偏差。生薑辛散力較強,長於發散風寒,溫中止嘔,多用於風寒表證及嘔吐之證。還可溫肺止咳。

乾薑辛熱,辛散之力較弱。長於溫中,為脾胃寒證要藥,並可回陽,溫肺化飲,用於亡陽證及寒飲伏肺咳喘。

炮姜味偏苦澀,偏於溫經止血,溫中止痛止瀉。用於虛寒出血,腹痛腹瀉等證。

25,鬱金與薑黃

共同點:皆辛苦,都能活血行氣止痛。二者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鬱金性寒,以氣滯血瘀有熱者用之為良,並能涼血清心解鬱,利膽退黃,也可用治熱病神昏,癲癇痰閉,吐血,衄血,以及婦女倒經等氣火上逆之出血證。

薑黃性溫,以寒凝氣滯血瘀者用之為佳,且能外散風寒溼邪,內行氣血,通經止痛。長於行肢臂而除痺痛。

26,桃仁與紅花

共同點:均能活血祛瘀通經,同時用治內,兒,婦,外,傷各種淤血證,如血滯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淤滯腹痛,癥瘕積聚,心腹刺痛及跌打損傷等。二者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桃仁苦甘平,活血又能消內癰,也常用治肺癰,腸癰,並能潤腸通便,止咳平喘,也可用治腸燥便秘,咳嗽氣喘。紅花辛散溫通,專入血分,活血通經,祛瘀止痛之力較強。“少用活血,多用破血”。此外,番紅花的功用與紅花相似而藥力較強,又兼涼血解毒之功,尤宜熱鬱血瘀,斑疹色不紅以及溫病熱入營血之證,本品貨少價貴,臨床少用,且用量宜少。

27,益母草與澤蘭

共同點:皆辛散苦洩,均能活血調經,利水消腫,同時可治血滯經閉痛經,月經不調,行經不暢,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等婦科淤血證,皆為婦科經產之良藥。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益母草性微寒,以血熱淤滯者用之為佳,且活血調經之力較強。現代多用治急慢性腎炎水腫,並能清熱解毒,故瘡癰腫毒,面板隱疹多用。也可用治肝熱頭痛,目赤腫痛,以及肝腎不足,目暗昏花。

澤蘭性較溫和,行而峻,祛瘀不傷正氣,治水腫。多用於產後浮腫,小便不利。

28,穿山甲與王不留行

共同點:均能活血通經,下乳。二者皆為通經下乳之要藥。都可治血滯經閉痛經,產後淤阻腹痛,產後乳汁不下,乳癰腫痛,二者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穿山甲性善走竄,洩降力猛,藥力較強,又能活血消癥,消腫排膿。也可治風溼痺痛,中風癱瘓,瘡癰腫毒,瘰癧痰核。

王不留行能利尿通淋,可用於多種淋證,小便澀痛。

29,川貝母與浙貝母

共同點: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痰熱咳嗽,瘰癧痰核,瘡癰腫毒,肺癰。

不同點:川貝母味苦性微寒,滋潤力強,偏於潤肺化痰,多用於肺虛久咳,燥咳,散結作用較弱。浙貝母味苦性寒,開洩力大,偏於清熱化痰,多用於風熱暴咳,痰熱咳嗽,散結力強,常用於痰火鬱結之瘰癧以及熱毒瘡癰等證。

30,竹茹,竹瀝,天竹黃

共同點:清熱化痰,用於痰熱諸證。

不同點:竹茹除煩止嘔,胃熱嘔吐,痰火內熱擾之心煩失眠。竹瀝性寒滑利,祛痰力強,善能清熱化痰,定驚利竅,適用於中風痰迷,驚癇癲狂等證。天竹黃清熱化痰之功似竹瀝而性緩,兼能清心定驚,多用於小兒驚風,也用於中風痰壅,癲癇,熱病神昏等。

31,海浮石,海蛤殼,瓦楞子

共同點:化痰軟堅散結,瘰癧,痰核,癭瘤。

不同點:海蛤殼,瓦楞子制酸止痛,胃痛泛酸。海浮石善化老痰,清肺火,又能利尿通淋,血淋,石淋。海蛤殼兼可利水,用於水氣浮腫。瓦楞子既散結又化痰,還用於癥瘕痞塊。

32,桑白皮與葶藶子

共同點:瀉肺平喘,利水消腫,肺熱和肺中水氣,痰飲所致的喘咳水腫實證,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桑白皮,甘寒性緩不峻,長於清肺熱。治肺熱咳喘。常配地骨皮使用,如瀉白散。葶藶子,苦辛大寒力猛,對邪盛咳喘不能平臥者為優。如葶藶大棗瀉肺湯,利水之功亦強,可治懸飲,胸腹積水,鼓脹等證。

33,龍骨與牡蠣

共同點:生用,平肝潛陽。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煅用,收斂固澀,用於滑脫證。

不同點:龍骨以鎮心安神見長,尤適用於陰虛陽亢之心神不寧,煩躁失眠,驚癇癲狂等。煅後可用於溼瘡或瘡瘍潰後不斂。牡蠣以平肝潛陽見長,並可軟堅散結,用於

瘰癧痰核,癥瘕積聚。煅後收斂制酸,可治胃泛酸。

34,鉤藤與天麻

共同點:皆歸肝經,均能平肝潛陽,息風止痙,同可治肝陽上亢所致頭暈目眩,煩躁易怒,以及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證,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鉤藤味甘性微寒,也能清熱,但清熱不如羚羊角,尤多用治小兒急驚風,壯熱不退,手足抽搐等證。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常用藥。取其清肝熱之功,也可用治肝火上攻之頭痛,眩暈。此外,與蟬蛻,薄荷等同用可治小兒夜啼。

天麻,甘潤不烈,作用平和,對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此外,又能祛外風,通經絡,也可用治手足不遂,肢體麻木,痙攣抽搐,以及風溼痺痛,關節屈伸不利者。

35,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

共同點:補氣生津,用於氣津兩傷證。

不同點:人參,補氣力最強,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用於虛脫危證,還能安神益智,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證。

西洋參性寒偏清,能清火養陰,適用於氣陰不足而火盛者。

黨參性平不燥,補氣之功似人參而力緩,為肺脾氣虛證的常用品。

太子參性平清補,適用於肺脾氣陰不足。

36,人參與黃芪

共同點:均能補氣血。

不同點:人參補益力強,能補心脾肺氣,且大補元氣,為治內傷氣虛第一要藥,並可生津,安神。治療氣津兩傷,氣血雙虧諸證。

黃芪補氣力不如人參,以補脾肺氣為主,而溫升之力強過人參。善補肌表之氣,益衛固表,託瘡生肌,利水消腫。多用於表虛自汗,氣血雙虧,瘡瘍不潰或潰久不斂,

浮腫尿少,半身不遂,為治表虛要藥。

37,連翹與黃芪

共同點:都為“瘡家聖藥”,用於癰疽瘡毒。

不同點:連翹苦寒,長於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適用於熱毒瘡瘍,瘰癧痰核。黃芪甘溫,長於補氣託毒,排膿生肌。適用於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

38,肉蓯蓉與鎖陽

共同點:均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證,以及精血津液虧虛之腸燥便秘。

不同點:肉蓯蓉溫而不燥,補而不峻,補血潤燥作用較好。鎖陽性溫燥,固腎壯陽之力較強,潤腸之力不及肉蓯蓉。

39,巴戟天與仙靈脾

共同點:均有溫腎陽,強筋骨,祛風溼之功。用於腎陽不足諸證。以及風寒溼痺兼有陽虛者。

不同點:巴戟天溫而不燥,補而不滯,補腎陽作用緩和療效持久,兼能益精血。仙靈脾性溫燥,補腎壯陽作用較強。

40,補骨脂與益智仁

不同點:補骨脂偏溫腎壯陽,還能強腰膝,納氣平喘。用於腎陽不足之腰膝冷痛,虛喘。益智仁長於溫脾散寒,開胃攝涎。多用於脾寒洩瀉,腹部冷痛及脾虛不攝之多唾流涎。

41,冬蟲夏草,蛤蚧,核桃仁

共同點:均有補腎助陽,益肺定喘之功。用於腎陽不足諸證,肺腎兩虛之咳喘,氣短。

42,杜仲與續斷

共同點:均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均可用於肝腎不足之腰膝痠痛,筋骨無力,胎動不安,胎漏下血。

43,生地黃與熟地黃

共同點:皆具甘味,均可滋肝腎之陰。用於肝腎陰虛之骨蒸潮熱及消渴證。

不同點:生地黃性寒,養陰且能生津,用於陰虛內熱之消渴及熱病傷津口渴,又善清熱涼血,為治溫病熱入營血證及血熱出血證之佳品。

熟地黃性溫,滋陰作用較強,專補肝腎之陰,益精填髓。主治肝腎陰虛,精血不足諸證及消渴證,又善補血,用於血虛諸證。

44,當歸與熟地黃

共同點:均能補血,用於血虛諸證。

不同點:當歸善調經,為婦科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之要藥,又能活血止痛。適用於血虛,血瘀,血虛兼血瘀之各種疼痛,且可潤腸通便,用於血虛之腸燥便秘。

熟地黃滋陰力較強,多用於血虛陰虧之證,尚可益精填髓,用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證。

45,赤芍與白芍

共同點:皆味苦性寒,均可止痛,用於痛證。

不同點:赤芍長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清瀉肝火。主治血熱,血瘀,肝火所致諸證。

白芍味兼酸甘,長於養血,平肝,斂陰止汗。主治血虛陰虧,肝陽偏亢諸證及自汗,盜汗證。

46,龜甲與鱉甲

共同點:均有滋陰清熱,潛陽息風之功。用於陰虛發熱,陰虛陽亢,陰虛風動等證,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龜甲滋陰力較強,還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用於腎虛筋骨萎弱,小兒囟門不合,行遲齒遲。陰虛血熱,衝任不固之崩漏,月經過多,以及心虛驚悸,失眠健忘等證。鱉甲清退虛熱力較強,為治陰虛發熱之要藥,又善軟堅散結。用於癥瘕,經閉,久瘧,肝脾腫大等證。

47,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

共同點:皆能收斂止汗,都可用治氣虛自汗,陰虛盜汗等證,常配伍補益藥同用。

不同點:麻黃根甘平,作用較強,長於治自汗。浮小麥甘涼,長於治盜汗,兼益氣養心和退虛熱。糯稻根甘平,兼益胃生津,汗出兼口渴者尤宜,還退虛熱。

48,五味子與烏梅

共同點:皆上能斂肺,下能澀腸。均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之功。用於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之證,並能生津止渴。

不同點:五味子味酸甘,性溫而潤,上能斂肺氣,下能滋腎陰,可用於肺腎兩虛之咳喘,並能補腎澀精。用治腎虛精關不固之遺精,滑精者。尚能寧心安神。用於

心悸,失眠,多夢。烏梅酸澀性平,又能安蛔止痛。此外,烏梅內服還可止血,治崩漏下血。外敷能消瘡毒。

49,肉豆蔻與白豆蔻

共同點: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均能溫中行氣,治中焦虛寒氣滯,脘腹脹痛,食少嘔吐等證。

不同點:肉豆蔻為肉豆蔻科高大喬木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種仁,固澀之力較強,長於澀腸止瀉,又常用治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脾胃陽虛,五更洩瀉證。

白豆蔻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實,行氣力較強,又長於化溼,溫中止嘔。常用治溼阻中焦及脾胃氣滯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溫病初起。

胸悶不飢,舌苔濁膩。胃寒溼阻氣滯的嘔吐,小兒胃寒吐乳等證。

50,山茱萸與吳茱萸

共同點:皆性溫。歸肝經。

不同點:科屬來源不同,功用相差較大。山茱萸酸澀微溫質潤,其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能補腎益精,又能溫腎助陽,既能補陰又能補陽,為補益肝腎

之要藥。又能收斂固澀,常用治腎虛不固所致的遺精,遺尿,肝腎虧虛,衝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經過多。

吳茱萸辛散苦洩,性熱祛寒,既散肝經之寒邪又解肝氣之鬱滯。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為治寒滯肝脈諸痛證之要藥,並能燥溼,溫中止嘔,助陽止瀉。

51,桑螵蛸與海螵蛸

共同點:同歸肝腎經,均能固精縮尿止帶,都可用治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等證。

海螵蛸鹹澀性微溫,固澀之力較強,多用於遺精帶下,又能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溼斂瘡。用治崩漏下血,吐血,便血及外傷出血,胃痛吐酸。外用治溼瘡,溼疹,潰瘍多膿,久不癒合者。

52,蓮子與芡實

共同點:都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均可治腎虛不固,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食慾不振,脾虛白帶過多等證。

不同點:蓮子作用偏於補脾,補力較強,習稱“脾果”,並能養心安神,交通心腎。治心腎不交所致的虛煩,心悸,失眠等證。芡實作用偏於腎,雖補力不及蓮子,

但能除溼,雖收斂,但不燥,不膩。脾虛溼盛的久瀉不止,白帶過多者芡實尤為多用。

53,雄黃與硫磺

共同點:皆為以毒攻毒的解毒殺蟲藥,常用於疥蘚惡瘡等證。

胖大海醫考

專注中醫,更多幹貨

分享|點贊|在看

給小編充電~

TAG: 不同點共同點用於長於等證